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從硅谷誕生,一路走向納斯達克,摘下“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桂冠,文遠知行迅速長成為自動駕駛行業的領頭羊。
L4起家的文遠知行,一路崛起離不開一眾明星投資者的簇擁:啟明創投、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IDG、Mubadala、創新工場...這期間又先后接到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英偉達、博世、廣汽、宇通、Uber等產業巨擘遞來的橄欖枝,文遠知行的身價水漲船高,IPO前就突破了50億美元,站上國內自動駕駛舞臺的C位。
時間來到當下,馬斯克的“端到端”技術再次引爆智駕需求,投資者信心重燃。不過中間幾年的寒冬和國內外同行們吃的蟄,讓文遠知行深知,如果缺乏具有可行性和復制性的商業化落地,很難再打動市場。
因此文遠知行將儲備的能力橫縱鋪開,從L4到L2,從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環衛車、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小巴,到高階智能駕駛,觸角伸向多個場景,編織起一張“通用自動駕駛”大網。
不過看似繁雜的產品譜系背后,卻藏著文遠知行極為務實的考量--一切ALL IN應用,打透眼前的L2+、向著皇冠明珠的L4高攀,再借全球市場的“杠桿”,撬動“量與利”的迅速釋放,這是讓一眾投資者頗感寬心又性感的故事。
而IPO不過是文遠知行實現這一宏圖的催化劑,在激戰正酣的智駕賽道,這位明星玩家正不斷沖刺,鎖定自己在行業的贏面。
IPO背后,獨角獸的養成秘密
北京時間10月25日晚,這家國產智駕明星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而為文遠知行IPO“站臺”的既有熟悉的面孔,也有新伙伴。
其中,Tire1巨頭博世獨攬了逾九成公開發售的股份,它既是文遠知行大客戶又是前輪投資者;私募部分則由7家行業基金、投資公司認購,其中不乏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旗下的Alliance Ventures基金,其此前已參與過文遠知行兩輪融資。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定價計算,此次文遠知行總計募資額超31.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而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賬面可支配資本約41.9億元,粗算IPO后在手資金總計將超過70億元,按2023年經營凈現金支出及資本支出合計5.1億元計算,在不考慮經營擴張的靜止狀態下,可維持正常運營超10年,這是目前所知runway最長的自動駕駛公司。能獲得一眾產業資本的護航,在于文遠知行過硬的實力,這點從其高資金利用率就得以體現。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門檻高、投入大、周期長,因此虧損是每家創業公司必須直面的挑戰。
過去三年,文遠知行年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約5.5億元人民幣。直觀的對比是,海外自動駕駛企業Waymo、Cruise每年動輒上百億的運營和研發現金流出,文遠知行的資金效率明顯高不少。
因此,文遠知行“四兩撥千斤”地鞏固了市場地位,拿到了51億美元(約合363億元人民幣)的估值。
這背后的核心,倚靠的是它的技術領先性,以及偏向“輕資產”的商業模式。
在行業中,文遠知行是最早落地自動駕駛的那批玩家,也成就了它的“領頭羊”身份:中國首家向公眾提供L4級Robotaxi收費服務的公司;中國首家在開放道路上推出前裝量產自動駕駛小巴公開運營服務的公司;中國首個面向開放道路L4級自動駕駛環衛車商業項目的公司……
在L4賽道多年積累的經驗,也讓文遠知行抓住了前裝市場的放量機遇。
當主機廠對輔助駕駛上車凝結成共識,L2服務領域的需求開始變得旺盛。在牽手tire1巨頭博世后,文遠知行將自身在L4級自動駕駛的思考和沉淀賦能于L2市場。
從文遠知行的招股書不難看出,短期來看,服務收入已經是公司營收擔當,超過了曾經的“主力軍”產品板塊的收入,這正是撐起它高毛利的秘密。
招股書顯示,公司2023年營收為4億元,近3年復合增速約71%,其中服務收入占比超過80%,相應地文遠知行的毛利率也在這三年間逐步提升并穩定在40%以上,令汽車行業玩家艷羨。
“變現”的想象力不僅停留在L2,現階段蓄勢待發的L4業務,也被文遠知行遴選出可以“造血”的方向。
首先是自動駕駛小巴,目前文遠知行已經將這項業務從硬件銷售,向提供全套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拓展。
