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這么一則報道,報道的時間是昨天,報道的內容是中國很多的跨境電商賣家被德國某消協列入了“消費黑名單”。
我們先看一下新聞的截圖:
新聞的標題是:Meiden Sie diese chinesischen Online-Shops lieber。
該標題翻譯成中文就是:“避開下面這些中國商店”。
然后下面幾行小字的大致意思是“目前這些跨境店鋪已經收到了很多德國買家的投訴,這里提醒消費者在購物時注意避開這些不良店鋪”。
在小字的下方,該“黑名單”不但詳細列出了這些“上榜”店鋪的名字,還“貼心”的對這些黑名單店鋪按照首字母進行了排序。
我數了一下,這批上了黑名單的店鋪大概有250多家,絕大部分都是獨立站的賣家,也有少部分其他類型的賣家。
對于上榜的獨立站賣家,后面甚至還包含了詳細的獨立站店鋪截圖。
德國消協把這則新聞的標題定義為《避開下面這些中國商店》,所以毋庸置疑,這些店鋪全部都是來自中國的跨境賣家。
這個名單就相當于德國消協對全體消費者發布的一則“避雷榜”,只要是上了這個榜單的賣家,那基本上在德國也就沒啥市場了。
而對這些店鋪再仔細進行研判發現,這些店鋪的90%以上都是做服裝類目的,剩余的店鋪也基本都和服裝產品相關。
在我的印象中,這好像是德國消協第一次直接對某些跨境店鋪進行點名批評,而這些跨境店鋪之所以被列入這個“黑名單”,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個字:投訴太多。
顧客的投訴主要集中了三個方面:
第一:產品的質量問題。
不管是材料、工藝,還是尺寸、款式,這些店鋪的產品均跟他們商店宣傳的標準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很多買家在購買后失望透頂,轉而就會對這些店鋪進行投訴。
第二:產品投遞和退換貨問題
這些產品的店鋪內展示的投遞信息一般都是“立即配送”,但是顧客在支付之后通常要10多天才能收到產品,有些甚至要等三四周的時間,而且如果顧客想要退換貨,也非常的不方便,這種前后不一的宣傳,也讓很多顧客難以接受,轉而就選擇了向德國消協進行投訴。
第三:誤導顧客是原產地產品
這些商店會在網址、店鋪名稱里面包含“.de”等字樣,讓德國顧客誤認為這些商店就是德國本土的商店,從而增加下單的幾率,但是這些店鋪都是從中國進行發貨的,德國消協認為這種行為也對顧客造成了一定的誤導。
在這個“黑名單”公布以后,這里面有些店鋪就已經是打不開的狀態了,大部分店鋪還是可以正常購物的狀態。
其實,德國消協發布的這個跨境店鋪黑名單,就跟亞馬遜之前發布的“高退貨率標簽”有異曲同工之處,只要是上了這個黑名單的店鋪,或者是只要是被亞馬遜打上了“高退貨率標簽”的產品,那就很難再被消費者進行選擇了。
這里也提醒廣大的跨境賣家,不管做什么類目的產品,一定要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下足功夫,虛假宣傳可以帶來一時的銷量,但是從長遠來看,對自己的店鋪和對中國商品的口碑,都是十分不利的。
中國產品的口碑和價值,需要全體跨境賣家共同去維護!
全文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