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不僅以大量高水平工程科技人才支撐了我國近30年的經濟的高速增長,且在教育規模上躍居世界第一,為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打下基礎。由“大”到“強”,雖一字之差,卻為國內工程教育帶來更嚴格的要求。為此,我國推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選拔一批高校參與該計劃,以國家力量幫助這類高校培養更高層次的工程科技人才。
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名單中,福建作為本科院校總數相對較少的省份,卻在入選院校數量上與不少高教大省“平分秋色”,顯示出“少而精”的高校辦學質量。其中的福建理工大學更是該省唯一入選的“雙非”高校,在一眾“985”、“211”中尤為顯眼。
按計劃相關方案,“卓越”工程教育應具備三個特點: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福工的落實過程上看,該校一方面與業內企業深度合作,另一方面,該校提供一流的教學資源,追求工程教育的更高層次,更好地服務于工程教育強國的建設。
通過將國內外知名企業資源引入校內,福工建有西門子工業網絡控制技術實驗室、中國移動福建公司移動通信實驗室、華為ICT學院等高質量育人平臺,并在校外設置對應的實踐基地,“內外貫通”式地打造從理論學習到實習就業的全鏈條,其中的“服務寧德新能源產業推進鋰電新能源人才培養”等5個案例還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年度“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為國內其他高校的校企融合工作提供了參考。
同時,得益于該校在理工領域的百年雄厚基礎和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福工,本科生可以享受到較為優越的科研條件。以計數學院為例,該學院擁有包括系統開發、軟件工程、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嵌入式系統等在內專業實驗室,設備總價值超1000萬元,是本科生在角逐頂級競賽獎項前最好的“練兵場”。
近年來,該學院本科生超1000人次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內外頂尖賽事中取得金獎或特等獎,相關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經驗得到廣泛的認可,“在省內產生了較強‘輻射力’”。一些校友企業也積極反哺相關學院育人工作,有的學院累計獲得超200余萬元的捐贈,形成人才培養的完美閉環。
而對考生來說,“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過精準對接行業需求,讓學生始終處于“被需要”甚至“急需”的境況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所謂“熱門”與“冷門”專業在就業上差距。
“熱門”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多就職于字節跳動、星網銳捷等知名企業,或進入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深造;而即使是頗具爭議的材料類專業,近5年眾多畢業生被寧德時代、廈門鎢業等知名企業錄用,或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深造,成為福工就業成績亮眼的專業之一。
在今年福建召開的全省科技大會上,數據顯示福建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標居全國第三,2023年度獲國家科技獎13項,創歷史新高。濃郁的科創氛圍無疑是“卓越工程師”一展才華的最好天地,而作為福建省內以工科起家的百年高校,福建理工大學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既是其辦學層次的體現,也是考生選擇這所高校“投資”未來的絕佳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