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插混技術研發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車實現“可油可電”的運行方式,并且跑得更遠、續航更長、油耗更低。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新能源插混車,就是介于傳統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一種新能源汽車。而且從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插混車有一個必然發展路徑,那就是越來越貼近于純電動,盡可能減少內燃機的存在感。
當各大車企設立了這一發展目標后,都在試圖用技術的更新迭代,去達成這一目標。
在24年年初,比亞迪推出了第五代DM技術,通過更高效的電驅、更高熱效率的內燃機,實現了“續航超2000Km、油耗2字頭”的非凡成就。
其實在比亞迪樹立了電混系統的榜樣之后,同為頭部自主車企的吉利,也在想辦法用技術再次超越。并在10月底,發布了全新的吉利雷神(參數丨圖片)EM-i超級電混技術。這一電混技術,相關性能指標直接對標比亞迪的第五代DM技術。
根據吉利公布的數據來看,吉利雷神EM-i超級電混技術,可以實現2390.5Km的極限續航、2.62L/100Km的超低油耗。基于此數據可得出結論:雷神EM-i超級電混技術,在行業內已經領先。那么,吉利汽車是如何做到的?
在“共行原則”上,吉利做出創新
電混系統提升效率的邏輯,其實很簡單。
在這一類系統中,有兩大子系統,分別是電驅系統和燃油系統。說得簡單一點,想提升整套系統的效率,行業內有一套共同原則,分別是提升電驅效率和燃油發動機效率。
事實上,現在大部分車企,都是基于這個思維,去解決技術問題的。
你今天能做90%的電驅效率,那我明天就把電驅效率提升到95%;今天你能做到43%的熱效率,那我明天就做到46%。
在這個邏輯的基礎上,技術優化之后的電混系統,雖然不會在效率方面“猛然飛升”,但能做到一點點的持續優化,讓效率越來越高。
吉利在設計新一代電混EM-i技術的時候,也并不是要“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而是遵循“以量變促質變”的原則,對技術進行針對性的升級。
所以在電驅系統和燃油驅動兩大方面,吉利都沒有帶來任何的“劃時代”技術,而是通過全套技術體系的進階和優化,促成效率提升。下面,我們對這些技術進行系統性的解讀。
高效電驅+高效油驅,吉利付出了什么?
事實上,現在很多插混車型,其實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
論三電技術,插混車的電驅系統難以和純電動車型媲美;論燃油技術,插混車的混動專用發動機也難以和純燃油汽車媲美。
吉利雷神EM-i電混技術,需要打破這一傳統壁障。
首先在電驅系統中,雷神EM-i讓插混系統的電驅越來越接近于純電系統的電驅。
比如在電機設計方面,吉利雷神EM-i裝配的電機,采用X-pin扁線繞組和高精準噴淋油冷技術。
這兩套技術并不復雜,前者能在轉子上纏繞更多銅線,相當于在電機構筑起高速公路;后者可以實現精準溫控,讓電機始終在舒適環境下高效運轉。需要注意的是,扁線+油冷技術,也是很多高性能純電驅動電機的選擇。
而除了扁線電機和油冷這些細節技術之外,吉利更在電驅系統的結構上做出了創新。雷神EM-i首次采用“11合1”的小型化、緊湊化設計理念引入到了電混市場。
P1+P3電機、P1+P3電控、SiC無級升壓模塊、VCU、TCU、PDU等11項子部件實現了集成化的設計,體積和重量大幅度降低。由此,雷神EM-i的電機效率最高達到98.02%、電驅綜合效率高達92.5%。更高的電驅效率,意味著更少的能量浪費,不僅能在純電狀態下擁有更長續航里程,同時在并聯驅動和串聯驅動的場景下,讓整套系統對電量的需求更小,間接降低了發動機的油耗。
而作為電混系統中的另一大能量源,發動機的效率高低,也直接決定著整車的油耗水平。
為了讓油耗降低,方式也很直接,就是不斷地提升熱效率,盡可能利用汽油的熱值,讓它轉化成更多的機械能。
為了提升熱效率,吉利用上了“馭風火龍卷”超高效燃燒系統、水冷EGR廢氣再循環等技術。這些技術可大幅度地減少熱能的浪費。根據吉利官方數據顯示,雷神EM-i混動發動機的熱效率可達46.5%。
在混動系統串聯工作時,發動機負荷較小,可以非常輕松地在最大熱效率區間運行,將燃油轉化成更多的電量,從而降低油耗。同時,這臺新的混動發動機也通過工程師的標定,將發動機高效覆蓋面積提升了15.2%。所以在直驅的情況下,這臺發動機也能在寬闊的轉速區間內舒適運行,節省油耗。
從電驅系統再到燃油系統,吉利雷神EM-i電混系統針對效率的升級,其實非常地復雜和繁瑣。每一項單獨的技術,可能起到的效果都比較細微。但在這些技術匯聚在一起之后,它們共同作用,促進了整套系統的效率優化。
AI技術賦能,雷神EM-i或將改變電混驅動模式
之所以要將吉利雷神EM-i電混系統的AI技術單獨拎出來講,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吉利率先把AI技術應用到了電混系統中。而通過AI技術進行決策的電混系統,可能會在行業內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傳統電混系統的控制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低速用電、加速并聯(油電共用)、中速巡航串聯(發動機發電)、高速直驅。這一套邏輯,其實很好地規避了電機和發動機各自的高耗能區間,可以高效地省油省電。
而雷神EM-i在這一控制邏輯的基礎上,實現了AI控制。
簡單來說,電混系統從此有了“預判路況,提前調整驅動模式”的能力。
同樣還是來舉例說明:
當我們在高速上,以100Km/h的速度巡航時,雷神EM-i會通過發動機直驅的方式運行,此時發動機在舒適的區間內運行,油耗很低。如果前方存在大坡或者低速緩行路況時,AI技術可以通過導航路況信息進行提前預判,給電池補充足夠的電量。當車輛開始爬大坡或者進入擁堵路段之后,就可以關閉發動機,使用純電進行驅動了,可有效規避擁堵路段發動機頻繁啟動造成的油耗升高問題。
當我們出遠門的時候,雷神EM-i專屬的AI大模型,也可以根據導航信息來自主決策。
比如在通勤場景下,它會自動選擇純電模式,確保較高的經濟性;而在出遠門的場景下,它會妥善控制電能輸出,只在需要的時候用電,從而確保車輛在路途全程都保持低油耗,并且帶來最大的綜合續航里程。
當AI技術運用在電混系統中以后,其實對電混車型的體驗改善也有了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行車時,我們無需再刻意地去選擇哪一種驅動模式,不用糾結到底是用純電還是用混動。這樣的體驗進階,有些類似于從“手動擋”更換到“自動擋”,實打實地讓出行更加便利。
結語:
事實上,吉利雷神EM-i超級電混系統,完全是由技術堆砌起來的。而在龐大的技術體系之后,也折射出了吉利汽車集團的強大體系實力。毫無疑問,隨著各大車企在新能源技術上的層層追趕,消費者也必定會享受到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全面的出行體驗。目前,搭載雷神EM-i超級電混的吉利銀河星艦7等車型也即將與大家見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