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沁予 編輯 | 范志輝
最近, BLACKPINK成員Rosé和火星哥Bruno Mars 合作的神曲《APT.》洗腦全球。
自10月18日發(fā)布以來,《APT.》在韓國本土平臺Melon的每日和前100名排行榜、Genie和Bugs的每日和實時排行榜、YouTube音樂的熱門歌曲排行榜、VIBE每日排行榜以及FLO和iChart的實時排行榜上皆排名首位,并登上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第8位、英國官方百強單曲周榜第4位,創(chuàng)下當時K-Pop女歌手分別在兩個榜單的最高紀錄。
在國內,這首歌的數(shù)據也非常亮眼。
數(shù)據顯示,《APT.》在QQ音樂首周播放量突破2000萬,收藏量破300w,音樂指數(shù)全站第1,并連續(xù)兩周霸榜新歌榜和熱歌榜;網易云音樂收藏量破100w,同樣連續(xù)兩周新歌榜和熱歌榜首位。抖音上也衍生出了翻唱、變裝、全民爆改等熱門挑戰(zhàn),沖上挑戰(zhàn)榜第1,僅是#apt話題播放次數(shù)就達到了33.2億;B站粉絲搬運的MV播放量也接近700萬播放,最高沖到全站排行榜第21名。
隨著熱度持續(xù)上升,網上有關于《APT.》的“鑒抄視頻”也層出不窮。那么,這首歌究竟是巧合的相似,還是有意的致敬?這首歌的火爆是否預示著K-Pop的新潮流?
全世界都在“阿帕次”
除非沒通網,否則很難有人的耳朵里沒被魔性的“Apateu Apateu(阿帕次、阿帕次)”的轟炸過。
這首歌源于韓國流行的飲酒游戲“公寓游戲”,Apateu (???) 實際上是“公寓”的韓語發(fā)音。ROSé在《VOGUE》采訪中談到,“Apateu”是任何聚會上的最佳破冰游戲,這首歌也是她在和團隊伙伴一起玩游戲的時候萌生了靈感。
有個小插曲,由于題材涉及酒桌游戲,ROSé曾提議將這首歌刪除,但同事們早已對這首歌上頭,最終決定保留下來。
或許ROSé和Bruno Mars兩人都沒想到,一首酒桌神曲能讓兩人的職業(yè)生涯都更上一層樓。此前,一直被嘲“隊內back”的ROSé憑借這首歌創(chuàng)下了K-Pop女歌手有史以來最好成績,還順便帶飛了Bruno Mars這位“老前輩”職業(yè)生涯Spotify全球榜首日最高空降流媒紀錄。
在韓國,《APT.》已經被更新到了“高考禁曲”范圍內。據了解,榜單上的熱門歌曲包括SHINee的《Ring Ding Dong》、 BTS的《Go Go》、 aespa的《Next Level》等。韓國媒體Bizwire報道,目前韓國高中生正在盡一切可能避免聽到這首神曲,以免產生“耳蟲效應”。
不僅僅是在短視頻和流媒體,不同領域也衍生出了《APT.》的二創(chuàng)風潮。比如迪士尼夢光谷一位玩家在游戲內也重現(xiàn)了《APT.》MV中的片段。
YouTube上,博主Lil Doge使用 Deepfake技術制作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他的妹妹金與正演唱的版本《Roketeu》,來諷刺關于洲際彈道導彈發(fā)射、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持以及針對韓國的宣傳氣球等話題。得益于原曲加持,這首歌僅發(fā)布4天觀看量超過350萬,獲得15000多條評論。
隨著歌曲的全球爆火,有韓國媒體發(fā)文指出,《APT.》與日本歌手澤井美坤的《Gomen Ne, īko Ja Irarenai》、Coldplay的《Viva La Vida》部分旋律相似;也有人以Rosé此前翻唱《Viva La Vida》為依據對她進行抄襲指控。
國內社交網站上,也冒出了“音樂裁縫3.0”、“縫合怪”等鑒抄專用詞匯,直指這首歌“人山人海”。這些視頻將《APT.》的各個片段與更多的耳熟能詳經典之作放在一起比對,比如The Ting Tings的《That's Not My Name》、LadyGaga的《born this way》、Avril Lavigne的《Grilfriend》。
盡管口碑上好壞參半,但這首神曲確實做到了世界級的耳蟲奇觀,迅速滲透生活各個場景,成為下個世代人們記憶中的夢核符號。
與任何突然爆火的現(xiàn)象級熱單一樣,該來的還是來了,《APT.》陷入多項采樣風波。
《APT.》到底有沒有抄襲?
