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里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是沒有信仰的,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自己的文字與歷史。”
我們將歷史具象化,映入腦海的可以是秦始皇的萬千兵馬俑;可以是千年漢墓里的長信宮燈;可以是跨湖橋遺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獨木舟;可以是“何尊”底部銘文中的“中國”二字;可以是宋徽宗的《瑞鶴圖》中盤旋了千年的鶴;可以是《清明上河圖》里鼎沸的人聲;可以是《千里江山圖》里暈染了山河的青綠色......
一件件的文物,它們雖然不會說話,但此時無聲勝有聲。
01
吳王余眜劍
【春秋】
▲吳王余眜劍 蘇州博物館西館 藏
蘇博西館為“吳王余眜劍”專門設置了一個特別展廳,作為鎮館之寶,吳王余眜劍劍身上75個字的銘文不僅有三位吳王的王名、三個國家名,而且還記載有征伐、王位繼承等內容,是研究春秋時期歷史的珍貴資料!
02
四海騰歡
▲中國工藝美術館藏
四海騰歡與岱岳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并稱四大翡翠國寶,現珍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整個插屏高74厘米,寬146.4厘米,厚18厘米,整個畫面以中國傳統題材“龍”為主題,9條翠綠色巨龍,在白茫茫的云海里恣意翻滾,氣勢磅礴,是當今世界最高大的一個翡翠插屏。
▲【含香聚瑞】
03
瓷塑天鵝
▲瓷塑天鵝 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藏
千百年來,國禮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往來于不同的民族和國度,濃縮了藝術的精華,闡釋著文明的意義。白天鵝從美國飛來,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作為尼克松總統為訪華特意精心準備的經典禮物,這件國禮堪稱塑、雕、色完美結合的藝術佳作。瓷塑通高99厘米,天鵝舒展的翅膀寬達228厘米,一只靜臥、一只展翅欲飛,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04
大明混一圖
【明】
▲大明混一圖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大明混一圖》,成圖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絹本彩繪,尺寸達386厘米×456厘米,現珍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作為明洪武初年由中國人繪制的、尺寸最大的、最完整的以明王朝疆域為中心并標有非洲、歐洲的世界古地圖。它彰顯出了明朝對于整個世界的想象,也激勵著后來者對世界無止境的探索與冒險。已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05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唐】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藏
武侯祠里這么多的文物,里面最最重要的文物是什么?有人說是劉備的像,有人說是諸葛亮的像等等......要說最重要的,還得是這碑——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又名三絕碑。
哪三絕?第一絕,文章是由曾任宰相的裴度所撰;第二絕,書法是由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所書;第三絕,篆刻是由當時蜀中名匠魯建所刻。文章、書法、刻工均為難得精品,所以后人稱它為“三絕碑”。
06
釋迦頭像
【北齊】
▲釋迦頭像 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省太原市花塔村出土的此漢白玉質佛頭,螺發高聳,臉龐輪廓圓潤優雅。輕合的雙目,勁挺的鼻梁,柔美的薄唇和微微內斂的嘴角,活現了一個雍容華貴、氣質高潔、精神完備的男子形象。
由于其精美絕倫,出土后一直誤以唐代杰作視之,其實是北齊佛教造像中的精品。這件作品反映了佛造像從北朝向唐朝過渡的典型特征,即由“神”向“人”的轉化。
07
鴛鴦蓮瓣紋金碗
【唐】
▲鴛鴦蓮瓣紋金碗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鴛鴦蓮瓣紋金碗
2022年5月18日,經過兩年多的提升改造,陜歷博常設專題陳列“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正式對外開放。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其中被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的有數十件,被定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有三件。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就是其中一件。
仔細看,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有鴛鴦、野鴨、鸚鵡、狐貍等,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
陳列其中的國寶文物還有唐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鑲金獸首瑪瑙杯等等,大家如果有機會去到陜西歷史博物館,一定要去一睹文物真容。
▲唐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圖源@動脈影
▲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鑲金獸首瑪瑙杯
08
曾侯乙編鐘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展廳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1977年9月,一支部隊在隨州擂鼓墩平整山頭、興建廠房時,偶然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隊員們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把填土清除完。積水被抽干后,大家看到黑乎乎的一根木柱浮出水面,接著是3層橫梁一樣的柱子,梁下懸掛著一件件古鐘……
經過清理檢測,曾侯乙編鐘共有65件,編成八組,懸掛在三層鐘架上,總重2567公斤,長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鐘架長335厘米,高273厘米。至今,曾侯乙編鐘仍是中國出土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氣勢最為宏偉的一套編鐘。
09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
【秦】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藏
1978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距現地表7.8米深的地下發掘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這就是被譽為“青銅之冠”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
銅馬穿金戴銀,金銀項圈、金當盧、金銀泡等金銀飾件約占零件總數的一半,奢華無比、雍容華貴。整車分為一號車和二號車,一號車為傘蓋,馭手呈站立姿勢,其傘蓋為圓型,車廂為方型,取天圓地方之意;二號車為篷蓋,馭手作跪姿。
千年之前在這片土地之上奔騰的銅車馬是何種意氣風發,我們已不復再見。但千年之后,當你置身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之中,那種撲面而來的帝王氣象,依稀能瞥見大秦帝國的恢弘景象。
結 語
國寶級的文物保護和展示,需要一流的硬件設施,才能更好地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展示文化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