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任期至2025年12月的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安旅游”)董事兼總經理莊瑩因工作變動提出辭職,次日出任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補選為曲江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非獨立董事。
在莊瑩辭職的背后,西安旅游股份已經連虧多年,公開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至2023年,西安旅游這11年,歸母扣非凈利潤均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金額達7.79億元。
作為西安一家國有控股的旅游企業,西安旅游是西北地區首家上市的旅游行業企業,主要業務包括酒店、旅行社和商貿。
西安旅游手握兩個國家4A景區、2家四星級酒店、12家一至三星級酒店、8家國家特級酒店和11家中華老字號店,同時旗下還有西安中旅國際旅行社和西安海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
可以說,從旅游產業鏈的游客流量端,到餐飲、住宿、景區的服務端,西安旅游的資源配置不可謂不豐富,也不可謂不完整,但即便是這樣的豪華配置,也難掩連年虧損的尷尬。
對于虧損原因,西安旅游曾在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酒店板塊新拓展店面尚處于爬坡期或未開業,且剛性固定成本費用較高;旅行社板塊其國內游業務客源減少,出入境游業務正持續回暖,處于恢復期,影響當期利潤未達預期。
外人也許很難想象,在持續爆火的西安文旅大背景下,手握優勢資源的西安旅游,卻依舊還是不掙錢。
從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報告可以看到,酒店業和旅行業務占到整個集團營收比重的89%之多,可見傳統旅游業務仍然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2023年的公開數據顯示,西安全市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收808.78億元,接待游客2.78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335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這其中,旅行社和酒店業務正是旅游業收入的大頭,然而,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西安旅游的旅行社業務板塊中,西安中旅虧損520萬元,西安海外虧損96萬元;在酒店管理、服務領域,5家子公司中僅2家實現盈利。
盡管西安旅游的旅行社分支機構數量從2022年底的204家增加至2023年底的266家,酒店(含民宿)的數量也從38家增長至57家,卻依然挽救不了收入乏力的頹勢。
歸根結底,還是旅游業的經營理念和業態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于絕大部分來到西安游玩的游客的來說,已經很少有游客選擇跟團游了。
以今年(2024年)國慶假期為例,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754.60萬人次,旅行社接待旅游團隊1.33萬個,以50人一個團計算,十一假期期間跟團游的游客只有66.5萬人,只占到總游客人數的3.7%。
也就是說,來到西安旅游的游客當中,100個人當中只有不到4個人會選擇跟團游,想要在規模這么小的市場當中獲得利潤,顯然已經非常落伍了。
傳統的酒店行業,一樣不受現在的游客歡迎,反而愿意選擇更為靈活舒適和自在的民宿以及其他住宿形式,性價比也是如今游客更加在乎的一點。
雖然西安旅游旗下的金花大酒店、西安鐘樓飯店、勝利飯店、解放飯店、樓觀印象酒店、長寧宮園林酒店等都位于和旅游景區毗鄰的優勢地段,然而,隨著消費下行的影響,性價比并不高的酒店在市場上顯然競爭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同屬同一個大股東西安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同城上市公司西安飲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安飲食”)雖然手握眾多西安老字號餐飲品牌,也是面臨連年虧損的尷尬境地。
這也說明,外地游客對于西安老字號其實并不感冒,和眾多親民的西安餐飲同行相比,西安飲食這些老字號的菜品和服務并不占優勢,而業績不佳更與老字號普遍性的管理機制僵化、品牌老化、創新不足和競爭力下滑問題直接相關。
所以,無論是從旅行社、酒店還是餐飲來說,國有企業背景的西安旅游和西安飲食,都沒有順應市場潮流,創新運營模式,反而以為資源就是核心優勢,墨守成規,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反觀西安其他和旅游相關的旅行社、酒店和餐飲企業,發展的都是熱火朝天,不缺生意,依靠西安這座城市的旅游紅利,不掙錢反而連年虧損的西安旅游,確實是讓人匪夷所思。(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