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互聯網在中國歷經30年的高速發展,已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網購、視頻等讓普通人共享互聯網的發展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已賦能千行百業,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為有力支撐數字經濟對網絡的需求,運營商通過建設和優化傳輸網絡、數據網絡、數據中心節點等各類基礎設施,提前進行布局和合理規劃,最大限度地為各類用戶提供普遍服務。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演進以及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出現了很多過度使用網絡的情況,同時也伴隨產生了很多“灰色地帶”和違規現象,給互聯網的健康、良性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本文從互聯網流量現狀切入,分析流量計費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國際對標情況,旨在厘清各種計量方式的來龍去脈,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從而為有效利用網絡資源,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思路。
互聯網流量業務發展及價格現狀
互聯網流量逐年增長
在無線接入方面,從工業和信息化部每年發布的通信業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出,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在過去8年中始終保持增長的態勢(如圖1所示)??梢灶A見,在個人用戶終端數量、在線時長趨于飽和,且互聯網大流量應用仍以視頻為主的情況下,未來互聯網流量年均增長率將不超過15%。
圖1 2016—2023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及增長率變化
在有線接入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三大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6.36億戶,其中100Mbit/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有6.01億戶,1000Mbit/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為1.63億戶,固定寬帶用戶總接入帶寬達26萬Tbit/s。而通信業統計公報中沒有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的流量數據,主要原因在于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的計費標準并非流量,而是流速,也就是帶寬。
互聯網流量單價逐年下降
在無線接入方面,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及流量數據,計算得出的流量單價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平均資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22年相較于2021年降幅達15.5%,2023年較2022年降幅為13.6%。
圖2 2019—2023年移動互聯網流量單價變化
在有線接入方面,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業務收入及用戶數,計算出固定互聯網用戶戶均年度費用變化(如圖3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固定寬帶戶均支出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
寬帶發展聯盟的數據顯示,固定寬帶用戶平均下載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如圖4所示)。這一趨勢反映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為滿足用戶對高速網絡的需求,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技術進步、規模經濟效應、政策推動和市場競爭等因素,也在客觀上降低了用戶單位帶寬使用成本。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寬帶發展聯盟公布的數據,可以粗略算出2022年較2021年流量單價下降26.8%。
圖3 2019—2023年固定互聯網用戶戶均年度費用變化
圖4 2018—2022年固定寬帶用戶平均下載速率變化
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現狀及存在問題
互聯網企業的流量運營
隨著互聯網流量業務進入存量博弈階段,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顯著上升。在此背景下,互聯網企業對流量價值的評估和利用方式發生了變化,尤其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定義及運營上。
公域流量運營。公域流量是指互聯網上開放的、公共的流量,從流量來源的類型來看,主要有搜索平臺、電商平臺、社區平臺、內容聚合平臺等。這些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活躍的社交功能,企業和個人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發布信息、推廣產品,吸引潛在用戶的關注。公域流量并不屬于單一個體,而是被集體所共有的流量,是商家通過平臺進行銷售所獲取的流量。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用戶獲取成本的提高,互聯網企業在公域流量上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為了維持用戶數量的增長和活躍度,企業不得不增加在公域流量上的投入,這直接導致了營銷成本的上升。
面對公域流量成本的上升,互聯網企業積極探索多種途徑以求降低成本。主要做法是將部分成本轉嫁給運營商,通過各種手段盡可能多地使用運營商提供的網絡資源,如利用寬帶開展PCDN(網絡服務)、利用“95峰值”進行調度等,這種做法直接導致了網絡資源的過度使用。
私域流量運營。私域流量是相對于公域流量的專門指代,是基于信任和利益而建立起來的封閉性流量池。例如,微信生態下的微信公眾號、朋友圈、企業微信、視頻號等。這些資源屬于企業自身,可以自主控制、免費推廣、重復使用、直接觸達用戶,可通過精細化運營和個性化服務來實現用戶的轉化和留存。相較于成本較高的公域流量,私域流量逐漸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新寵。通過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用戶群體,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平臺和渠道中更好地控制用戶體驗和營銷成本。然而,這也意味著企業需要更多的網絡資源來支持私域流量的運營,如APP更新、數據同步、用戶交互等。
現行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