可以確定的是《APT.》一定是帶著“洗腦”的目的創(chuàng)作出來的。
與許多流行熱單類似,比如《大貔貅》、《Baby Shark》等歌曲的旋律設計都充分利用了熟悉的鼓點節(jié)奏、經典的和弦編配、歌詞直白的表達,讓人容易跟唱,也能在首次聽到時就迅速記住。而且,“酒桌游戲”,這一元素也讓整首歌在社交場景中具有高度適用性,易于社交平臺傳播。
簡單來說,就是重復的旋律動機、簡單魔性的歌詞、日常的適用場景、經典的采樣風格,共同造就了《APT.》的洗腦出圈。
那么,為什么這首歌聽起來“人山人海”?
原因在于,當下不同的音樂類型都有不同的和弦“固定搭配”。比如國內熱歌類別里,情歌多以萬能和弦(4536251)或卡農和聲進行為主,國風多以1645為主,R&B多以4321為主等等,這也就導致不同作品間的旋律撞車便成為普遍現(xiàn)象。
知名樂評人鄧柯對音樂先聲表示,不同時期的熱門歌曲都會存在同質化現(xiàn)象,雖然有的歌曲在某些方面相似度可能達到80%甚至90%,但這并不意味著真正的好作品都在互相套用公式。相反,音樂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通常體現(xiàn)在那剩下的10%到20%的細節(jié)上,包括旋律的變化、歌詞的表達和情感的傳達,這些都能使一首歌與另一首歌截然不同。
鄧柯認為,音樂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結構類似于寫作中的“起承轉合”。一個段落通常包含開頭、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如果不同的作品在和聲、調性和速度上相似,包括開場時的巧合是可以理解的,但若發(fā)展、高潮和結局都呈現(xiàn)出相似的巧合,則需要更加審慎地進行判斷。
以《Viva La Vida》作為參考,被“鑒抄”視頻指出與《APT.》最為相近的一段就是副歌前兩句“I hear Jerusalem bells are ringing,Roman Cavalry choirs are singing”(簡譜444343712 333131456),而《Apt.》的副歌“Don't you want me like l wantyou baby,Don't you need me like l needyou now”(簡譜6665552234 555444425)
通過比對,學過樂理的人會聽出旋律的重復性和音程的關系,兩者在聽感上產生了一定的重疊,除此之外,歌曲其他部分的起承轉合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這種微小的旋律碰撞,其實不足為怪。再舉一個耳熟能詳?shù)睦樱热纾趿甑摹痘ㄌ镥e》的副歌第一句“花田里犯了錯”(556161),與張學友的《吻別》副歌第一句“我和你吻別”(56161)也非常相似。如果這種微小的旋律相似可以稱之為抄襲縫合,那玩布魯斯的藝術家都得難受了。
正如鄧柯所說,“判定歌曲是否抄襲,還需要考慮作品的整體結構。一個想法或動機經過完整的發(fā)展過程,必須有明確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若一個作品在各個方面表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那么很可能就不再是巧合,而是抄襲。”
另一方面,盡管現(xiàn)代音樂中,電子樂器帶來的獨特音色已成為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要素尚未納入現(xiàn)有版權體系。因此,采樣和編曲中的元素相似性并不能單獨作為抄襲的依據,更何況是授權過的采樣,那就更無從說起了。
根據官方信息顯示,《APT.》采樣了80年代歐美傳奇女星Toni basil的名曲《Mickey》,也是New Wave流派的經典曲目之一。
在歐美音樂發(fā)展史上,New Wave從90年代起就反復掀起浪潮。前文所提到的《That Not My Name》《Grilfriend》等經典作品幾乎都包含了New Wave元素。《APT.》的創(chuàng)作無疑是這種風格的變體,在當代音樂環(huán)境(特別是K-Pop),采樣經典作品已成為常見手法。
因此,受流行趨勢和受眾偏好影響,許多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能會選擇模仿某種流行的“歌路”。《APT.》確實是巧妙地采樣了廣為人知的New Wave風格名曲,運用了受眾面較廣的和聲進行,但也并不等同于抄襲。
而網絡上大多的“鑒抄專家”大多數(shù)也偏向“疑罪從有”,將相似性視為抄襲的直接證據,但實際上,音樂創(chuàng)作中風格和元素的重疊是常見現(xiàn)象。
K-Pop藝人如何有效闖美?
