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35年沈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份文件,與其說是規劃藍圖,不如說是沈陽未來10年城市建設發展的“參考書”,按照文件上制定的戰略方案,逐步實現全產業共發展的遠期目標。
有很多人不理解,為啥總制定這樣的方案,還被人說成是“畫大餅”。
你們知道什么是“大餅”嗎?少數人眼中的大餅,在未來幾年之后,也許就是真正超前的眼光,你不能既想著畫地為牢,還要以守為攻吧?
規模越大、發展速度越快的城市,越要“畫大餅”
一個城市不需要一個還未出臺就接近過時的規劃,而是需要大眾會爭議、但實際卻是真正符合未來發展的規劃。人口開始凈流出、收縮型的城市,就不要畫大餅了,不僅不好吃,最后可能也吃不完,勉強吃完可能也消化不了。
但沈陽不是,沈陽東北地區唯一人口凈流入的城市,而且是一座包容且開放的大都市。對于像沈陽這樣奮進的城市而言,盡量跳脫開原有的思維模式和成見,用超越自身局限的方式去做城市規劃。城市如果想發展迅速,短期再“超前”的規劃,瞬間也會被證明是“過時”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計劃先行”,哪怕你出去旅游,還要做個旅行計劃呢,就連那些徒步或騎自行車走遍多個城市、多個國家的旅行者,還制定個路線呢。
不要因為自己沒得到實際的好處,或者說向其他城市搞地域黑,然后博人眼球,獲取流量,這樣做早晚會被頭條平臺pass掉,不信你就繼續發表不良言論,你越早消失,平臺的輿論方向越正確。
話題回到沈陽空間總規上來,一個城市的發展,靠的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硬件設施的堆砌,還要有歷史文化靈魂的軟性灌輸,不能一味的為了發展生活基礎的物質配套,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求,包括生態啊、文化啊等等。
“兩軸、八脈、九心”,未來10年發展主線
在文件中有一個專題區域,叫“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風貌塑造”,其中提到“營建歷史文化、宜居活力、產城融合、科研教育和郊野新鎮五類社區組團,展現活力家園特色意象”。
說實話,單從文字上,我也不知道內在描述的是什么意思,當我看到空間規劃圖的時候,我明白了,原來是給未來歷史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八個脈絡,指的是渾南新市府的門戶、蘇家屯的創展、鐵西經開的智造、于洪丁香湖的宜居、沈北道義的科教、虎石臺的創意、渾南棋盤山的文化,以及沈撫示范區的開放。
九大中心,以方城為中心點,向外延展,包括北站、沈陽站、五里河奧體、東塔王家灣、渾南新城、沈撫、中德園,以及沈北。
通過八個脈絡、九個中心,輻射成了一個面,而中心點就是我們熟知的方城。從這個中心點出發,X軸線為文化傳承軸,Y軸線為歷史展示軸,在這種交叉輝映之下,推動沈陽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強化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如果把沈陽比作一個人,基建是骨骼,那么歷史文化底蘊便是他體內流淌的氣血,而且這些中心點則是支撐人體活動的臟器,脈絡就是經脈了,在整體良好合作運行之下,整個人才能健康的成長,如果有一處出現問題,將會影響他的健康。
這么通俗地講,大家可以理解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