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風箏》是一把名副其實的“插在敵人心口上的尖刀”,而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黨的隱蔽戰線上,就有一大批像鄭耀先這樣的無名英雄,陳昌就是其中一位。
細數熒幕上各類電視劇題材,諜戰劇可謂獨樹一幟。
其中劇情跌宕起伏,懸念層出不窮,外加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以及諜報人員出乎意料的命運轉折,種種元素都深深吸引著觀眾們的眼球。
然而歷史背后的真相遠比熒幕上更加精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界限,揭開那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1927年,初出茅廬的陳昌便在南昌起義中擔任賀龍手槍隊隊長,1931 年,由于顧順章叛黨投敵,他臨危受命,成為了一名無名英雄。
此后數年,陳昌輾轉于全國各地,以國民黨軍官、政治部主任、“青幫” 成員、 教師等多種身份,秘密潛伏在敵人機要部門,為我黨提供了大量極具價值的情報。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34年10月,他帶領隊員成功獵取了敵人對我蘇區即將展開的“鐵桶計劃”,使黨中央及時突破了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可謂貢獻卓越。
而在另一部諜戰劇《偽裝者》中,主角之一的明樓既是汪偽政府官員,又是軍統情報科科長,同時也是中共地下黨上海情報組組長,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實在令人稱奇。
雖然這個人物的原型眾說紛紜,但在我黨的隱蔽戰線中確實有不少”雙面特工”,其中楊登瀛就是人中翹楚。
楊登瀛于1924 年加入國民黨,交友廣泛的他在上海灘混的風生水起,自然而然的也成為了從事反共偵察的骨干。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些排斥,覺得對不起共產黨朋友。
因此,他表面接受國民黨任務,暗中又與共產黨聯系,同年 5 月,陳賡與楊登瀛有了第一次接觸,也正式拉開了他“雙面特工”的序幕。
從此以后,楊登瀛為中共特科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先后參與營救任弼時等同志的行動,協助偵察叛徒白鑫、戴冰石等人的行蹤,以及報告山東省委書記叛變等,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熟悉《潛伏》的朋友都了解這樣一段劇情,那就是主角余則成要找到袁佩林,這個變節的叛徒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必須除掉。
事實上,我黨的反間諜工作從1927年便開始著手,由周恩來親自領導建立的中央特科,主要負責鎮壓特務,間諜,懲處背叛革并對我黨造成嚴重危害的叛徒。
在1941年皖南事變后,趙凌波叛變。
他獻出了新四軍繪制編的行軍路線圖,并按敵方意圖,編造無恥言論陷害我軍,賣身求榮的行徑給我黨造成了嚴重損失,而他這種貪生怕死,諂媚邀功的嘴臉卻讓國民黨也為之鄙視,并沒有加以重用。
1942年5月,在新四軍第七師駐地,突然出現一個陌生人,自稱是從國民黨監獄逃出來歸隊的。
二連指導員董南才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一眼便認出此人正是大叛徒趙凌波, 他不動聲色的將趙穩住,隨機派人押解,途中趙凌波本想趁機逃跑,結果被當場擊斃,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在戰爭年代,無論哪條戰線上都有像陳昌,楊登瀛這樣為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而作為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他們有的人甚至到犧牲前都沒有亮出真實的名字,但卻在我黨重要節點上,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正如這句話所說:“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