對于個人和家庭用戶來說,通??梢砸姷筋愃啤?00G流量、3000分鐘通話、500M上網”的套餐??梢钥闯觯苿踊ヂ摼W的計費標準為流量,即月使用量為200G,固定互聯網的計費標準為流速,即500Mbit/s的上網速率。
對于商業用戶來說,主流業務形態為互聯網接入業務,目前以月“95峰值”計費方式為主,即計費時間周期內按每5分鐘采樣計算流速,對該周期中所有采樣點從大至小排序,以去除最高5%后的最大值作為計費基準。另一類業務形態是CDN(內容分發網絡),CDN業務是對互聯網流量進行分發調度,其計費模式目前包含“月95”“月均”“天95”“消3峰”等多種模式。
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存在問題
移動互聯網一直以來都是采用流量計費,但其內涵發生過一些變化。2017年前后,三大運營商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例如“冰激凌套餐”。在一定的套餐價格下,如果流量超出一定量(如20G),網速就會下降(如降至1M),但不限總流量。這一舉措大大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但隨著業務的普及,逐漸出現了用戶故意超常規使用流量的現象,造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由于不限量套餐嚴重透支了行業健康度,于是在2019年前后,三大運營商均將“達量限速”套餐升級為“達量不限速”,即采用“多使用、多支出”的模式,使流量價格回歸了理性,優化了網絡資源配置,為5G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雖然出現過不限量套餐帶來的問題,但以實際使用流量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計費方式總體上是合理的。
固定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PCDN帶來安全風險。普通個人和家庭用戶對固定互聯網的使用是遵循客觀規律的,例如以下行流量(網絡到用戶)為主、每日上網時長4~5小時、有正常上下線記錄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部分CDN廠商的推動,早期用于個人用戶的P2P技術被用于CDN,即PCDN。近些年來,在利益驅使下,PCDN逐漸被互聯網企業廣泛使用。目前,此類技術主要以邊緣云、邊緣加速的名義存在。
由于家庭寬帶不限流量計費,使得家寬可以長期作為CDN節點在線,上行流量遠遠大于下行。用作PCDN節點時,一部分是在用戶知情的情況下,用戶主動利用家庭寬帶賺取PCDN的收入(大約每月幾十、上百元);另一部分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由PCDN廠商盜用用戶寬帶進行操作。
PCDN存在兩類風險。一是網絡安全風險,個人的PCDN節點依賴其他節點提供內容分發服務,存在與未知節點通信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數據不僅能被平臺訪問,還可能被其他用戶訪問、竊取或篡改,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二是法律風險。2000年9月25日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未經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個人用戶顯然沒有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和備案,卻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獲取收益,尤其是在涉嫌非法內容傳播、數據隱私泄露等情況下,還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另一方面,“95峰值”計費造成網絡資源浪費。根據現有的“95峰值”計費規則,以一個月30個自然日計算,將有36小時的峰值流速不計費用。此規則的極端情況是,用戶可以不花錢使用網絡,即用戶設立20個獨立計費單元,可以是20個CDN廠商,也可以是20個物理端口組,每個獨立計費單元使用1.5天,即可實現全免費。
目前運營商為了確保資源合理使用,要求30%~40%的保底速率。但是因廣泛采用“95峰值”計費,所以出現網絡峰值流量較高、均值流量不高,且計費流量保持在保底速率附近的情況。
圖5 “95峰值”計費流速示意
如圖5所示,1G端口的保底速率為300M,某用戶在20時的一小時流量達到1G,其余23小時為300M,連續30天均如此的情況。那么當月按照“95峰值”計費,該用戶全月的費用為“300M×單價”,所有超出300M的流量均不計費。
目前網絡上部分互聯網用戶的真實流量使用情況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明顯看出流量并非正常波動,而是在20時至22時左右被人為修正了(如紅框所示),其目的就是為了利用“95峰值”計費規則規避此部分的峰值流量費。
圖6 某用戶端口網絡流量實際使用情況
回顧國內互聯網的歷史可以發現,“95峰值”計費模式的出現源于早期互聯網沒有良好的防攻擊手段,短時間的流量攻擊無法通過技術手段規避,若按正常使用的峰值計費,對被攻擊方較為不公。因此運營商采用了讓渡5%的流速作為計費基準,此流速下不限量使用。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演進、安全手段的提升,不再存在攻擊不可控的情況,然而計費模式卻未隨之優化,使得運營商的合理讓渡被眾多互聯網廠家利用,從而免費使用網絡資源。
這一情況導致網絡峰值流量壓力長期處于高位,運營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網絡擴容與優化。同時,互聯網廠家的無序調度,導致網絡出現隨機擁塞,影響廣大用戶的使用體驗。這類似“春運”期間的客流突增現象,如果按照春節期間的客運需求進行鐵路設施建設,可以想象必然造成極大的浪費,畢竟“春運”并非常態。而互聯網上的流量人為突增可以說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目前已經造成了網絡資源的極大浪費。按照目前常規的30%的保底速率估算,浪費的網絡資源大約為真實需求的1~1.5倍。
互聯網流量價格及計費方式國際對標
對標國際價格
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2022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固定寬帶接入成本在月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中的占比從2021年的0.5%降低至0.45%,在全球范圍內排名“倒數第二”。如圖7所示,對比全球主要經濟體,我國的固定寬帶使用成本是西方國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在固定寬帶費用負擔方面,我國在全球范圍內處于第二低的水平,僅高于列支敦士登。在移動寬帶費用方面,我國同樣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圖7 全球主要經濟體固定寬帶成本在月人均國民總收入中的占比情況
對標國際計費方式
在互聯網服務行業,計費方式的合理性與透明度,對于用戶體驗和運營商的服務質量來說至關重要,以下選取兩家著名的運營商——AT&T和Equinix進行對比分析。
