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二代Polo(Typ 86c)
1981年,大眾推出了第二代Polo,有不少粉絲把這代車型也歸為第一代,從代號就看得出來,Typ 86C,基本就是大改款,主要是新增了一個車型變體,也不能說是旅行版,德國人官方叫他Steilheck,
于是,第二代Polo就有了Coupe三門掀背版,Steilheck三門旅行版,以及Derby兩門三廂轎車三個版本。
從1984年開始,Derby的名字取消,三廂版Polo統(tǒng)一改名Polo Classic。
除此以外,第二代Polo在初代基礎上增加了1.05L汽油發(fā)動機以及幾個柴油機選項,內(nèi)飾稍作修改,除此以外,基本就是各種微小的改動陸陸續(xù)續(xù)往上加。
到1987年,Polo GT的繼任者,基于三門掀背版的Polo GT G40上市,這是Polo車系第一次裝上機械增壓器,百公里加速8.1s,極速196km/h,大眾用這車跑過不少記錄,比如24小時耐力賽、5000公里耐力賽等等,往運動取向再進一步,有的材料中也被追認為第一代Polo GTi。
到1989年,第二代Polo迎來了中期改款,前臉特別復古的圓燈被更符合潮流的方燈取代,看起來已經(jīng)非常有上個時代大眾車的樣子了。
第二代Polo一直生產(chǎn)到1994年,銷量非常爆炸,到1983年,Polo的累計銷量差不多有100萬輛,兩年半之后,這個數(shù)字又翻了一番,而單單第二代Polo,整個生命周期內(nèi)差不多賣了270萬輛,非常驚人。
1994年,第三代Polo(Typ 6n/6kv)
1994年巴黎車展,大眾推出了第三代Polo,代號Typ 6N,這是變化比較大的一代。
首先是外觀。
第三代Polo更符合九十年代汽車設計的潮流,在上代后期款的基礎上,車身變得圓潤了許多,尤其是前臉,看著是不熟悉?跟那個年代的帕薩特、開迪啥的基本共用一張臉,區(qū)別只是這張臉后面是多大的屁股。
第三代Polo的另一個巨大變化,就是屁股,Polo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五門版車型,軸距也終于突破兩米四大關,從這個數(shù)據(jù)你也看得出來,它的后排并不大,彩云追月就更不要想了。
所謂的五門只是為了方便上下車,第三代Polo也是歐洲當時主流小型車中,最后一個用上五門造型的,但卻是比較早把小型車做成旅行版的,正兒八經(jīng)的旅行版。
還有個帶“全景天蓬”的版本,叫Polo Open Air。
加上原有的三廂版和五門掀背版,產(chǎn)品序列算是非常全了。
九十年代后期的大眾,發(fā)動機技術突飛猛進,一代車型先后配十幾款發(fā)動機都是常事,這代Polo也是,用過的發(fā)動機大概有這么多,比我看過的日本電影數(shù)量還多。
1999年,第三代Polo進行了中期改款,前臉就是初代寶來同款的家族風格。
內(nèi)飾也變成了這樣,非常非常大眾,像各位的左右手一樣,樸素且好用。
而到了后期,Polo也玩上精致感了,甚至可以選裝GPS導航、氙氣大燈之類的,相當越級,差不多時間的1998年,第一代正式命名為GTi的Polo出現(xiàn)了,Grand Turismo Injection。
還是熟悉的味道,更強的發(fā)動機變速箱、更硬更低的懸掛、更寬更抓地的輪胎、更戰(zhàn)斗的外觀,燥就完事了。
這代車型還有個小插曲。
1986年,大眾收購西亞特,開始了一系列魔改,雖然這個時候大眾和西亞特絕大部分車型都還沒用上同平臺,但在某些地區(qū),這代Polo的三廂版和旅行版就被叫做SEAT Cordoba,非常神奇。
1995年,一汽-大眾悄咪咪的把SEAT Cordoba引進到了國內(nèi),換了大眾標,改名“都市高爾夫”,跟日本女老師似的,換個名字、換家公司就算重新出道。
四舍五入也算在上海大眾之前引進了Polo,但存量非常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