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常住人口約有653萬人,這其中,第一大姓為熊姓,有30.89萬人,堪稱南昌“第一大姓”。
熊姓,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居百家姓第69位,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統計,全國熊姓人口達 460 多萬,主要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約占全國漢族熊姓人口的66%。
熊姓一脈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的有熊氏,是上古華夏部落中的一個氏族,住在于河南新鄭一帶。
《帝王世紀》上就記載:“(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有熊氏歷史久遠,更多的人則認可得姓始祖為鬻熊,為祝融氏的后代。
鬻熊,曾為周文王之師,楚國的創始人,留有《鬻子》一書傳世。
但是,鬻熊并不姓熊,他姓羋。
羋姓是“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鬻熊是季連的后世子孫。
公元前223年,楚國被秦國所滅,后人多以熊為姓,并尊鬻熊為熊姓的得姓始祖,號稱熊氏正宗。
熊姓族大支繁,曾有72個望族,郡望江陵郡、豫章郡、秭歸縣。
江陵郡,治所在今天的湖北江陵一帶;
豫章郡,治所在今天的江西南昌一帶;
秭歸縣,治所在今天的湖北宜昌一帶。
祖地在河南新鄭一帶,熊姓一族,是怎樣在南昌扎根繁衍呢?
這與客家人五次大遷徙密切相關。
從西晉末年,永嘉之亂開始,一直到清朝初年,中原氏族曾有過五次大的遷徙,他們是客家先民。
遷徙路線受山脈阻礙等地理條件影響,先民們普遍沿江河而行,借助舟楫之便。同時,沿線肥沃土地便于休養生息。
這五次大遷徙中,前四次都是沿著贛江或是以贛州進行的,因此贛州被稱為客家搖籃。
關于這種情況,歷史上也多有記載。
這其中,在北宋地理總志《 太平寰宇記》記載:豫章五大姓氏之首為熊姓。
這說明,至少在北宋時期,熊氏一脈已經大批南下來到江西。
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向世界各地遷徙,現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月池熊村,也稱月池熊家,距南昌市區15公里,是岡上鎮蠶石村下轄的自然村,全村1780余人口,一度號稱中國第一熊村。
月池熊一族,始祖由湖南遷移至豫章(今南昌市)。明朝末年,又輾轉遷居至此。
從落戶開始,熊氏一族就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女不嫁文盲,男不娶不識字。
在村史館中,我們看到,該村有4000多人熊氏后人遷居國內外,村子里走出了300余位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碩士,被授予“教授村”。
這或許,就是中國第一熊村的由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