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在新聞里看到,某飛機在降落之前釋放了多少噸航油,對于精打細算的航空公司來說,釋放航油這么虧本的買賣,為什么會干?
第一,省錢為基本原則(注意: 不是省油)
準確的說,是客機會考慮省錢,戰斗機會考慮最佳油量。
客機省錢可以理解,畢竟航油價格也不算便宜,8000元一噸,白花花的銀子,能省則省。
但問題是航油價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甚至差別很大,拋開其他因素,客機一般會對比出發地、到達地兩處油價,會在便宜的地方盡量多加。
盡量多加不是直接把油箱干滿,而是一個計算的過程,底線是在降落的時候盡量不放油。降落的時候為啥要放油,后面會說。
回到戰斗機,他們執行任務一般不用過多考慮經費的問題,為什么還要考慮最佳油量,而不是加滿。一是對作戰半徑較短的任務,沒有必要完全加滿,否則會影響速度,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二是和客機一樣,存在共性的問題(下面第二點詳細說)。
第二,飛機起飛難,降落更難。
絕大部分飛機,最大起飛重量會高出最大著陸重量一大截。
換句話說就是同一重量,允許起飛,但不允許降落。
因為飛機落地的時候有較大的垂直速度,機身承受的過載比起飛的時候大。
而且,最大著陸重量一般規定為最大認證著陸重量、復飛爬升限制重量、著陸場長限制重量、復飛越障限制重量、道面強度限制重量這些限制重量中的最小者。
大型飛機的最大著陸重量明顯小于最大起飛重量,中小飛機兩者差別不大。
比如A330-200型客機,最大起飛重量在242噸左右,最大著陸重量在182噸左右。
如果飛機的載油重量是230噸,起飛完全沒問題,但不能降落。
而飛機耗油量非常大,以747-400飛機為例,每小時耗油在8-10噸,如果飛3個小時,理論上至少要帶30噸油,再加備份油量。
所以起飛的時候,飛機重量很大一部分是航油,邊飛邊消耗,理想的情況是到達目的地時,航油消耗到最大著陸重量之下。
但是因為旅客、天氣、機械故障、航路關閉、加油超量等原因,飛機沒有消耗足夠多的航油就得降落,那么一般有兩個選擇:
一是在空中盤旋耗油,缺點是時間長,如果超了10噸,可能得盤旋一個小時;
二是放油。大型客機都有專門的放油裝置,放油效率很高,盤旋一個小時的油量,放油可能一分鐘就搞定了。
所以,理論上首選是放油。
比如2017年11月15日,在紐約飛往廣州的航班上,一名旅客突發心臟病,客機緊急降落在冰島,途中放油43噸。
但并不是機長想放油就可以放,隨意釋放航油會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破壞環境。
飛機只有在機場專門設置的放油區域,一般是機場附近的荒地、森林等地,才可以放油減重。
而且放油也不是直接噴油,噴的是經過霧化處理的油霧,大氣稀釋之后,對環境污染可控。
好多人還有一個疑問,超重的情況下,就是執意不放油會怎么樣。
比較正規的解釋: 剩余的大量航空燃油在著陸時,會與機上電子元件等設備產生摩擦、碰撞,造成高溫或者火星,危險系數會急劇升高,有可能造成爆炸或者火災。
但是,一般來講,飛機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這些因素,除非極特殊情況,即使是滿油迫降,也不會出現重大事故。
不過涉及到公共安全,尤其是眾多乘客的生命安全,一點都馬虎不得。因此,該放油必須得放油,否則民航局真的會下罰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