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商討團結建國大計。消息傳出后,山城沸騰,人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奔走相告,一時間成為山城重慶的熱點話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以及各界友好人士欣喜若狂,紛紛來到毛澤東的住所拜訪。
愛國人士柳亞子在毛澤東抵渝的第三天,就來拜訪毛澤東。毛澤東與柳亞子早在1926年就已相識,以后經(jīng)常通信,交往很深。他見到毛澤東后,當即賦詩一首,道: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zhàn)尚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云雷青史歸同舟。
中山長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
柳亞子當眾請毛澤東賦詩以贈,盛情難卻,毛澤東答應過些天一定“還愿”。
幾天后,毛澤東到沙坪壩南開中學回訪柳亞子。毛澤東說:“初到陜北時恰逢大雪,曾填過一首詞,似乎與先生詩格相近,請審正。”
毛澤東隨即執(zhí)筆暢書《沁園春·雪》,柳亞子看后,連連稱贊:“好詞, 好詞!真是氣韻非凡,橫貫古今!”
重慶的《新民報》聞訊,到處搜集毛澤東的這首詞,終于得到了幾個殘全俱有的版本。經(jīng)過比對研究,整合成完整的一首詞,在副刊《西方夜談》上發(fā)表。發(fā)表時,還特別加寫了這樣的按語:“ 風調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公開發(fā)表,引發(fā)了山城重慶的騷動。柳亞子、易君左、郭沫若等滯居山城的文化名人紛紛和詞,不少墨客文人也懷著各自不同的目的競相發(fā)表仿詞。山城重慶,因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頓時變得微妙起來。
國民黨要員和御用文化人從詞中讀到的是“草莽英雄”的叵測之心,感到緊張不安;進步人士從詞中感受到的卻是一個人民領袖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個個歡欣鼓舞。
蔣介石讀過之后,不相信是毛澤東的詞,就問陳布雷:“這是毛澤東寫的嗎?”
陳布雷答道:“千真萬確, 有人目睹。”
陳布雷還發(fā)表了一番個人見解,說:“詞填得體,剛才給幾位詞作家看過,他們一致認為氣韻不凡,詞采明麗,同時寄托遙深。就連黨內一些能吟詩作詞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是上乘之作。現(xiàn)在很多人在為毛澤東的詞著迷,不管是在朝在野,是友是敵,都在唱和這首詞。我們的談判剛開始,毛澤東就在重慶產生了巨大影響,后果實在堪憂啊!”
蔣介石若有所思,說:“你看怎么辦?我們不能輸!”蔣介石接著說道,“你去找人作詩填詞,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比下去!”
于是,陳布雷趕忙組織和詞,期望從意境、氣勢和文采上打敗毛澤東。
但是,事與愿違,陳布雷征集到的《沁園春》和詞盡管不少,但大多為平庸之作,沒有一首能夠超過毛澤東的。 后來,他又請重慶、 上海等地的一批填詞“高手”出馬,但最終也不敢拿出來與毛澤東的詞一比高低。陳布雷至死不解:偌大中國,為何就無一人能超越毛澤東的這首詞呢?他知道“詩言志”的道理,卻不知道“為誰而志”的途徑。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不是個人意志的寫意,而是代表著千百萬受苦大眾情感的抒發(fā)!縱使蔣介石等人尋遍世界,估計也無人能創(chuàng)作出比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更為優(yōu)秀的詞作了!
10月11日早上,毛澤東同蔣介石最后一次直接商談,蔣介石表示在解放區(qū)問題上不再讓步。毛澤東說,周恩來、王若飛留在重慶繼續(xù)商談。上午9時30分,毛澤東乘車前往重慶九龍坡機場,下午平安回到延安。
正是這次被人們稱作“彌天大勇”的會談,揭露了蔣介石的詭計,更令國內外各界看到了毛澤東的個人魅力以及共產黨人和平建國的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