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滋味的人生會苦,沒有趣味的人生會累,沒有余味的人生會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廣義的藝術或審美,來取代宗教的傳統,通過人的修養和境界的提升,來使人的生命、生活更有意義。
人,還是要有一點趣味的
人還是要有一點趣味的,沒有趣味的人生,活著干什么?
那么,人的趣味何在?
日子過得匆匆忙忙的,當你一抬頭的時候,年齡大了,老了……
如果年輕時就能學到哲學、美學的智慧,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人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叩問知識,而這個知識是為了人生更圓滿。
不能放棄了這個本質的東西,要使對知識的探求,服務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要學會欣賞別人,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欣賞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東西。
現在因為重商主義,經濟浪潮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教育產業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中國教育的技術培訓色彩也越來越濃厚,從塑造人的大學,變成了職業培訓的場地。
學生為了找好工作,自覺性主要在外語、技術方面。
這個無可厚非,我們沒有辦法在這方面對他們有什么指責。但是教育整體明顯地失重了。
人生要有一定的趣味,要能用美的眼光欣賞一些東西,例如藍天白云。這種悠閑的感覺在大學生中間很難找到。
沒有境界的人生,看不遠
人生還是要有一些境界的,沒有境界沒有格調的人生,它站不高,也看不遠。
清代有一個學者叫張潮的說,人生的境界有三種,他用了一個“看月亮”的比方。
第一種,在窗子里面看月亮。大半的人都是如此,因為一般的人受到一定的時間、 空間限制,只能在窗子里面看月亮。
第二種就是到庭中望月。從屋里面走出來,到了庭院里面。庭中望月,哦,天地原來如此開闊,世界如此廣大。這樣一來他擴展了胸襟、氣象。
第三種即最高的境界是“臺上玩月”。站在高臺上、高山上和月亮嬉戲。這是一種快樂的大境界。
他將這三種境界叫做“窗內觀月”、“庭中望月”和“臺上玩月”。
中國古人特別強調這種境界的提升。
境界的提升看起來對人沒有多少用處,不會給你帶來多少直接效用,但實際上對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的胸襟氣象怎么樹立的?他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這有時候也決定他的創造力的大小。
不同的心靈境界,不會給你帶來直接的利益,但有可能提升你的創造力,讓你會不陷入一種蒙昧的掙扎和角逐中去。
人,要做一個透網之鱗
對于解決人生問題,美學扮演了一個特別的角色。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被塑造,生命注定被涂出很多種顏色,有時候是很混亂的顏色。
禪宗講,人要做一個“透網之鱗”。
鱗就是魚,人就像從網里頭透出來的一條魚,這樣的人極少,大量的人都像是被網住了。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要從這種束縛中,擺脫出來的過程。
人怎么擺脫外在的束縛,時間和空間、人內在的妄見、各種功利的驅動、社會習慣的力量、一些陳詞濫調的理性知識,這些都給人束縛,使人得不了自由。
人的一生,大多數時候是一個浪費時間的過程。
席勒講,美學是跟心靈做的游戲,它帶來一種自由感,就是解脫束縛的。
孔子跟學生聊天,曾點講: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說:吾與點也。孔子喜歡曾點講的境界,就是人去除整個的束縛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這是天人共生、人天同語的格調,這正是他講的“仁”的最高的境界。
這種最高的境界是一種審美的境界,不是一種道德問題、善惡的問題,也不是知識、求真的問題,而是一個美的問題。
這個境界是人和宇宙渾然一體,人在這種精神中能得到自己生命的超越。
美學的根本,是給人帶來的是一種自由的精神,一生得大自在的自由。
圖片 | 源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