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深秋的清晨,當第一縷曙光輕輕掀開夜色的帷幔,理學大師錢時(1175-1244),作為象山書院的主講者,正靜立居所前,沉浸于立冬前一日那特有的靜謐與期待之中。霜冷夜過,絮裯在寒意中更顯冰冷,預示著季節的更迭與自然的韻律。
錢時緩步而出,眼前紅葉如霞,紛紛揚揚,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鋪滿了小徑。這是西風一夜的杰作,滿載著對秋的眷戀,也預示著冬的悄然臨近。此情此景,觸動了錢時的詩心,他隨口吟出:“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目光穿過紅葉的縫隙,園林中,樹木已褪盡綠意,只剩下孤零零的枝干在寒風中搖曳。然而,在這片蕭瑟之中,菊花卻傲然綻放,不畏嚴寒,正如錢時心中所感:“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這份堅韌,讓錢時仿佛穿越時空,與700年前東晉末的陶淵明產生了共鳴。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與淡然,此刻在錢時的心中悠然升起,讓他深感菊花的魅力與精神的偉大。
思緒流轉間,唐朝孟浩然的“待到重陽節,還來就菊花”的深情厚誼,元稹“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堅強品格,以及黃巢“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邁霸氣,紛紛在錢時的腦海中浮現。這些文人墨客與菊花的對話,不僅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對生命堅韌不拔精神的頌揚。
錢時的思緒并未就此停止。他想到了北宋末年李清照的“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的這份深情與哀怨,讓錢時感受到了菊花背后那份細膩與溫柔。他仿佛能聽到李清照的低吟淺唱,那份對菊花的深情與眷戀,仿佛在與菊花進行著一場心靈的交流。
在這份共鳴中,錢時深知,菊花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精神的象征。它代表著堅韌、超脫與淡然,這些品質正是他所追求與堅守的。因此,他仿佛與歷史上的文人墨客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共同贊美著菊花的魅力,也審視與反思著自己的內心。
隨著太陽升起,寒意漸散,但錢時心中的感動與敬佩卻久久不散。他轉身回屋,提筆寫下《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菊花的贊美,更融入了他對生命的深刻體悟和對堅韌精神的頌揚。
如今,2024年的立冬,時間為11月07日06點19分49秒。農歷十月初七,立冬的前一日,即11月6日,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正對應著11月5日,這一天恰好是美國總統大選之日。
這一巧合令人感嘆時光的奇妙交織,讓我們回想起了南宋詩人錢時的那首《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值得一提的是,1237年嘉熙元年二月,宋理宗召見63歲的“布衣”錢時先生,特賜其為進士,成為一代名師。這就是錢時的詩作《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贊頌的堅韌精神。
同樣,在當今美國總統大選中,78歲銀發老人特朗普與60歲女性哈里斯,這兩位候選人面對競爭與挑戰,展現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決心。11月6日立冬前一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獲勝,即將榮登第47任美國總統。
這種堅韌精神與錢時筆下的菊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堅韌與不屈,都在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斗。
立冬時節,讀錢時的詩作《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讓我們銘記這份堅韌精神,讓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燈塔和動力源泉。愿我們能像菊花一樣,在寒風中傲然綻放,展現出生命最美麗的一面。同時,也祝愿每一位努力追求夢想的人,都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與喜悅。立冬時節,祝大家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