AT&T采用限速政策和階梯定價方式。根據AT&T的互聯網業務說明,當用戶每月上網流量超過250G時,運營商有權根據網絡的忙閑情況進行限速。這一政策旨在確保普遍服務質量,尤其是在網絡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同時,AT&T還明確告知用戶,可能會對某些個人過度使用流量的行為進行合理限制。這種做法不僅保護了大多數用戶的網絡體驗,也為運營商提供了管理網絡資源的靈活性。在AT&T的互聯網數據接入方面,流量業務采用明確的階梯定價模式(如表1所示)。這種階梯定價模式使得用戶能夠在清晰了解不同流量的價格和使用量的情況下,選用相應的互聯網服務,避免因流量使用超出預期而產生額外費用。這種透明的計費方式有助于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合理規劃流量使用,同時也為運營商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從而保障網絡的高質量運行。
表1 AT&T流量計費規則
Equinix采取靈活計費模式。作為全球IDC行業的龍頭,Equinix在用戶收費模式上展現出了合理性和靈活性。其計費方式包括固定帶寬、爆發式計費和按用量計費。固定帶寬為按帶寬計費,適合對帶寬需求穩定的用戶;爆發式計費是根據峰值使用情況計費,適合偶爾需要高帶寬的用戶;按用量計費包括端口費和流量費,能夠精確地反映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
不同于“95峰值”計費方式的模糊不清,Equinix的計費模式使用戶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費用構成,不僅提升了用戶的滿意度,也增強了用戶對服務的信任。通過這種靈活的計費方式,Equinix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為自身業務增長提供支持。
AT&T和Equinix在流量計費方面的不同策略,反映出各自對市場需求的理解和應對方式。AT&T通過限速政策和階梯定價確保了服務質量,Equinix則通過靈活的計費模式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這些策略不僅提高了用戶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運營商的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優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固定互聯網按流速計費的模式較為粗放,導致存在安全風險、資源浪費、數據失真等各類問題,不利于網絡的長期健康發展,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優化。
以資源有效使用為原則,改流速計費為流量計費
參考國外運營商AT&T及Equinix的經驗,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建議將現有固定互聯網的流速計費改為流量計費,使用多少網絡資源,就支付多少費用,從而樹立全社會合理節約使用網絡資源的正確理念。
針對個人用戶,除了常規流量計費之外,還可輔助對上下行速率、時長、IP地址等關鍵數據傳輸要素進行同步規范。這樣既能確保廣大個人用戶的正常使用,同時又能對PCDN等不合理使用網絡資源的行為加以限制。
針對企業用戶,將現行通用的“95峰值”計費方式改為流量計費。一方面,降低用戶利用“95峰值”計費規則獲取額外流量的期望,保證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減少用戶調度峰值流量的頻率,從而降低對網絡正常帶寬使用的沖擊,防止網絡擁塞,保障網絡暢通。對于某些重點業務和重點用戶,可采用專門通道或特殊折扣進行保障。
對標電力行業,引入階梯計費模式
以北京居民用電價格為例,0~2880度區間內電價為0.4883元,2880~4880度區間電價為0.5383元,4880度以上電價為0.7883元。這種階梯定價為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引導居民合理用電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同樣,網絡也是一種社會資源,應當遵循資源節約的原則。網絡資源的過度消耗,將導致數據中心、網絡、電力等資源的浪費。因此,可參考電力行業,綜合考慮流量、時間段、地域等因素,對網絡流量進行階梯定價,以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
綜合采用多種計費方式
考慮到實際情況,計費方式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可以多措并舉、逐步實施。
針對家寬用戶,可根據用戶的平均使用量,在前期施行“達量限速”策略,即當流量達到正常合理值后進行相應限速,這樣既保證了用戶的正常使用,又限制其過度使用。后期可采用“階梯價格”策略,即低流量對應低價格作為普遍服務,超出常規的高流量對應高價格,以此保障資源的合理利用。
針對企業用戶,可借鑒國外經驗,推出多種計費方式及組合,例如按流量、按端口、按峰值、按均值等,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逐步將主流計費方式過渡到流量計費。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以CDN服務商目前廣泛推出的PCDN業務為例,除使用家寬業務的個人存在安全和法律風險外,PCDN平臺也涉嫌違規,因為平臺不僅向未取得合法運營資質的個人用戶提供服務,并且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修改用戶配置,竊取用戶的上行帶寬用作PCDN,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PCDN的本質是流量的轉移搬運,沒有產生新的內容和生產力,其無償使用上行網絡帶寬的行為是對現有互聯網資源的濫用。因此,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完善法律法規,從行業監管、網絡安全、資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出發,讓廣大網民樹立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意識,還給互聯網一個正常和健康的網絡環境。
結語
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至今,為中國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以數據流量為載體的數字消費廣泛滲透生產生活服務各個領域。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消費互聯網持續發揮穩增長、促消費的作用。今年以來,國家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無論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還是一體化算力基礎設施,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撐。
在5G發展初期,不合理的流量計費方式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經過優化調整后,5G網絡的建設才具備了足夠的動力。?截至2024年8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已達404.2萬個,相關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的74個大類。同樣,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指引下,為了讓互聯網賦能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生產力,優化固定互聯網流量計費方式迫在眉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