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興的一生是“篤實”與“無我”的完美融合,是信念與行動的交相輝映,是為復興中華奮斗的一生。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這是章太炎對辛亥革命元勛黃興的評價,高度概括了黃興對推翻封建統治、開創中華民國的杰出貢獻和歷史功績。今年是黃興150周年誕辰,回溯他風云叱咤、跌宕起伏的一生,家國往事依稀如夢。
20世紀初的中國,清王朝統治腐朽,帝國列強野蠻入侵,華夏大地滿目瘡痍,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之危機。湖南人黃興滿懷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首創中國國內第一個以“復興中華”為目標的革命團體——華興會;他與孫中山攜手共建中國同盟會,于危機之時力挽狂瀾,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覺醒,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黃興的一生是“篤實”與“無我”的完美融合,是信念與行動的交相輝映,是為復興中華奮斗的一生。
孫中山先生回國后把辛亥革命引向正確道路。左五為孫中山,左四為黃興。
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
少年立志 力行篤實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讀書人而言,立志具有重要的意義。朱熹曾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黃興的早年求學之路,從“四書”“五經”的熏陶,到長沙城南書院的深造,再到武昌兩湖書院的磨礪,再到官派日本留學,就是不斷追求卓越的立志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篤實向前。
少年時代,黃興就訂立了《自勉規例》六條用以自勉,其中規定有“行動必須嚴守時刻”“讀書不得一日荒曠”“對人必須真誠坦白”等等。從這些自我約束的規則,可見他少年時代便立下重踐履、務實際的宏愿,體現了黃興一以貫之的篤實性格。
在學校讀書期間,黃興做學問非常扎實,城南書院每月所得課獎,足以解決生活開支,“不煩取之家中”。兩湖書院深造,他在該校考試十二次,“六次列于第一”。
留日學習期間,黃興認為學問于革命的關系是至為密切的,圖謀革命,學問是基礎,所以對學習仍然抓得很緊,“不敢稍懈”。他一方面刻苦學習日語、教育以及軍事技術,并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實彈射擊;另一方面又積極投入實際革命行動,參與創辦《游學譯編》雜志,進行革命的輿論宣傳,組織成立“拒俄義勇隊”,團結了一大批留日學生,為日后歸國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革命之路,黃興更是實干篤定前行,他曾說過“救國不獨心力,尤以身力為必要”,“惟篤實可以當大事”。黃興原名黃軫,他決心復興中華,投身革命后,將名字改為興,字克強。他曾對人說:“我的名號就是我革命的終極目的。這個終極的目的,是興我中華,興我民族。”為實現這一終極的革命目的,黃興一生奮斗不息,不惜毀家興國成立國內第一個革命團體華興會。華興會成立后黃興先后率馬福益、劉道一等舉義于湘,然而命運多舛,起義的密謀不幸泄露,黃興被迫流亡日本。
孫中山、黃興在上海舉行會議,決定發動“二次革命”。
黃興給長子黃一歐家書。
流血革命 踐行無我
1905年,黃興和孫中山在日本共同組建同盟會。到會者有百人之多,公推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實為協理,如總理缺席時,便全權主持會務。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國內各項工作主要由黃興主持。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斗爭中,雖歷經挫敗,但黃興屢敗屢起,愈挫愈奮。孫中山說:“十次革命,克強無役不從。”
1911年3月,黃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原定10路起義軍同時行動,其后10變成4路,最后4路變成1路,只有黃興率領敢死隊,沖進兩廣總督府。黃興親上前線,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將生死置之度外,并將自己18歲的長子黃一歐送上前線,家書示之“一歐愛兒,努力殺賊”。胡適看到這封信,嘆道:“當年曾見將軍之家書,字跡娟逸似大蘇。書中之言竟何如?‘一歐愛兒,努力殺賊’,八個大字,讀之使人慷慨奮為愛國。嗚呼將軍,何可多得!”
