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擁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人高馬大,肌肉發達,雖然人數不多,但憑借其兇悍的白刃戰能力往往能給我方造成不小的麻煩,甚至在與朝鮮人民軍作戰時,打出過0比150的恐怖戰績,這支部隊就是澳大利亞營。不過,這樣一支由拼刺刀作為特長的部隊,在與中國人民志愿軍切磋過之后卻再也不敢玩刀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清川江戰役中,澳大利亞人是如何被我軍打怕的。
一般提到朝鮮戰爭,我們都會認為是中國與美國的交鋒。因為對面雖說是聯合國軍,但其他國家軍隊的存在感實在太低,甚至有土耳其出兵5000人,兩小時被打死3500這種派來搞笑的部隊。不過在這其中,也有真正能打的部隊,那就是澳大利亞軍隊。
他們素以勇猛著稱,其軍隊中90%以上由歐洲裔白人組成,加上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就使得他們力大無窮,人高馬大。同時,澳洲淳樸的生活作風也讓這樣的部隊擁有極為野蠻的作戰理念。二戰時期的新幾內亞戰役中,澳大利亞軍隊就曾把20萬日軍打得落花流水,而且他們不接受投降,目標就是全殲日軍。最終,20萬日軍被殺到只剩下1萬多人,可想而知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部隊。
二戰新幾內亞戰爭中投降的日軍
在二戰結束后,澳大利亞將部分軍隊遣散,而那些沉浸于殺人游戲中無法自拔的年輕人依舊留在部隊中。一直到朝鮮戰爭爆發,跟著美國混的澳大利亞便派遣了一個營大概1400人從釜山登陸到朝鮮半島。
在朝鮮戰場上,澳大利亞人很快就迎來了讓自己揚名的一仗。雖然火力先進,但澳大利亞營士兵依然配備有長長的刺刀,因為他們熱衷于白刃戰帶來的刺激。在一次遭遇朝鮮人民軍239團的戰斗中,雙方上演了一場實力懸殊的白刃戰。
當時的澳大利亞士兵平均身高能達到1米73,而朝鮮人民軍的平均身高估計也就1米55。兇悍的澳軍在面對普遍營養不良的朝軍時很快取得了戰術優勢,而后這場戰斗也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最終,朝鮮人民軍被刺死270人,被俘200多人,而澳大利亞營只付出了無人死亡,輕傷7人的代價。
自此以后,澳大利亞營在聯合國軍中可算是出名了,其他國家的任何部隊看到他們的眼神都是又敬又怕。因為在西方國家中,真沒幾個部隊敢于和敵人刺刀見紅,往往被對手突破近身就紛紛舉手投降了,在他們看來,若是沒有高昂的士氣和豐富的經驗,是不可能進行對士兵心里素質考驗極大,極其殘酷的白刃戰的。
而在澳軍眼中,志愿軍和人民軍沒有區別。戰場上,他們的長官若是不說對方是誰,澳大利亞士兵們根本分不出來。所以在這一仗后,澳大利亞營更膨脹了,非常迫切地想要和我志愿軍一戰,取得大勝的同時,也在美國人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很快澳軍的機會就來了,在1950年10月25日開始的清川江戰役中,我志愿軍一個團突襲英軍一個旅和美軍的一個炮兵營,但早期的朝鮮戰場我軍火力嚴重不足,始終無法攻占敵軍的陣地,同時還得挨敵人火炮的攻擊。
再這么挺下去只會增加無畏的犧牲,于是志愿軍留下了一連掩護,其他部隊開始了隱蔽撤離。留下的一連作戰十分勇猛,硬是擋住了英美軍隊在坦克、榴彈炮、戰機等支援下的一次又一次沖鋒,整整一個上午,英美軍隊都沒有拿下我軍陣地。當然,當肉體面對炮火始終是吃虧的,一連的損失也十分慘重,在戰斗中,營長徐春波、連長張文年先后犧牲,而全連也只剩下了30多人。
面對始終無法攻克的我軍陣地,英軍非常著急,他決定派出自己手下彪悍的澳軍1000多人,希望其在最快時間攻克一連的陣地。此時的澳軍營非常囂張,以至于根本不把這次任務放在心上,對面才30多人,自己這邊有1000人怎么可能打不過。這回的榮譽絕對是手拿把攥,或許當時的澳軍營長也會在想:要是對面志愿軍人數再多一些就好了。
不過澳大利亞人終究是挑錯了對手,朝鮮人民軍當然和志愿軍的戰斗力沒法比,經歷過抗日戰爭的我們才是玩刀的老手。更何況,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冷兵器作戰我們可以稱得上是他們的老祖宗。
中午時分,澳軍從后方來到了戰場,面對體力透支嚴重的我軍,亮出他們引以為傲的刺刀,1000多人烏泱泱的就想著我軍陣地殺了過來。在澳大利亞人的設想中,只要發起一次沖鋒,志愿軍就會像人民軍一樣潰不成軍,被他們制造出一地尸體。
他們萬萬不會想到,面對氣勢強大的澳軍,志愿軍一連毫無懼色,先用步槍壓制消耗敵人,等到敵人沖近之后,戰士們竟然端起刺刀,翻出戰壕,以不畏生死的磅礴氣勢向澳軍發起了反沖鋒!
