文︱鄧飛
近月,忽然傳出朝鮮派兵到俄烏沖突前線的新聞,可謂舉世俱感驚訝,各種解讀紛紛推出。筆者先說自己結論:
一、這很可能是雙方彼此在相互軍援,朝鮮用輸出兵力換取俄國支援自己反無人機技術與戰術。俄國在烏克蘭戰場兵源日見短缺,所以需要朝鮮提供新的兵源;朝鮮領導人可能感受到無人機精確打擊的壓力,但苦于缺乏反無人機技術和實戰經驗,所以需要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俄國加以支援。
二、很多評論認為,朝鮮對俄國輸出兵力,是等同于輸出外勞,以賺取外匯,支撐其體制的運作。不否認朝鮮領導人有這方面的考慮,但不會是出兵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少數評論認為,朝鮮與韓國近日關系非常緊張,劍拔弩張,戰爭爆發的危機在上升,所以朝鮮以向俄國派兵來換取俄國對自己提供軍事保護,包括核保護傘。這個觀點最為荒謬。
先說第一點,國際關系從來沒有免費午餐,國家利益肯定是第一位的(當然如何界定“國家利益”,則取決于決策者們的價值觀和對周遭環境的認知)。朝鮮對俄國的兵力輸出,肯定要從俄國換回某些至少等價的回報。對于這一點,估計所有評論者都不會有異議,問題在于到底換回來什么。
首先是換來外匯論。借出兵力作戰,當然要收回軍費和溢價,正如據今年2月媒體報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制裁委員會表示,朝鮮每年透過向海外派遣勞工賺取7.5億至11億美元的外匯收入,比聯合國實施制裁前增加近3倍。輸出勞工尚且要賺回外匯,何況出動兵力!哪怕是出動工兵部隊幫助俄軍修筑工事,一樣要收錢。但恰恰是這條報道,證明以出兵換取外匯,并非當前朝鮮的緊急需求。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委員會的估算屬實,那么朝鮮目前沒有面臨外匯硬通貨不足的窘境,反而財政底氣比制裁前更足了。換言之,借兵換取外匯這個判斷成立的可能性不高。
其次是我認為最為荒謬的換取核保護傘論。如果朝鮮感覺面臨韓國發動常規戰爭的威脅,通俗地講,就是面臨韓國國軍發動北侵的威脅,那么正是朝鮮用兵之時,怎么可能反過來把自己的兵力往外國調走?有媒體說到達俄烏戰場的朝鮮軍隊是最為精銳的特種作戰部隊,這就更令人費解了!在感覺到面臨戰爭威脅之時,朝鮮會把自己最精銳的部隊調到國外去?另外,這與核保護傘有什么關系?先不說中國與朝鮮之間存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2021年7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仍然有效),就算朝鮮真的與俄國締結軍事同盟條約,當與韓國爆發常規戰爭時,難道朝鮮要求俄國對南方使用核武器?人家出動常規武器的軍隊,你用核武器還擊?不僅小題大作,而且肯定自陷國際道義危機和戰爭擴大危機。
何況,俄烏戰爭未決,俄國領導人宣稱要對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都好幾回了,都沒有使用,難道會反過頭來,為保護朝鮮抵抗韓國及其同盟美軍而使用核武?俄國與朝鮮會相互做等價交互式的援助行動,但不可能因為援助對方,而把自己主要的資源用在對方身上,而置自己的主要戰場于不顧。
剩下最后可見的結論,就是防護無人機精確打擊的技術支援了。第一,無論是俄烏戰場,還是以色列與哈瑪斯、真主黨和伊朗之間的作戰,無人機的偵察能力與精確打擊的能力,已經令全球刮目相看(把無人機用于刺殺或所謂的斬首行動,以及大規模在正規戰場上使用無人機,絕對比俄烏戰爭和中東沖突來得更早,此處先按下不表)。但與此同時,如何防護和反擊無人機,無論從技術到戰術,目前全球軍事強國都在摸索當中,談不上很成熟。雖然俄國的反無人機科技不算先進,但畢竟在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肯定有自己一套防護無人機偵察與攻擊的實用戰術,足以向朝鮮在這方面提供一定的保護。
第二,朝鮮也很可能急需防護無人機的技術與戰術。10月11日,朝鮮官方指責韓國使用無人機入侵其領空,甚至盤旋在首都平壤上空,空頭大量“反朝鮮黑色政治宣傳品”。宣傳品倒是次要,關鍵是無人機完全突破了朝鮮的防空網,包括雷達和所有防空武器,直搗平壤,如入無人之境,這怎么不讓朝鮮方面感到威脅?這種長程遙控、低空飛行而避開雷達偵察的利器,既可以攻擊軍用民用目標,更可以尋找和鎖定領導人目標,進行所謂的“斬首行動”。就算不是用無人機直接進行攻擊,畢竟無人機攜帶的炸彈數量和爆炸當量有限,但仍可以對所謂的斬首對象進行坐標鎖定,迅速回報后方指揮部,為后方攻擊提供動態的目標位置變化實時情報,引導攻擊的巡航導彈。
全球這種攻擊和偵察行動的先例實在多如牛毛,尤其這幾個月以來,以色列對它的中東對手采取接二連三的精確打擊行動,盡管不是每一次都使用無人機作主攻,但無人機在每次行動中都發揮重要作用,著實令人印象深刻,更令人擔憂:以色列都可以做到,韓國背后是美國,又豈會做不到?
10月29日,據報韓國國家情報院(NIS)在對國會的閉門會議上,匯報了朝鮮的最新動向。韓國情報顯示,平壤方面為領導層的車輛配備了信號干擾器和無人機檢測設備,這反映了朝鮮領導層似乎對無人機的“斬首行動”有所憂慮,正逐步加強防護措施。在處于被制裁的國際環境下,朝鮮要購買最先進的整套防護無人機設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如本文上述,其實全球反無人機的技術進步仍在探索之中。
合法購買不了,不等于不能從國際軍火黑市上購買。但就算突破美西方情報單位和制裁執行單位的重重追查堵截,真的能成功購入成套設備,再好的武器技術產品也需要有高效的戰術,才能把武器的性能發揮至最佳。誰擁有從實戰經驗中摸索出來的最強最實用戰術呢?目前似乎只有俄國、烏克蘭和以色列(撇除偷偷參戰和觀戰的北約國家),能給朝鮮提供技術和戰術支援的,只有俄國了。
別只盯著烏克蘭戰場上有沒有朝鮮人民軍的動向,美國、韓國及其同盟國的偵察衛星、高空偵察機,以及本文主角無人機,可能正盯著平壤新裝備的反無人機設備,旁邊到底有沒有俄國人模樣的顧問在指導使用?而這些顧問很可能是穿著朝鮮軍裝,一如在朝鮮戰爭期間,在鴨綠江、圖們江的上空,也就是所謂的“米格(戰機)空中走廊”,朝鮮人民軍空軍米格戰機正與美國戰機進行激烈戰斗,但米格戰機內身著朝鮮人民軍空軍制服的飛行員,卻是眼深鼻高的俄國人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