在戰斗中,他右手被打斷兩根手指仍堅持戰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孫中山在評價廣州起義時說:“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并壽。”在總結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時黃興指出,舉行起義地點應以武昌為中樞,湘粵為后勁,江蘇、浙江、安徽、陜西、四川亦同時相應以牽制之,大事不難一舉而定。
黃興委托宋教仁、譚人鳳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會,加強對長江流域各省革命的領導。在中部同盟會的推動下,全國革命形勢迅猛發展。湖北武昌確定辛亥九月初(公歷1911年10月初)發動起義,同時全國十一省響應。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28日黃興由香港經上海到達武漢,設司令部于漢口滿春園茶樓,與清軍激戰一月余,贏得了時間,爭得湖南等14省相繼獨立。對此,辛亥革命元勛之一的居正發出一番感嘆:“從克強堅守漢陽開始,各個省份順應形勢,趁機起義,使得革命隊伍壯大,基礎日趨穩固,克強居首功。使當日無克強,則漢陽留守與否,尚屬一問題。”此次戰役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武裝力量,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反對腐朽賣國的清朝政府,最終結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各省相繼獨立后,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留滬代表選舉黃興為大元帥主持長江下游的軍事,黃興“乃堅辭大元帥不就,并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后各省代表會議致函黃興;請“即速來寧,組織臨時政府”。可就在黃興啟程赴寧的先一天晚上,他獲悉孫中山即將回國,遂決定推遲赴寧履職。他對摯友李書城解釋說,孫總理未回國時,他可以代表同盟會,現在孫總理已在回國途中,他則不能先到滬搶先一步赴南京就職,會使黨內同志發生猜疑。革命同志最要緊的是團結一致,才有力量打擊敵人。
《文史博覽·人物》2024.10 《黃興:篤實前行,一生“無我”》
民國成立需要大批開支,黃興于是找到老友張謇,由他簽字擔保貸款。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于1912年元旦成立。孫中山、黃興提出了一個包括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在內的九名國務員名單,黃興擔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元月15日臨時政府授黃興為陸軍大將軍。3月10日,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任命黃興為參謀總長,黃興力辭。此后袁世凱多次授黃興陸軍上將,黃興均辭謝不授。
為實現民生主義,10月31日黃興回到湖南長沙,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發展生產,提出吸引外資,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他主張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和礦業,并幫助湖南創辦了10多個經濟實體。他也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提出“欲言建設,當得人才;欲得人才,當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教育事業的主張。他到明德學堂和周南中學演說,勉勵學生努力學習,做國家的建設人才,并給周南中學捐款,希望學校培養出更多的女子學生。他在湖南還創辦了湖南貧兒院,使貧苦兒童和參加辛亥革命的遺孤有機會接受教育,將來報效國家。
宋教仁被刺后,孫中山與黃興再次組織“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孫中山總結教訓,黃興主動承擔責任。袁世凱稱帝后,黃興與蔡鍔籌劃云南起義,秘密協助被袁世凱羈縻京城的蔡鍔安全離京赴滇。黃興一面抓緊在美籌款,為討袁提供經濟支持,一面讓長子黃一歐立即趕赴日本,與各方密切聯系。黃興一再致信李烈鈞,敦促其回國起兵,參與討袁,而黃興自己則承擔起籌款之責;同時,他說服唐繼堯支持蔡鍔起兵,并建議他要“再接再厲,規畫久遠”,做好“分派精兵,進趨長江中部”的準備。
在籌劃云南起義的過程中,黃興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大局為重勸說唐繼堯和李烈鈞,并贏得他們的信任,促成了蔡鍔與唐繼堯、李烈鈞兩人的合作。正如革命家張繼所說:在計劃討袁中,黃興及部屬對“云南起義之發動最有力”。
洪憲帝制垮臺后,湖南省議會召集各界人士開會,一致推舉黃興為督軍,致電歡迎他回湘任職。黃興謝絕了家鄉人民的盛情邀請。1916年7月,黃興歸國,但終因積勞成疾于當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享年42歲。1916年11月10日長沙《大公報》上《何成濬報告黃克強君逝世詳情》其中一句這樣寫道:“無一語及家事。”
黃興與大兒子黃一歐合影。
甘當配角 “功成不必在我”
章士釗早年在《沈藎》一文中說:“吾聞之,在海外談革命者萬人,不如在本國談革命者得十人;在租界談革命者千人,不如在內地實行革命者得一人。” 意思是說,在海外、在租界高談闊論空喊革命的人哪怕成千上萬,其作用還不如在內地從事革命實踐的一個人作用大。黃興,正是歸國實行革命的第一人。
湖南歷史學者鄭佳明曾寫過一篇紀念黃興的文章《向先賢尋求價值》,里面寫道:“什么是價值?就是人為什么活著,他們是為什么活著呢?黃興是為誰活著?為國家、為民族而活……”
章士釗晚年總結自己一生經歷曾說:“交友遍天下,認為最難交者有三人:陳獨秀、章太炎、李根源。但吾與三人都保持始終,從無詬誶。吾持以論交之唯一武器,在‘無爭’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強,則頓失憑依,手無寸鐵。何以言之?我以無爭往,而彼之無爭尤先于我,大于我。且彼無爭之外,尤一切任勞任怨而不辭,而我無有也。由是我之一生,凡與克強有涉之大小事故,都在對方涵蓋孕育之中,渾然不覺。因而我敢論定: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黃克強。”也就是說黃興的“無爭”比自己還徹底得多。無爭的前提是“無我”,“無我”才能“無爭”。黃興曾有言:“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縱觀黃興的一生,“篤實”與“無我”貫穿始終。
他始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觀為行動指南,甘當配角,將國家與民族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
自少年時代起,他便立下流血革命的壯志,直至民國巍然屹立,這位心懷篤實、身行無我的革命巨人,以滿腔的熱情與不竭的精力,毅然決然地投身于翻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不僅毫無保留地奉獻出個人的一切,甚至散盡家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篤實”“無我”,在中華民族近代史的宏偉畫卷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就了永恒的輝煌。
文 | 周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