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偉大的元帥,是人民軍隊永遠的總司令,他就是朱德!在朱老總這一系列榮耀光環的背后,他同時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艱苦樸素而又平易近人。
一件軍大衣:
1938年的冬天,是太行山一帶多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八路軍的總部遷移到了山西省的一個小村莊里面,北村游擊隊里有一個年輕活躍的交通員,名叫杜春蘭。朱老總有時會找他做搭檔一起打球,還常常會派他送個信,做些跑腿的事情。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寒夜里,杜春蘭接到一個速回總部的通知。他便連忙趕回了朱德住的農家小院里,此時朱老總交給了他一個重要任務——連夜前往普頭村,找到特務連的連長并把一封很重要的信交給他。
朱德走到桌前把那封信交給杜春蘭說:“千萬馬虎不得嘍!”
杜春蘭答應下之后,將信往懷里一踹,拔腿就要往外面跑。就在這時,朱老總叫住了他,先是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后又摸了摸他的衣服說:“小鬼,你穿得這么單薄,一定很冷!”說著朱德就把自己的黃呢子大衣脫了下來,披在了杜春蘭的身上。
他一邊緊張地擺著手,一邊說自己不冷,但杜春蘭看到首長真誠的目光之后,他最終還是穿上了這件軍大衣。
杜春蘭原本想等自己回來之后,再將大衣還給朱老總,但是等他回到村子后卻發現朱老總已經離開村子上了前線。
此后,這件大衣也便一直陪在杜春蘭的身邊,跟隨著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
一封留款信:
1929年8月,朱老總率領著紅軍向大田縣進軍,在他們路過象湖鎮楊美村時,眾將士們早已經筋疲力盡。此時的朱老總便想帶領士兵,去農戶家里面買一些糧食來,但戰士們跑遍了整個村子,就只在一間陰暗的屋子里面找到了一位身體殘疾、年老病弱的老漢,名叫蘇觀泗。
紅軍戰士上前和氣地對老漢說:“老人家,村里里有沒有米賣?”
老人當時嚇得直搖頭,什么話也沒說。
朱老總上前與老人一番交流過后才明白了原因:
原來是在紅軍攻打漳平的時候,城里面曾有一大批土豪劣紳逃到了這里,散布謠言誣陷紅軍在城里面殺人放火。由于村子身處大山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嶺,交通與信息也非常不便,因而老百姓便信以為真,“談兵色變”,所以在紅軍還沒有進村之前,大部分老百姓就已經逃到村外去了。
得知情況后的朱老總便耐心地向老人解釋道:“我們紅軍是專門打土豪劣紳的隊伍,而且我們講究的是買賣公平。”
這時老人才松了一口氣,老人得知紅軍來的目的后,便帶著紅軍戰士來到了蘇和家里,紅軍戰士在給主人留下充足的口糧后,從米缸里稱取了二十六斤大米,并給了蘇觀泗老人兩元大洋作為米款,請他幫忙轉交給不在家中的蘇和。
紅軍臨行前,朱老總還留下了一封信,放在了蘇和家中存放大米的房子里。信的內容如下:
老板:
你不在家,你的米我買了廿十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觀泗老板手里(里)。
紅軍
收筆:
朱老總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無論身邊的戰士犯了什么錯誤,他都不會拉下臉來吼人,更不會罵娘。盡管這樣,手底下的士兵還是很服他。
身為軍隊總司令的他,身上卻常常身無分文。當他聽說四川老家碰上了旱災,家人生活艱難,他常常以淚洗面,但苦于沒有錢財,只能向他人借錢寄回家中幫助兩位老人度過危機。說起八路軍總司令沒錢想必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但事實的確如此,因為他把自己的錢用到了戰士與百姓身上。
在朱老總54歲生日時,根據地的軍民決定開一個軍民聯歡會來慶祝朱老總的壽辰,一向反對為自己祝壽的朱德堅決反對,但在戰士們的宣傳下已經來不及不辦了,朱老總只能將慶祝規模一再壓縮,在總部簡單開了一個小型的慶祝會。會上朱老總堅持讓村子里的老人坐在羅圈椅上,自己則坐在板凳上。這些事情雖然都是小事,但它們卻折射出了朱老總愛兵愛民的偉大品質。
朱老總常常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遇事以身作則,一生嚴于律己,他是軍隊的好司令,是人民的好元帥。
朱總,人們永遠懷念您!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小故事。
關注@,讓小墨帶您領略歷史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