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城區想要實現順暢出行
對交通擁堵點位改造勢在必行
近期,九江公安交管部門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
早晚高峰時段較為擁堵的2處
交通堵點進行充分論證
結合道路實際情況和擁堵規律
施行“一點一策”
“微改造”打通道路“毛細血管”
潯陽區作為九江的中心城區,道路普遍狹窄,人口密集度較高,在早晚上下班、上下學的交通高峰期,部分路口、路段交通擁堵現象嚴重,通行效率低下。為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解決影響群眾順暢通行的“瓶頸問題”,近期,九江公安交管部門對長虹大道與青年路交叉口、和中廣場T字路口進行了交通組織優化和改造。
長虹大道與青年路交叉口
改造思路:
1、充分考慮長虹大道北側(由青年路進入長虹大道)車輛的排隊需求,在原有基礎上增設1條左轉車道,即由原來的3進1出改為4進1出。
2、將青年路雙向最右側車道設置為機非混行車道,車道寬度超過3.5米。同時積極對接市政中心對人行道上下斜坡道口進行優化,推行青年路人行道的“人非共板”,非機動車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從“機非混合”車道通行或“人行道”通行。
效果對比:
改造前:早晚高峰時段,由青年路進入長虹大道的道路通行評級為F級(注:道路通行評級共6個等級,最好為A級,最差為F級),最大排隊長度為257米,平均停車次數為2.5次,延誤指數為165.52。
改造后:該方向的道路通行評級升至C級,最大排隊長度為120米,平均停車次數降至0.8次,延誤指數為36.43。
和中廣場T字路口
改造思路:
1、充分考慮由南湖路(南湖國際)左轉駛入廬峰路(第一人民醫院)方向車輛排隊的需求,在原有“一左一右”車道的基礎上增加1條左轉車道。
2、同步增加廬峰路(第一人民醫院門前路段)車道數,由原來的1條車道增至2條車道,用于承接駛入的車輛。
3、對和中廣場高桿燈處的導流帶進行優化,新增1條機動車和1條非機動車車道。
4、在老二輕局門前的最窄處,將原有的雙向2車道增至雙向3車道。
特別注意:第一人民醫院往和中廣場方向右轉的車輛,由原來的“直行+右轉”車道,改為“專門右轉”車道。
效果對比:
改造前:早晚高峰時段,由南湖路(南湖國際)左轉駛往第一人民醫院方向的道路通行評級為F級,最大排隊長度為191米,平均停車次數為1.6次,延誤指數為89.32。
改造后:該方向的道路通行評級升至C級,最大排隊長度為110米,平均停車次數降至0.7次,延誤指數為31.77。
下一步
九江公安交警
將充分收集民意
并結合 道路實際情況
對城區交通堵點進行“問診”
采取“一點一策”
打通道路“毛細血管”
確保中心城區道路交通安全與順暢
素材:支隊第一大隊
編輯 /黎袁、王柯
審核/周東
核發/胡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