跑到一半的澳軍此刻都傻了眼,為何就這么點人還敢主動發起進攻呢?就當刺刀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找到了答案,原來志愿軍拼刺刀的功夫竟然如此深厚,技巧也要強出澳軍許多。
這些志愿軍戰士有的身影靈巧,讓澳大利亞兵有力使不上,而他們卻能準確地把刺刀刺進澳軍的胸膛;有的眼疾手快,將澳大利亞兵刺過來的刀全部格擋,還有的志愿軍戰士3、4人為一小組,化身三頭六臂的哪吒,殺得澳軍是苦不堪言。同時我軍戰士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勢,也正是這種氣勢徹底震懾住了澳軍。
不過短短一回合的時間,澳軍便被志愿軍刺死12人,受傷64人,這64人可都是徹底喪失了戰斗力的大傷,就算是醫好了也會落下終身殘疾。正如澳軍設想的那樣,地上躺滿了尸體以及被刺傷后哀嚎的傷員,只不過在地上的是澳軍士兵。而我軍這邊還剩下20余名戰士,雖然戰友倒在了自己的身邊,但他們依然無所畏懼,繼續浴血拼殺。將怒火匯聚在刀尖的志愿軍就像一只只雄獅沖入羊群,而人高馬大的澳大利亞營此刻就像是綿羊一般溫順。
同時,剩下的20名戰士開始收縮隊形,將此前每個人保存的手榴彈和炸彈握在手中。畢竟是30對1000的戰斗,實在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就要就引燃手榴彈,和這群澳大利亞兵同歸于盡。
這時的澳軍依然從驕傲中走出,他們意識到原來白刃戰還有像志愿軍這樣不可戰勝的對手。不過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拼刺刀最重要的不是目空一切的兇殘和高超的戰斗技巧,而是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不屈意志。
就在此時,前來支援的350團2連和3連殺了過來,當澳軍營看到志愿軍不減反增,心態徹底地崩潰了,而他們也像失去了靈魂般手腳無力,動作緩慢。一連的20多名戰士此刻抓住了機會,在2連與3連的掩護下順利地離開了陣地,圓滿地完成了保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
經過這次白刃戰之后,澳大利亞人再也不搞什么刺刀沖鋒了。而他們的遭遇也直接告訴了聯合國軍一個道理:“千萬別和中國人拼刺刀!”此后的澳大利亞軍隊學會了夾起尾巴做人,并且再也沒有和志愿軍單獨作戰過,而是負責起了給美軍打掃戰場的工作。
朝鮮戰爭期間,澳大利亞部隊一共戰死746人,受傷與失蹤1112人,可以說沒有增援的話,當初派過來的澳大利亞營早已全軍覆沒。而現如今,澳大利亞再次如同跳梁小丑般的激怒中國,相信定有一天我們會讓他再次想起聯合國軍中曾經廣為流傳的真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