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從自己小學的時候,就聽了N多年的“因材施教”,但是實際上這么多年來看,國內還是很難走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怪圈。
實話實說,這個世界上,人有形形色色,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讀書深造的(注意,我這里不是指不學習新知識,而是指按照正常教育體系,一路走到大學課堂這種)。
換句話說,如果讓一些確實不怎么喜歡讀書的孩子,去學習另外的東西,學他愿意去學的,而且長大以后自己愿意從事的工作,可能會更有成就感,人生也會更快樂。
有人看到這里就會說,這個我們早就有啊,國家很早就搞了職業學校啊,現在不光有針對高中階段的職業學校,也還有高等職業的專業設置。
其實,我說的這個“因材施教”與現有職業培訓體系本質并不沖突,但是是有差異的。
現在的職業教育,其實我們都知道,屬于是按學科教育成績進行分流之后的結果,并非是一種興趣培訓的導向,換句話說,就是因為考不上好的公立高中,或者說考不上普通大學,才被迫選擇了職業教育,早早開始接觸未來的職業培訓而已。
所以你發現很多孩子穿著一樣的中學校服,但是在課堂上練習的是顛勺、電焊......他們喜歡么?
其實只不過是孩子所在家庭被動的一種無奈選擇罷了,畢竟終歸還是要為以后謀生找條路子吧,誰也不想孩子初中畢業就無學可上,早早進入社會打混。
這個世界看似復雜,其實說到底,職業分類也簡單。
有那么多的行業、工種與職業,為什么非得讓孩子都一股腦的學習他以后不一定能用的上的知識,讓他在痛苦中成長呢?
當然,基礎的全民普及性教育是必須的。義務教育是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所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也是一個逐步篩選的過程,假如能讓孩子在各科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的話。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去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
看看現在網絡上各種“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段子,再想一想我們當下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