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副主任
擅長領域:
智能控制、機器人與飛行器的導航與控制,網絡控制系統,人工認知系統的信息感知和處理
人物經歷:
1964年,孫富春出生于江蘇。
1986年,獲得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自動化系工學學士學位。
1989年3月,獲得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自動控制專業工學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
1998年3月,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學位。
1998年1月—2000年1月,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3月,任教于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8年,當選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2019年,當選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
2020年,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
科研成果:
孫富春主要從事非線性系統的神經模糊建模、控制與濾波研究,包括非線性系統的神經模糊穩定自適應控制和魯棒控制、馬爾可夫(Markov)跳變系統的濾波等方面,具體如下:
1. 非線性系統的神經模糊穩定自適應控制。孫富春提出了神經變結構控制和神經模糊動態逆的設計思想,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神經網絡穩定自適應控制的理論與方法,完成了主要理論方法的實驗驗證。
2. 多時標非線性系統和馬爾可夫跳變系統的控制與濾波。孫富春從理論上證明柔性機械臂、飛翼式飛機、大型柔性空間結構等一大類多時標非線性系統可以采用模糊奇異攝動模型逼近的存在性和充分性,給出其在給定逼近精度下的必要條件。提出的基于攝動參數無關和相關解的自適應和魯棒控制方法為實現該類系統的高精度和高穩定度控制開拓了新的途徑。針對實際系統中常遇到的飽和效應、模態不可測等困難,給出了有效的控制與濾波方法。
3. 面向需求的應用技術研究。孫富春建立了中國國內第一個柔性雙臂空間機器人和面向在軌服務的遙操作地面實驗系統。在空間機器人動力學參數的在軌辨識、抑振軌跡規劃、位置/力混合控制、以及面向在軌服務的遙操作雙邊控制和共享控制技術方面取得成果。
專利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孫富春已申請受理發明專利8項、獲得授權3項。
編著教材
截至2021年3月,孫富春編著譯著《機器人學導論》已被30多所大學作為教材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