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圖雅整理
圖片 | 楊賀明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緊扣“五大任務”,立足地理優勢、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聚焦“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做強做優“菜、乳、肉、苗”四大主導產業,統籌龍頭培育、品牌創建、市場拓展等一體發力,加快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農牧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得量大質優。
呼倫貝爾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擁有8萬平方公里草原、13萬平方公里森林和3萬平方公里濕地,耕地面積達3100余萬畝。這座農牧業大市,在奮進的春天里掀起農業生產的滾滾熱潮。
呼倫貝爾市深入實施農畜產品區域品牌提升行動,持續擴大呼倫貝爾草原羊肉、牛奶、黑木耳等8大區域品牌知名度,實現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畜產品地理標志新突破,不斷擦亮呼倫貝爾生態農牧業金字招牌。推進品牌市場化運營體系建設,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渠道方和資本方合作,共建產銷一體化平臺公司。實施農畜產品市場消費引領行動,推進“呼倫貝爾草原肉羊+有機羊”示范牧場建設,發展訂單農牧業,推動精準對接,積極開展展銷展洽活動,集中展示、宣傳推介特色農畜產品,提升市場認可度、美譽度和競爭力。呼倫貝爾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西門塔爾牛
近年來,赤峰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以赴保障糧食生產,深入實施“增牛優羊”戰略,突出抓好高效節水農業、綠色食品和以肉牛為主、奶業為輔的肉奶產業。糧食產量已連續10年保持在10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2088.9萬頭只,設施農業綜合占地面積達到187萬畝。“赤誠峰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赤峰小米”連續3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赤峰番茄”順利進入第三批內蒙古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名單。
阿魯科爾沁旗農牧業是“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蛻變,是從沙化退化草地到“中國草都”的崛起。阿魯科爾沁旗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基礎作用發揮更加充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利用膜下滴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玉米螟綠色防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新品種推廣使用、玉米谷子甜菜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等藏糧于技的手段,不斷調整土地利用方式,加強耕地保護和監測,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生產潛力,使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30.2萬畝,糧食總產量增加4.22億斤,糧食總產量持續穩定在10億斤以上。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徹底改變了過去種植戶對膜下滴灌技術的不認可,不相信的態度和技術限制導致的產量低,收入少的問題,通過田、水、林、電、路的綜合治理,改善了項目區生產條件,全面實現了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西門塔爾牛
按照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穩住了農業生產“基本盤”,按下了產業發展“快進鍵”,打好了農村牧區產業“組合拳”,不斷推動農牧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阿旗大地掀起了農牧業產業升級發展的一場持久性“綠色革命”,著力為國家提供更多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
錫林郭勒盟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結合市場需求和變化趨勢,加快調整農牧業產業布局。聚焦“一區一帶一集群兩基地”建設,做強做大肉羊、肉牛兩大主導產業,做精地方特色乳制品和馬、駱駝等特色畜牧業。
錫林郭勒盟重點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區建設“錫林郭勒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產品追溯防偽系統,采用“批次屠宰+按重限額賦碼”的方式,在產品生產端加強質量管控,實現溯源信息精準匹配和產品邊界的控制。同時,系統通過防偽驗證技術,防止市場上仿冒造假,保證了消費者利益。組織品牌授權使用企業實施草原羊追溯工程,與養殖合作社、牧戶建立訂單合作,為錫林郭勒草原羊佩戴追溯耳標、錄入身份信息,全過程納入追溯防偽系統管理,從源頭保證產品品質。在產品外包裝標注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標識,粘貼追溯防偽二維碼標簽,讓消費者可以掃碼查詢產品溯源信息,輸入驗證碼鑒別產品真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與此同時,錫林郭勒盟在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蘇尼特左旗打造現代馬產業基地,在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和二連浩特市打造駝產業基地。
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五色農田(攝影/齊廣民)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規模,推廣辣椒、籽用葫蘆等節水農作物,培育向日葵、高粱等耐鹽堿品種,發展有機奶產業,增加優質牛羊肉供給,既保證糧食安全,又保證經濟效益。還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對現有農畜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推動“糧變粉”“果變汁”“藥材變藥品”,實現產業鏈條延伸、產品附加值提升的目標,讓河套好產品賣上好價錢。
通遼市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既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又是世界肉牛黃金養殖帶,享有“內蒙古糧倉”“中國草原肉牛之都”等美譽。近年來,通遼市聚焦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堅持把肉牛作為全市畜牧業發展的核心產業來抓,肉牛的種群規模不斷擴大,品種質量穩步提升,綜合效益持續改善,肉牛種質資源、品種改良、養殖規模、交易數量、品牌價值、服務體系六大指標均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2022年,全市肉牛存欄和出欄分別達到367.2萬頭和125.7萬頭以上。
農牧業增產豐收繪制鄉村振興藍圖,如今,自治區農牧產業增量增質、農村牧區安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新時代邁出新步伐。
豐收
金蛋蛋(攝影/烏云娜)
統籌 牧仁
審核 烏日嘎
新媒體編輯 張欣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畫報》官方微信
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