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整部劇里,活得最憋屈的人就是黃玲。
黃玲和莊超英是一對雙職工夫妻,兩人育有一對兒女。
黃玲是一個普通工人,在棉紡廠上班;莊超英是一名老師,在中學教書。
黃玲有工作、有收入,經濟獨立、能力出色,但是她在婆家卻過得很憋屈。
婆婆生日,她在廚房里忙前忙后的做了一桌子菜,結果吃飯的時候,婆婆卻不讓她上桌。
丈夫每個月的工資全都上交給婆婆,家里的所有開支都是她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緊緊巴巴。
自從嫁入莊家,公婆就從來沒有把她當家人,一直在變相索取,先是讓兩個孫子來過暑寒假,接著又讓外甥來過暑假與長住。
然后還時不時帶著二兒子一家過來蹭吃蹭喝。
丈夫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無論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他都會盡力滿足。
可惡的公婆、愚孝的丈夫、不幸的婚姻,這樣一地雞毛的生活,換是哪個女人一天也過不下去了。
但是黃玲卻從來沒有想過要離婚,依然任勞任怨地操持著這個家,和莊超英貌合神離地維持著婚姻。
黃玲之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離婚,主要原因有兩個。
其一,在那個年代,離婚不像現在這么容易,不僅程序復雜,而且社會眼光也不好,尤其是有單位的人。
想要離婚,要先得到單位領導的層層批準,程序復雜、時間長久。
而且離婚后帶來的后果也是讓人難以承受,首先會影響每年工作的評選,其次別人會在背后指指點點。
那時的離婚就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人生的一個污點,不僅影響上一代,還會影響一下。
而且傳統的婚姻觀念,也讓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所以黃玲在面對婚姻中的矛盾時,都會盡量忍讓、妥協、維系,不吵不鬧、逆來順受。
其二,莊超英這個人,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除了愚孝、媽寶男,他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他是高中老師,有文化有知識,博學多才、見識多廣,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心得。
他對時局的敏感,對孩子的教育規劃,都很有前瞻性。
他每次去參加高考閱卷時,都帶回新的社會信息。
第一次去參加高考閱卷時,知道大部分考生的基礎都很差,只有上了本地的重點學校一中,才有機會考上大學。
高考閱卷回來后,他馬上就帶兒子圖南去一中學校看看,鼓勵他努力學習。
第二次去參加高考閱卷時,知道英語越來越重要,還會成為高考的主科。
高考閱卷回來后,他又馬上讓圖南提前學習英語。
在他的規劃和安排下,兩個孩子都成為了優秀的學生,兒子考上了同濟大學,女兒考上重點一中。
莊超英除了愚孝、媽寶男,他對家、對孩子還是全心付出的,黃玲也很明白這點。
真正來說,莊超英是被原生家庭拖累的,他本質上還是個好爸爸、好老師、好鄰居。
而且家里有一個做老師、有文化有知識的男人,左鄰右舍、外人也都不敢隨便欺負她和兒女,還會受人敬重。
說實白一點,婚姻就是一場交易,利益捆綁,考量的就是合適與舒服。
婚姻的達成最初或許是因為愛情,但婚姻維持更多的時候是一項“等價交換”,夫妻在婚姻關系中資源互補,相互作用。
一段婚姻能維持長久,靠的不是愛情,也不是親情,而是利益的交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