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上甘嶺戰斗,它可是中外戰爭史上名副其實的“絞肉機”,也是朝鮮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火力最猛的局部戰役。
同時,就連美國西點軍校的紀念館,至今還陳列著上甘嶺戰斗的兩個高地模型,是美國人心中永遠解不開的痛。
當時,在長2700米,寬1000米的狹小地域內,雙方為爭奪一塊3.7平方公里的高地,總投入兵力10萬以上,美軍指揮官克拉克將軍說:“這就是朝鮮的凡爾登”。
在上甘嶺戰斗中,面對“聯合國軍”6萬重兵圍攻,15軍軍長秦基偉,指揮志愿軍第15軍和第12軍(一部分)將士堅守43天,擊退了敵軍900余次進攻,最終取得了戰斗勝利。
后來,用秦基偉將軍的話說,上甘嶺戰斗是他這一生中,指揮過的殘酷的戰斗。因為上甘嶺的一草一木,都浸透著志愿軍的鮮血,他永遠忘不了那些獻身上甘嶺的英雄!
那么,真實的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呢?面對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志愿軍將士又是怎樣打退他們一次又一次進攻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的—上甘嶺戰役!
說上甘嶺戰斗之前,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上甘嶺。我相信很多人,認為上甘嶺就是一個小山頭,畢竟電影里的上甘嶺也是一座山。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上甘嶺既不是山 也不是嶺,而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
其位于朝鮮半島中部五圣山南麓,在上甘嶺的北邊,還有一個叫做下甘嶺的小村莊,名字雖然陌生,但是它卻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時志愿軍司令部所在地。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為謀取停戰談判的有利籌碼,便將蓄謀已久的“攤牌行動”搬上戰場,而行動目標便是占據志愿軍扼守的上甘嶺陣地,也就是兩個小山頭(597.9高地和537.7高地)。
對于這次戰役,美國統帥部高層信心十足,按照“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司令范佛里特的說法,奪下上甘嶺陣地,最多不超過五天,人員傷亡不超過兩百人。
其實,這可并不是美軍的狂傲,而是有著強大的工業軍事資本做支撐。
根據史料記載,在上甘嶺戰斗中,“聯合國軍”累計出動了3000架飛機,光是飛機投擲航空炸彈、燃燒彈,就達到五千余枚。
在上甘嶺戰斗最激烈的一天,“聯合國軍”一天就派出了250架飛機,直接在高地扔下了500枚重磅炸彈,再加上其他各型火炮,全天發射炮彈超過20萬發。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累計消耗炮彈190多萬發,平均每天消耗炮彈5萬發以上,這里還不包括敵軍的坦克和輕型武器炮彈攻擊。
前文提到,整個上甘嶺陣地也才3.7平方公里,但是陣地所遭受炮火密集程度,遠遠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每秒就有6發炸彈在上甘嶺陣地爆炸,整個山頭直接被削去兩米)。
這些炸彈,可不是一種類型,有普通炸彈、凝固汽油彈、燃燒彈,甚至慘無人道地使用了細菌武器。即便是在這樣的強大火力下,志愿軍將士依舊寸步不讓。
有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很多志愿軍戰士第一次遇見如此規模的炮火攻擊,在坑道里躲避炮彈時,不少戰士被炮彈顫地咬破了嘴唇,還有戰士被炮彈震成重傷乃至犧牲。
當時,“聯合國軍”一陣炮擊過后,上甘嶺陣地的土里都是鮮血和彈片,坑道里的墻上也是往下滴血。
那時,我軍的火力完全不是“聯合國軍”的對手,駐守上甘嶺陣地的志愿軍,僅有兩個連的,配備15門山炮和12門迫擊炮提供重火力支持,敵我火力懸殊至少20倍以上。
所以說,上甘嶺戰斗真的可以說是極其慘烈!
除開巨大武器裝備差異,使得上甘嶺戰役打得極為慘烈,還有后勤補給的艱難,也讓我志愿軍將士在堅守陣地時,承受著體力和心理等多方面的戰斗考驗。
特別是飲水,遠比糧食更為緊迫,為了讓盡早攻占上甘嶺,美軍無恥地切斷了志愿軍水源,釋放毒劑,導致坑道內的志愿軍嚴重缺水,甚至只能用體液解渴,糧食根本咽不下去。
當時,秦基偉看著志愿軍嚴重脫水,心中悲痛萬分,為了能讓戰士們潤潤口,他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并集中了15軍所有機動經費,在平壤購買了2萬多個蘋果。
隨即,志愿軍15軍軍黨委發出號召:送進坑道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一次!
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覺得,送簍蘋果就能拿個二等功,那不是很輕松嗎?那不得多少個二等功了!
不過,事實情況卻是,一直到上甘嶺戰斗打完,兩萬多個蘋果,真正送到坑道里的只有一個!
當時,一個送彈藥的后勤員,眼見送蘋果的志愿軍犧牲慘重,和滿地滾落的蘋果,他冒著生命危險抓起蘋果兜在懷里,一滾滾進去坑道,等他打開的時候,懷里就一個蘋果。
這就是上甘嶺陣地,收到的唯一的蘋果!
在電影《上甘嶺》里,我們可以看到,指戰員、戰斗員、傷員,拿著一個小小的蘋果輪流啃,為了能讓下個戰士能吃上,每個人都只能啃一小塊,根本不敢啃大了!
當然,上甘嶺戰斗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是令所有國人為之落淚!
志愿軍戰士邱少云,在跟隨部隊潛伏攻擊“聯合國軍”前哨陣地時,被美軍燃燒彈引燃,為避免暴露部隊行蹤,他放棄自救,火勢蔓延全身,最終壯烈犧牲,年僅26歲。
志愿軍戰士黃繼光,在上甘嶺597.9高地為壓制敵軍重火力,減去志愿軍進攻部隊壓力,用身體去抵住敵軍的地堡槍眼,最終壯烈犧牲,年僅21歲。
志愿軍戰士胡修道,和兩名戰友堅守597.9高地的3號陣地,憑借手榴彈等武器,1天擊退敵軍41次進攻,消滅敵軍280余人。
在上甘嶺戰斗中,還出現了令“聯合國軍”膽寒的一幕,失明的志愿軍戰士背著斷腿的戰友,不懼生死,向敵軍發起死亡沖鋒,一直堅持到反擊勝利。
這兩名志愿軍戰士,一個叫做王合良,一個叫做薛志高!
英雄的志愿軍15軍,在上甘嶺戰斗中,涌現出三等功以上各級戰斗英雄12347人。43的堅守戰斗中,拉響手榴彈、手雷和爆破筒,和敵軍同歸于盡,舍身炸碉堡,胸膛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
從這里開始,“范佛里特彈藥量”便成為歷史的笑談!
在整個抗美援朝時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和英雄,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華夏的驕傲,都是我中華的脊梁!
1953年7月27日,中國與朝鮮在板門店和美國簽訂停戰協議,歷時3年零32天的朝鮮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后來,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勝利的15軍,在歸國以后,便被改編為我國第一支空降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