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工智能發展浪潮如火如荼,我們正在快速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數智化新時代。
新的時代,算力成為繼熱力、電力之后的新生產力,驅動生產方式改變,不僅重構著企業的生產流程、運行模式,也重新定義了社會的生產力結構,成為數字經濟的底座和發動機。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從計算力、運載力、存儲力以及應用賦能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的發展量化指標,引導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AI算力基礎設施成為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在此背景下,各地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馬不停蹄。2021年,先期建成并投入運營的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智算中心,打造了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首期AI算力達300P,被譽為西部“最強大腦”。依托此中心,西安、陜西高站位謀劃算力升級,不斷打造西北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500P算力擴容,西部“最強大腦”再次升級
在日前舉辦的“2024人工智能發展會議暨華為數字中國行西安雁塔新質生產力大會”上,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宣布算力規模擴容至500P,并啟動上線儀式。打造全國領先的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部“最強大腦”再次升級。
陜西《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全省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營造良好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方面,以西安雁塔區、寶雞金臺區、安康高新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載體,構建以“智能算力+”為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強化算力供給,成為《陜西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 年)》部署的重要行動任務。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由西安市雁塔區主導籌建、華為深度參與建設。該中心定位立足西安,依托秦創原,面向西北,打造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平臺。
整體項目以“自主創新的人工智能軟硬件基礎設施”為關鍵支撐,圍繞建設一個中心“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打造四個生態平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支撐打通“政-產-學-研-用”的閉環。
截至目前,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已累計與260余家企業和高校院所展開算力合作,算力使用率達到98%,所有算力需求預計達到700P以上。如此高的算力使用率和算力需求,足以見得,智算中心支撐的產業創新和科研創新助推器作用愈發凸顯。
大模型成果發布,催生數字經濟新動能
當然,要充分釋放“人工智能+”在千行百業中的新價值,就要在AI算力底座之上,以大模型+大數據為驅動力,實現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智能替代和功能倍增,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西安及陜西是西北工業重鎮,為此圍繞大模型驅動產業升級的一系列“創智”、“賦智”行動加速展開。這包括,鼓勵人工智能共性通用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立“通用大模型+工業APP”的新范式;推動大模型在機器人協助制造、設備故障檢測和故障診斷、基于視覺的表面缺陷檢測、智能分揀、生產管理智能決策、需求預測及供應鏈優化等制造業領域的應用等等。
為此,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聯合西安頭部高校、企業,提供精準可靠的模型訓練及推理服務,孵化了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為數字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大會上,一系列大模型成果發布:睿婕云企服(西安)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靈睿AI·智財星耀大模型”、陜西瀚潮信息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云墨大模型AIGC平臺”、西安云數智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云中問數政務大模型”、西安圣瞳科技有限公司“圣瞳智巡大模型”、陜西元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跨模混合數據智能解譯大模型”、中科昇騰(西安)科技有限公司“靈析心鏡動態情緒分析大模型”、西安星舟志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星舟大模型”、西安易庫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易庫智能知識大模型應用產品”,以及西安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火災安全檢測大模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農作物病蟲害智能診斷大模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智能芯片缺陷檢測系統大模型”、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多條件可控高光譜衛星數據生成式大模型HSIGene”、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PathAsst病理助手大模型”、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秦嶺珍稀動物智能保護技術解決方案”……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大模型成果發布-企業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大模型成果發布-高校
這其中包括多個百億、千億參數的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它們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動力。例如,“圣瞳智巡大模型”專為復雜多變的工業場景設計,大幅提升了工業巡檢的精準度和效率;“云中問數政務大模型”探索人機交互在智慧營服等場景下的全新應用形態,為企業打造了統一知識服務;“星舟大模型”結合RAG技術,提升知識檢索和生成能力,實現了更智能、更高效的信息處理和知識輸出;“HSIGene”是領域內首個多條件自主創新高光譜衛星數據生成式大模型,相比于已有的高光譜生成模型,模型參數量更大,支持的自主創新條件更多。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結出累累碩果,一系列大模型成果加速產業化應用,預計可打開千億級產業發展空間。
推動產業集聚,繁榮的陜西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加速形成
作為打通“政-產-學-研-用”閉環的創新平臺,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不僅提供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通過搭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依托各高校院所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合作,更為推動全省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集聚發揮了關鍵作用。
今年年初,集研發、中試、生產、辦公于一體的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二期產業研發中心投入運營,依托一期算力賦能,聚焦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壯大的人工智能產業逐漸成為西安和陜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隨著本次大會上,雁塔區與華為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產業領域深化合作,持續規劃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中心建設、發展和運營,打造算力高地新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