招股書顯示,公司的自動駕駛小巴已落地全球25個城市。據內部員工透露,更多客戶不僅需要車,更要全套的落地服務支持。因此文遠知行將車輛到運營、勘測、路線制定、維護等服務打包售賣給客戶。營收也因此加了一層利潤保障。
同時,自動駕駛環衛車這一單品已經能給文遠知行帶來利潤。
相對其他產品來說,自動駕駛環衛車有相對確定的使用場景和固定的付費客戶。接近文遠知行的人士透露,這是一項toG項目,地方財政中每年會有一定比例的預算劃撥給市政環衛,以每平米為單位向文遠知行支付服務費,“這是筆固定的生意,且回款有保證”。
而文遠知行今年4月發布的一款小型環衛車,取名S1,除了掃主干道,還可以掃綠道、輔道、園區,更多是toB項目,除了傳統的環衛公司,物業公司、園區運營商等企業也有采購需求。據文遠知行環衛方向的人士分享,該款環衛車在發布半年內就賣出了上百臺,還賣去了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從賣車賣硬件的直銷模式,走向提供技術、售前售后服務的綜合模式,將商業化擺在首位的文遠知行,展現出很強的務實感, “勇攀珠峰,沿途下蛋”是投資人對文遠知行的評價。這不僅讓它在寒冬中存續體力,也給足了投資者安全感。
在這場注定燒錢的游戲中,贏得了市場、合作方和資本青睞的文遠知行,順利獲得了通往指數級爆炸未來的船票。
繁復之中,聚焦與落地是主線
回望過去近10年,自動駕駛行業幾度沉浮,背后折射出市場對其商業化落地的考驗。能在歷練中生存下來并在7年后脫穎而出,文遠知行靠的正是聚焦與克制。
從業務圖譜來看,文遠知行的產品與服務如八爪魚般延伸,不過我們從它看似繁雜的業務布局中,依舊看出它清晰的思考。
創始人韓旭曾評估過L4級領域,自動駕駛出租車、卡車暫時都不適宜大規模鋪開。回歸于量產和商業化本身,自動駕駛小巴、同城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環衛車,都是可觀的應用場景。
事實上,在財報中已經為文遠知行帶來現金流的自動駕駛環衛車業務,背后是明顯的勞動力缺口,環衛工人缺失與老齡化正倒逼行業走向無人化。
機構數據顯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道路面積、清掃保潔面積、年垃圾清運量等都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國環衛工人需求將達到500~550萬。但據住建部統計,當前全國環衛工人數量達200多萬名,也意味著行業缺口或將高達300萬。
在文遠知行看來,類似垂類市場存在真正的需求,它也迅速落地。
7月,文遠知行與當地合作伙伴,在東莞落地首個L4級“自動駕駛+新能源”機械化作業的無人駕駛智慧環衛項目。此前,文遠知行已先后把自動駕駛環衛車項目帶到了廣州、大連、深圳、北京、鄭州、新加坡等地先一步占領城池、開啟商業化運營。
而在文遠知行所在的廣州,從2019年推出首個開放道路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化收費運營服務后,就開始加速拓展,去年與廣州巴士集團合作開啟自動駕駛小巴商業收費運營服務,今年5月摘得廣州市頒布的遠程測試(無人)牌照和載貨測試牌照,開始Robovan的測試并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落地自動駕駛城市貨運商業化運營試點。
招股書顯示,文遠知行業已經手握約2千輛自動駕駛小巴的意向訂單;自動駕駛貨運車領域,也已獲得超1萬輛意向訂單。
據機構測算,到2030年,無人駕駛公交市場規模為284億元,無人駕駛城市物流為1416億元,而無人駕駛環衛車為471億元。顯然這類“冷門”生意,在當下更具大批量商業化盈利的潛力。
相對應的,國內出租車司機暫時不會出現如此規模的缺口。何小鵬也曾表示,未來兩三年后,Robotaxi才會迎來轉折點。
換而言之,文遠知行在L4級聚焦市場剛需,解決城市生活中的無人駕駛場景。這也能看出這家明星智駕企業對業務選擇的有的放矢。
不過,這并不代表文遠知行拋棄了夢想,而是“長線釣魚”在全球各地爭取各類無人駕駛的測試、運營牌照,并與合作企業開展試點,為商業化前夕做鋪墊。
目前,文遠知行已經在7個國家30個城市進行運營和測試,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獲得四個國家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的公司。據接近文遠知行的人士透露,公司目前正在爭取法國、日本等地的自動駕駛牌照,今年內有望率先再攬獲一個歐洲國家的牌照。
10月15日,文遠知行甩出王炸,發布了新一代量產Robotaxi——GXR,以支持未來的放量的運營。其判斷未來幾年隨著Robotaxi有序增加投放,來自服務的收入占比將會進一步提升。
不久前,文遠知行先一步接到了出行巨頭Uber遞來的橄欖枝。文遠知行的Robotaxi將跑步接入Uber的平臺,從首站阿聯酋起步,將來可能將覆蓋全球(不包含中國和美國市場)。
韜光養晦的背后,在于文遠知行手握“底牌”--WeRideOne,能保證它在市場需求爆發時,快速且低成本地跟進。
招股書顯示,這是文遠知行使用巨量數據訓練的一套自動駕駛通用技術平臺,基于此打造L2和L4級自動駕駛技術,支撐著旗下所有產品。這套平臺的模塊化感知套件在不同應用場景的共享率可達90%以上。