文化意義上,Rosé和火星哥的夢幻聯(lián)動,也是一場“1+1 > 2”的闖美實驗。
憑借將K-Pop與歐美音樂進行了更深度的融合,Rosé巧妙地繞開了性感擦邊的常規(guī)思路,玩了一招“反差魅力”。
從音樂本身來看,Rosé一改往日女團式的甜膩唱腔,轉而切換到更歐美的音色。歌曲的核心概念圍繞著韓國本土酒桌游戲——“Apateu”,同時又保留了韓語發(fā)音,其他部分則在歌詞、采樣和編曲上全面融入歐美流行音樂的風格。
MV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也保留了歐美朋克樂、車庫搖滾通常選擇的極簡主義紀實攝影背景,重視構圖的簡單、色彩的純粹,并將焦點放在人的表演與音樂的情感表達上。
同時,MV還運用了大量的波普拼接、Lofi低像素等復古元素。高噪點、魚眼鏡頭、抽幀等表現(xiàn)方式所營造出的情緒氛圍,也更加貼切20世紀到千禧年歐美朋克樂隊的反主流的視覺美學。
另外,Rosé和火星哥在MV里的一段演繹,也恰巧致敬了TheWho樂隊靈魂吉他手Pete Townshend的招牌動作“大風車掃弦”。
這種復古加搞怪的視頻風格,也完全貼合當下的互聯(lián)網社交屬性,幾乎每一幀都可以當做表情包使用。有意思的是,在歐美經典復古元素站整個作品大比例的情況下,火星哥拿出了兩面韓國國旗。
如鄧柯所說,最初的 K-pop 是以韓國為立足點,向全球拓展,而現(xiàn)在已直接面向全球市場。然而,K-pop 依然保留了一條與韓國文化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在表層上體現(xiàn)為“Apateu”的韓語發(fā)音,象征著韓國的語言特征;在內核上則源自韓國的劃拳游戲。
而在此前,K-Pop的闖美夢從未間斷,但大多數(shù)結果都是“你好,再見”。
2008年,SM娛樂公司試圖用當時炙手可熱的BoA打開歐美市場大門。然而,當時美國流行音樂市場女藝人風格多以嘻哈性感、大vocel、歐美流行舞曲為主,顯然沒有BoA這種韓系唱跳女孩的賽道,她在2009年發(fā)行的英語專輯《BoA》在美國的首周銷量約為6,000張,在美國市場并不算突出。
2009年,JYP宣布女子組合Wonder Girls在美國出道。模仿美國藝人的發(fā)展方式,Wonder Girls也采取了從小型俱樂部逐步向大舞臺邁進的戰(zhàn)略,但在美國市場的整體表現(xiàn)也并未達到預期,甚至耽擱了團體在本地市場的發(fā)展。
近年來,眼看男團BTS、女團BLACKPINK的闖美成功,韓國各個公司已經形成了“成群結隊來闖美”的趨勢,“闖美”似乎也成了K-Pop團體、藝人的使命。
不過,歐美市場對女藝人的期待往往與性別刻板印象緊密相連,妝造的性感與魅惑成為了許多女藝人被塑造的主要形象。與此同時,這種壓力也促使K-Pop藝人們不斷探索新的音樂風格與表現(xiàn)形式,以便在國際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ATP.》的全球成功,無疑釋放出了一個信號。
如今的K-Pop不再滿足于被動的文化迎合,而是以從容的姿態(tài)主動介入以歐美音樂為主的文化中心,直接用作品質問長期以來被固化的審美秩序,以本土元素勾連出深層的文化暗線,達到一次巧妙的反向輸出。
未來,或許K-Pop闖美的思路,也就此打開了。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lián)系刪改
排版 | 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