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法》是我國古代一部頗具特色的兵書,自從產生以來一再刊行,廣為流傳,為后世兵家所重視和推崇,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約成書于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
天下無事,不可廢武
摘自《百戰奇略·第十卷·忘戰》
解釋:天下雖然太平無事,但不能廢棄武備。
感悟:《忘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從“忘戰必危”的惡果出發,著重闡述和平時期加強戰備的必要性,即使是在相對和平的時期,也不應該松懈。
北宋時期,處于古汴河(隋唐大運河)上的宿州,因為上游是南京應天府(商丘)和東京開封府,是當時的通都大邑,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是極為重要的州城,若是被人占據,就相當于切斷大宋朝的命脈,但唐時所建的城池較小,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需求,于是宿州知州周秩上奏擴建城池,已經得到朝廷的批準并撥款,但是當時升任兵部尚書的蘇軾,卻上奏了一本《乞罷宿州修城狀》,其中寫道:“宿州自唐以來,羅城狹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余年,人戶安堵,不以城小為病”、“近年周秩奏論,過為危語,以動朝廷。意謂恐有盜賊竅據,以斷運路”、“展城一事,有大害而無小利,兼未曾下手,猶可止罷。欲乞速賜指揮,更不展筑”,可見,已經習慣了大宋用歲幣換來百年承平的蘇軾,已經忘戰,他做為兵部尚書,竟然阻止一處兵家重鎮擴城,忘戰必危,忘戰必亡,蘇軾怎么都想不到,他僅僅去世二十多年,他口中所謂承平百余年的北宋,就滅亡了。
兵之利鈍是常事,貴因敗以為成耳。
摘自《百戰奇略·第六卷·敗戰》
解釋:戰的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但可貴的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而轉敗為勝。
感悟:戰爭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可以決定的掌握戰事的走向,關鍵在于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凡與敵戰,若陷在危亡之地,
當激勵將士決死而戰,不可懷生,則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五卷·危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如果陷入危亡的境地時,應當激勵全軍將士抱定必死的決心,奮勇殺敵,不可懷有貪生僥幸心理。
感悟:戰爭中將士們的決心和勇氣對取勝非常重要,破釜沉舟,狹路相逢勇者勝。
凡與敵戰,若我勝彼負,
不可驕惰,當日夜嚴備以待之。
摘自《百戰奇略·第六卷·勝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我方取得勝利而敵人遭到失敗了,不可因此而驕傲怠惰起來,應當日夜嚴加戒備以防敵人來攻。
感悟:驕兵必敗,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勝利也不可驕傲自滿,時刻注意防備。
-5-
凡戰,所謂奇者,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
摘自《百戰奇略·第五卷·奇戰》
解釋:大凡戰爭中所說的用“奇”,指的是進攻敵人所無防備之處,出擊敵人所未意想之時。
感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6-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
好在知兵,舉動必先料敵。
摘自《百戰奇略·第十卷·變戰》
解釋:大凡用兵法則,至關重要的是善于隨機應變。鑒古及今而通曉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戰行動之前,必須首先要分析判斷敵情。
感悟:用兵作戰必須掌握戰爭的規律,事先了解敵情,才能在戰爭中隨機應變。
-7-
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
摘自《百戰奇略·第四卷·攻戰》
解釋:大凡戰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了解了敵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戰行動。
感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8-
謹養勿勞,并氣積力。
摘自《百戰奇略·第十卷·養戰》
解釋:注意休整部隊,不使他們過于疲勞;要保持旺盛士氣,積蓄部隊戰斗力。
感悟:無論是什么團隊,都不要過于勞累,要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工作。
-9-
凡與敵戰,
須要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
一則壯我志,一則挫敵威。
摘自《百戰奇略·第一卷·選戰》
解釋:大凡與敵人作戰,必須選拔勇將、精兵,編組而使其擔任先鋒。這樣,一則能夠壯大我軍斗志,一則可以挫殺敵人威風。
-10-
凡與敵戰,
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
摘自《百戰奇略·第五卷·利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敵將愚頑而不知機變,可以用小利來引誘它上鉤。
-11-
凡與敵戰,
若審知敵人有可勝之理,
則宜速進兵以搗之,無有不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六卷·進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如果已經查明敵人有被打敗的可能,就應當迅速出兵進攻它,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
感悟:抓住機會,在敵人疲憊、薄弱的時候,迅速出擊。
-12-
凡與敵戰,若敵人初來,
陣勢未定,行陣未整,
先以兵急擊之,則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四卷·先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敵人剛剛來到,其陣腳還沒有立穩,隊形未來得及整頓,應當先機出兵急速進擊它,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
感悟:春秋時期的宋襄公講究“仁義”,沒有聽從公子目夷的建議,在楚軍渡河時,沒有準備好就進攻,而是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后再戰,結果兵敗而受傷,后來傷病復發而死。
-13-
凡與敵戰,若有形勢便利之處,
宜爭先據之,以戰則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四卷·爭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倘若遇到對作戰有利的地形,應當搶先占據它,憑此作戰就能勝利。
感悟:天時地利人和,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
-14-
凡與敵戰,若敵人勢實,
我當嚴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輕動。
摘自《百戰奇略·第五卷·實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敵人力量充實強大,我軍應當嚴陣以待;周密防備它。這樣,敵人就一定不敢對我輕舉妄動了。
-15-
凡與敵戰,必須料敵詳審而后出兵。
摘自《百戰奇略·第五卷·輕戰》
解釋:大凡對敵作戰,必須首先做到判斷敵情周詳準確,然后再出兵與敵人攻戰。
-16-
凡行軍越過山險而陣,必依附山谷,
一則利水草,一則附險固,以戰則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四卷·谷戰》
解釋:大凡行軍跨越險峻山嶺地帶而安營布陣時,必須依托山澗谷地,一者可得水草之利,一者可以憑險固守。
-17-
凡出軍行師,
或遇沮澤、圮毀之地,
宜倍道兼行速過,不可稽留也。
摘自《百戰奇略·第四卷·澤戰》
解釋:大凡行軍作戰,當遇到沼澤地域或被水沖毀的坍塌地域時,應當加速前進,盡快通過,不可停留于此。
計料已審,然后出兵,無有不勝。
摘自《百戰奇略·第一卷·計戰》
解釋:用兵的計謀已經經過審察確定好了,然后出動兵馬,就沒有什么戰斗不能取得勝利的。
感悟:制定計策是出兵的前提,也是戰爭取勝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經過仔細審察和認真謀劃,必將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