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過,在保障房使用率干到120%的廣州樓市,接下來再有新宅地,產品大概率是要看齊或者高于這個水平。
這不,馬上就應驗了!
上周五,廣深沿江高速以南、開發大道以東HPG-NG-06地塊,即將軍山地塊正式掛牌出讓。
請看出讓條件對戶型設計的約定:
理論上講,使用率可以到120-130%,也是廣州樓市現有最高水平!
黃埔次新房的業主看完,估計都得掐人中了。
01
將軍山首發地塊
這是要來砸場?
將軍山地塊給黃埔市場帶來的沖擊,不僅在于產品,更在于貨量以及價格。
譬如這次出讓地塊,住宅部分限高150米,相當于可以做45層以上超高層住宅,貨量約莫八百來套。
幾百套聽著很少,但要知道,本次地塊面積只占南崗將軍山改造項目的十分之一!以此推斷,整個將軍山的一手貨量,很有可能多達七八千套!
黃埔二手業主,double kill……
而且按照正常邏輯,如果首發地塊使用率干到130%,后面幾期就算不會更高,也不可能低的。
大幾千套的超高使用率新房?不敢想,不敢想。
另外,地塊價格也有一定優勢,起拍價8.5億,剔除回遷以及配建,樓面價滿打滿算也不到一萬塊。
要是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未來入市賣個2萬出頭,又卷死一片。
當然了,一分錢一分貨。價格筍的潛臺詞,就是硬傷多,開發難度大。
譬如地塊成分,那就一個難啃。
除了9萬方宅地以及一宗教育用地,還有3萬方一類工業用地。地塊外部,也是一圈工業園和廠區。
居住環境和城市面貌,相對來說是差一點的。
周邊配套以及公共設施,有但不多,屬于能“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礎階段,短期內還得蹭對面萬科黃埔新城的。
02
二手房的業主
早賣早換早上岸
截至目前,使用率在125-130%的宅地以及項目,大致有這幾個。
數量不多,占比不高,但擴張趨勢很明顯。想想今年年初,我們還認為破110%,已經是極限了。
如今回過頭看,這都屬于上一代的產品了。
不過,使用率越來越高,產品越來越極致并不是廣州樓市的專利。放眼全國,由于各地計容規則調整,市面開始批發大量的“神戶型”。
粗略計算,目前全國有超過28個城市出臺了第四代住宅的相關政策。僅僅在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超100%實得率的項目就有70個(數據:CRIC)。
到了今年年底,我估計這個數字得翻兩番了。
既是大勢所趨,個體逃不過,還不如加入。畢竟相較于被別人卷,自己先卷別人還能掌握主動權。
這也是我,一直勸購房者首選新房的原因。
10年前的二手房,使用率到頂就八成,哪怕單價比同地段新房低20%,實際可用面積的單價,與使用率破100%的新房相比,也沒有任何優勢——
使用率80%的二手:
建面100平,總價400萬,實用面積單價5萬/平。
使用率100%的新房:
建面100平,總價500萬,實用面積單價5萬/平。
更不用說,新房配套、戶型設計更貼合現在的審美以及需求。手握上一批的二手房,基本沒有勝算,珠江新城、二沙島這種新房斷供的豪宅板塊除外。
無論是出于自住,還是基于資產配置、房子保值等的考慮,將二手房換一手房都是刻不容緩。
不過,買新房是不是必須買到使用率在120%以上的樓盤,我倒是持保留意見。
因為從實際體驗上,新房使用率差多個10%、少個10%,區別不是很大。
多一兩平方米的飄窗和陽臺,可能還不如空間布局、動線設計、窗墻比等層面上的優化來得重要。
譬如其他城市某新盤,使用率是達到100%,衛生間都鋪了80cm飄窗,但這個空間真的有用嗎?
使用率是很重要,但并不是產品力的唯一體現。
這是新房買家應該知道的,也是講給開發商聽的,希望大家在卷的時候,別卷進牛角尖去了。
注: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2*本文只供參照,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