在這個平臺上,文遠知行去開發不同場景的自動駕駛車型,只需要簡單配置調整即可。
如此一來,不僅能大幅降低算法和硬件成本,將縮短進入新垂直領域所需的上市時間,在市場高速擴張過程中,通用平臺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產品服務,這也是文遠“四兩撥千斤”的密碼。
加速出海,逐鹿萬億自動駕駛
在外界看來,文遠知行是一個踏實感十足的“理工男”企業。不過藏在務實外表下的,是它開拓全球萬億市場的“陽謀”,那里埋著成為行業巨頭的終極想象力。
文遠知行一位業務負責人指出,“公司整體戰略,是將技術和商業模式在中國市場驗證完成后,去發達國家批量復制、應用。因為當地面臨的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為明顯”。
此前,文遠知行的重要投資人雷諾就預估,未來幾年歐洲對小型L4級自動駕駛小巴需求將升至每年幾千輛。因為歐洲人口老齡化,愿意開小巴的職工并不多,而且法國等地常出現罷工事件,但公共通勤需求又是剛需。當地政府希望類似文遠知行的Robobus能落地,降低部分成本。
物流行業亦是如此,5月末,歐洲三大物流組織NLA、BGL、FNTR共同敲響警鐘,其表示,去年歐洲有23.3萬個物流司機的空缺職位,到2028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74.5萬。
類似的還有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紐約、巴黎、倫敦等發達國家大城市打出租車非常昂貴,如果純無人運營的Robotaxi能批量投放到這些地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將非常可觀。
無獨有偶,去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就在與出入境在留管理廳協商,計劃大幅引用外國勞動者,解決未來的五年內司機短缺的問題。數據顯示,日本的卡車司機有效求人倍率是2.12倍,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的有效求人倍率分別是2.10倍和3.95倍,遠超過全行業平均的1.12倍。
這給了文遠知行等L4玩家巨大機遇,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需求未來在全球市場爆發的潛質。
據灼識咨詢預測,2022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為100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規模將飆升至1.745萬億。而自動駕駛出租車、貨車是最重要的市場。其中,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5450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06%;自動駕駛貨運車方面,預計2025年全球機器人物流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30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7840億美元。
顯然,這是一片等待挖掘的巨大藍海,而文遠知行早已在排兵布陣。
目前,文遠知行已經在7個國家30個城市進行運營和測試自動駕駛。其中,Robotaxi已經在阿聯酋阿布扎比等城市開放運營;自動駕駛小巴也已經在新加坡、阿布扎比等海內外近30個城市開展路測和運營;今年底前,自動駕駛環衛車也會在新加坡開啟商業化運營。
扎扎實實的技術基礎和運營能力,為文遠知行在海外釋放能力打好了前站。作為全球最早向公眾提供L4級Robotaxi收費服務、第一家在開放道路推出前裝量產自動駕駛小巴服務的公司,文遠知行可謂占盡優勢。
這還不是這家獨角獸的全部優勢,與博世的“聯姻”的它,也為爭奪全球L2+級主機廠客戶打通了一條捷徑。
作為一個百年國際tire1巨頭,博世具備豐富的海外OME主機廠以及合作經驗。文遠知行有望借力觸達全球主機廠,完成相互綁定。
不僅如此,背靠博世這棵大樹,文遠知行能節省精力和財力,將資源專注于業務和技術研發本身,“在當下價格戰的大背景下,車企都在供應鏈降本,如果直接對接車廠其實蠻難受的,可能利潤會被壓得很低。但有了博世做中間層,流程都是標準的,回款也比較可控”。某行業人士如是評價道。
這對其他智駕供應商,已經提前鎖定了巨大優勢。
從L4到L2,從國內到海外,資本和合作伙伴左右簇擁的文遠知行,幸運地趕上第二波浪潮的涌起,也終于等到“階級躍遷”的良機它也將在二級市場的助推下,將自己的“宏圖計劃”落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四年前,韓旭在B輪融后的一句感慨,用來形容即將架海擎天的文遠知行,似乎更合適不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