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72)
國軍中將綏靖區參謀長——胡棟臣
胡棟臣(1901-1950),又名棟成,別號立中,廣西修仁(今并入荔浦縣)人。本縣高等小學堂、廣西省立第二師范學校畢業。曾任本縣高等小學算術及體育教員,廣西撫河招撫使第二路司令部副官。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第二團排長,入伍生部教育副官,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連長、營附,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6年11月,北伐軍攻克南昌后,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進駐南昌,同年末,在南昌成立了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由白崇禧擔任總指揮。其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憲兵連,是總司令部臨時派遣的,蔣校長也是別有用心,憲兵連連長由廣西籍的胡棟臣擔任,既是白的廣西同鄉,又是自己的親信學生。胡棟臣隨白崇禧進軍浙江,后曾任第七軍營長。
1928年,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任總司令部少校侍從副官。
1932年1月,任中央軍校高教班第一期第三隊隊長。1933年調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職務不詳。
1934年5月,第二十六軍(軍長蕭之楚)兼第四十四師(師長蕭之楚兼)政治訓練處處長陳超(黃埔二期)另有任用,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委派胡棟臣繼任,駐安陸。
1938年3月,入陸軍大學特四期學習,1940年畢業后,任中央軍校軍訓班學員總隊少將總隊長,駐銅梁縣虎峰場(鎮)。
1941年6月,參加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十五期受訓,后留中央訓練團,擔任訓練班后期學員中隊附。
1942年,第九十三軍(軍長劉戡,黃埔一期)調到重慶,擔任衛戍任務,胡棟臣調任第九十三軍,先后任補充旅旅長,第九十三軍參謀長。
原軍長劉戡升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后,副軍長陳牧農(黃埔一期)升任第九十三軍中將軍長,同年12月,胡棟臣升任第九十三軍副軍長。
1944年5月,第九十三軍調赴廣西全州,同年9月,參加桂柳會戰,因軍長陳牧農率軍不戰而退,致使日軍迅速占領軍事重地全州,后被蔣介石電令軍法審判執行槍決。由胡棟臣代理第九十三軍軍長。一個月后,甘麗初(黃埔一期)接任軍長,胡棟臣調任第九十三軍新編第八師師長,接替被撤職的馬叔明(黃埔三期)。
1945年2月,新編第八師被裁撤,調任第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副軍長。
同年8月,日本投降后,隨第四十六軍開赴海南島受降。
1946年春,第四十六軍改編為整編第四十六師,同年8月調京滬擔任警衛,隨即開赴山東,進攻解放區,抵達青島后恢復第四十六軍番號,胡棟臣仍任副軍長。
1947年3月,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官劉和鼎退役,參謀長徐啟明升任副司令官,胡棟臣調升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夏威)中將參謀長。后曾出任國民政府參軍處高級參謀。
1949年3月,白崇禧建立黔桂邊區指揮部。由原駐湖北孝感第六綏靖區司令部改編組建黔桂邊區指揮部,6月進駐百色,并建立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原第六綏靖區司令張光瑋任司令,萬式炯(原第十三綏靖區司令)、胡棟臣任中將副司令,該指揮部的主要任務是圍剿中共地下武裝。
1949 年12月27日隨同張光瑋在廣西西隆(今隆林各族自治縣)率部通電起義,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改編。胡棟成雖然參加了張光瑋的起義大會,但是在張光瑋離開西隆前往舊州與解放軍談判時,于1950年1月策動叛亂,煽動原國民政府總統府警衛團的兩個營嘩變,打出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及下屬新編第四十二師的旗號,胡棟臣自任司令官兼師長。
1950年3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一五一師從滇入桂攻占西隆縣城,宣告西隆解放。部隊除留駐西隆外,派出5個連揮戈直搗胡棟臣所在的克長鄉,在人民解放軍圍攻之下,胡棟臣自殺身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