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是一支英雄部隊,它由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等抗日部隊所組成。
在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最慘烈的莫過于戰斗在白山黑水最先起來反抗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日聯軍!慘烈到東北抗聯先后兩位總司令戰死疆場、師級以上就犧牲42名將軍!
“抗聯”的對手是最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抗聯”戰斗的環境是冬季極寒氣溫下,缺少隱蔽茫茫雪原;“抗聯”戰斗的歷程達14年之久。在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軍事編制,沒有后方,因而也沒有兵員、給養、彈藥補充。只能靠自己補充,這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存在。
東北抗聯出身的將領們,無一不是民族英雄,而能夠活到勝利的,卻十分稀少。據了解,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東北抗聯出身的將領中,有7人被授予少將軍銜:王明貴、王效明、朱光、孫三、李荊璞、李鐘奇、高體乾。而作為東北抗聯旗幟人物的周保中,雖然獲得三枚一級勛章,卻沒有被授予軍銜。
三枚一級勛章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絕對的老革命,絕對的英雄。
1902年,周保中出生于云南省大理縣灣橋村,原名奚李元,云南講武學校畢業,參加過著名的北伐戰爭。
1928年11月,前往莫斯科學習,后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國際列寧學院學習。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從蘇聯回國,在東北參加抗聯,在這一年中,總理提議讓他改名為周保中,寓意保護中國,之后便開始了他漫長的的抗戰之路,在這期間,周保中遇到再多的困難,也是自己想辦法解決,最后東北抗聯隊伍拼光了,他也是帶著幾百人的殘余部隊,退回蘇聯,再謀求發展。
在抗聯部隊中,他先后擔任過第5軍軍長和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
1932年10月17日,周保中率領部隊攻打寧安,在戰斗中左腿下肢被子彈打中,那個時候條件艱苦,沒有麻藥,醫生告訴他,如果不取出子彈頭,整條腿都有危險,于是周保中下定決心,用刮骨療法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挖出了子彈頭。
周保中身居高位,卻每次戰斗都沖在最前面,可因此也受過很多傷,在攻打寧安縣城軍火庫的時候,他還是沖在最前面,被日偽軍的子彈打中左腿,后來只是簡單的包扎了一下,繼續指揮戰斗,幾場戰斗下來,傷口已經潰爛感染了,生出了很多的壞肉,周保中為了能夠盡快戰斗,用刀子活生生的把這些肉給割了下來,過程中沒有使用麻藥。
其實周保中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不然不可能帶領部隊打了那么多年,而他這種身先士卒的做法,也讓戰士們十分信任他,只要他沖在前面,戰士們就什么都不怕了,拿起武器就向前沖,他的部隊戰斗力驚人。
日本人十分痛恨周保中,為了除掉他,不惜血本,聲稱用周保中的一兩肉可以換一兩黃金。
抗日戰爭勝利后,周保中也參加了解放戰爭,先后過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和四野副總司令,立下過赫赫戰功。
至于為什么在1955年的時候沒有授軍銜,那是因為周保中將軍早在1950年的時候就轉到別的地方工作了,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而1955年授銜的基本原則就是轉業到地方的干部,是不參加授銜的。
周保中雖未授銜,但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等三枚一級勛章。
周保中女兒周偉曾說:“1955年9月27日,我父親周保中(被)授予了三枚一級勛章,我母親跟我提過,我父親激動的說:我今天接受3枚一級勛章,是代表了全體東北人民和死難的烈士。”
如果周保中不離開部隊,按1955年大授銜時的標準周保中對應的應該是中將或上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