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了2024年底了,不少省市都開始盤點,在這一年清退亂用編外用工現象。那么成績到底如何呢?過去不正常的用功現象有著多嚴重?民眾都明白,清退編制外人員,對于社會有著極大的好處,可以向社會釋放多少有效的勞動力。同樣對于被清退人員也是好處多多,臨時用工隨時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為了一個可能虛無縹緲的轉正未來,其實自己掌握自己命運更靠譜。
在官媒澎湃新聞的文章中,記者調查了湖南邵東縣,當初制定的目標是市直單位、鄉鎮(街道)編外用工分別不超過編制數的10%、15%。最終一年之后,清退編外用工300余人,合計節省財政資金2000多萬。這些錢不但包含了他們的工資,獎金績效等支出,也包含了可以節省下來的辦公經費。那么計算下,邵東縣的編制公務事業人員大約最少在3000多人以上。
而在人口約65萬的湖南永州市寧遠縣,在2024年前8個月就退回用人招聘支出需求75份,而且清理清退編外人員637人,節省財政資金1460萬元。后續可以得知,即使在清退之后,有編制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合理合規使用的編外人員,大約有多少?按照上一段的比例算,估計也在4500到6000人之間,作為一個不富裕的縣,縣財政負擔壓力還是很大的。
在之前,《半月談》出過一篇長篇的報道,對于位于四川、貴州、云南交界的幾個經濟相對落后的縣城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做了一次詳細的調查,最終的文章《1個正式工背后1.8個臨時工:一個欠發達縣的臨聘人員之困》引發熱議不斷。烏蒙山外山連山,看到某縣,公務人員和臨時聘用人員的人數和財政負擔數據,覺得清退編外人員勢在必行,甚至編內人員都要不斷精簡。
經濟落后的某縣,人均可支配收入應該是低于3萬元的。但是有編制的公務人員有著15,580人,平均年收入達到12.83萬元。而臨時聘用的人員,總數達到28,806人,人均年收入平均只有1.61萬元。計算身份不同,收入差距比達到了近8倍。如果從人數比計算,每一個有編制人員,后面有著1.8個沒有編制的臨時聘用人員在支撐。
細化編制外人員,也就是合同臨時工的收入,就目標對于編制的渴望,可能也是這些編外人員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了。這個某縣總人口推測也不過40萬人,編制人員和無編制人員的總數就達到了4.4萬人。平均近10個民眾供養一個財政飯人員,壓力有多大?要不要改變?
對于編外人員,如果未來入編無望,他們還會繼續堅持嗎?所以近幾年的清理清退不合規編外人員的工作,也是對于他們未來是一個負責。他們還年輕,能夠創造增量的GDP,如果進入到實體經濟中,自己收入也增加,GDP也增加?,F在他們滯留在公務系統中,只能消耗民眾上繳的稅錢。算一算經濟賬,一增一減,對于我們的經濟建設影響還是挺大的。
清退工作就是應該持續進行,未來完全可以用志愿者的社工體系填補基層工作,有效減少吃財政飯的編外人員?,F在整體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年輕的勞動力人口越來越少。讓這些編外人員進入到社會大生產中不更好?如果不清理,他們的青春和生命都浪費在虛幻的轉編夢想之中,對于他們也是傷害,對于社會有一種浪費。
持續推動清理編外人員工作,讓社會更加高效的動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