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大家好,我是老將,今天時間太趕了,但還是想和大家說點掏心窩的話,因為這個事,真讓我內心很悲哀,也有些激憤。
今天中午,看到《人物》雜志發的“關于《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幾點聲明”一文,特別難過。
這個聲明主要內容在說,這家雜志4年前發的那篇關于騎手的爆文以后,原文作者經常被采訪對象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冒名頂替”了。
”或明或暗“這詞,是我的原創修飾語。
時間關系,我也只能簡單復述一下這件事:作者很尷尬,學者很掉價。
我個人自費訂閱《人物》雜志很多年,我很喜歡這雜志的文本、故事和觀點;被《人物》雜志指摘形成“混淆作者概念、掠奪他人勞動成果”局面的學者,是中國社科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孫萍。這,多少算是我的同行。
這兩個主體,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甚至,原本都能多些親近感。這么說,只是想強調一下:我沒有半點站隊,不偏不倚,只是在說自己靈魂感悟。只對事,不對人。
不得不說,在文化刊物泥沙俱下的今天,《人物》雜志是一家令人心生敬意的刊物,因為夠專業的了。
僅僅是今天這篇聲明,不花大工夫,不投入大精力,沒有極致的分寸感,對事實抓取提煉沒有沙里淘金的精細手藝,都根本弄不出來。
看完后,只要不是智商出了大問題,我可以保證,都會有一個通感:《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原作者,真的太冤枉了。
但,整整4年了,這個作者都保持著理性、冷靜和隱忍,一如這家刊物的風格。
這個作者叫賴祐萱。《人物》雜志這次還全面完整地公布了她完成這篇報道的流程,有圖有記錄有證據。
事實證明,這文章,作者確實進行了近16個月的走訪和調查,訪談遍及外賣配送鏈條各環節的近百位人員。只是在最后,按照編輯意見,要加些相關學術理論來作為思想支撐。
于是,這位作者下載的大量參考論文中,就有孫萍的論文,但,作者也沒有直接引用,而是進行了1個小時的電話交流,才將某些訪談內容植入進去。
我又通讀了一下那文章,說實話,孫萍那點觀點,無關文章主干分支,最多算是幾片樹葉,或青綠,或枯黃。
然后,隨著這篇文章的爆火,這位叫孫萍的老師頻繁地以此文“原作者”“原始研究者“這些身份出席講座、公開活動。
不得不說,孫老師這方面,還真展示出一些傳播界的高超技術——蹭流量,追熱點,而且,懂得及時變現。
對此,《人物》雜志依然選擇溝通,即便如此,在接受媒體采訪、出版物推薦語中,孫萍老師仍然扛著這篇文章的關聯旗號。于是,各種強調該文是“基于孫萍的研究結論”“基于孫萍的田野研究”的表達層出不窮。這,顯然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今天,《人物》雜志終于對孫萍公開說“不“了。
這個聲明,本身就是這家雜志專業水準的極致展示。
聲明,用綿密客觀的事實,陳列出孫萍長期對《《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版權“蹭流量”的各種細節,那些明明暗暗、深深淺淺的做法,看得我特別難受。
一個年紀輕輕的女教師,做的事,咋就讓我覺得這么不敞亮呢?
《人物》雜志在聲明最后,發出了可以說是卑微、克制、隱忍、寬容的吶喊和請求:
天啦,這是受害人向外界施害者的請求呀:
請求不再傳播錯誤信息,懇求澄清寫作事實,懇請厘清真實關系……
句句開頭都是“懇請”,字字都在企盼回歸真相,看得我幾乎有些淚目了。
這真不是我在煽情。
老鐵都知道,我一再強調,我寫文章最看重“原創“,我說過幾十次,如果我剽竊別人作品,我就直播把自己手給剁了。
沒別的原因,是因為我太清“原創”到底有多苦多難多傷,我這些年真的受夠了自己大量文章被剽竊的苦痛,我還可能含混說一句,我的職業寫作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有些作品遭遇各種不可抗力掠奪霸占,這背后就有各種隱性潛規則。
對一個真正的寫手來說,捍衛作品,有時與名利無關,而是與信仰有關。
所以,我看著《人物》這篇聲明,盡管覺得孫萍也算是同行,而且還是年輕女性,但我的內心真在泛溢著強烈的怒火,覺得這是嚴重的失格行為。
我一直在各種傳播介質,靠賣各種文字為生,我覺得有兩種文章是最難寫的,一是評論,而是深度報道。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這篇文章,典范的深度報道。就算你對它的內容有一萬種不同看法,但真經歷過大稿寫作,就一定看得出,那是作者點燈熬油費盡心力才拼出來的。
說得直接一點,寫這種文章,那真都是以命換錢,不,換人生。
真的,我沒夸張,我在各個平臺,至少寫過500篇10萬+文章,我知道最大的流量密碼,就是作者心血滴在鍵盤上,映照出自己靈魂的暗影。
對此,作為年輕學者,孫萍不知有沒有共情。
對了,盡管我今天只有1小時來寫這篇文章,但也還是到知網上把孫老師的所有論文調出來翻看了一下。這里,我簡單截個圖:
看看關鍵詞,就知道,孫萍研究的重要方向,確實是平臺經濟、數字勞動、外賣寫手有關。
我也相信,孫老師在這方面確實有自己的見解,從她各種學術活動來看,也確實在往這方面聚焦。
但,這幾年,孫老師確實是在把《人物》雜志這篇文章作為向上躍升的重要抓手,而且,做得有些過頭了。
在孫萍的相關宣傳上,借助在《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一文中的各種變化身份標簽,正在形成一種力量,在這個領域研究中樹起一面叫做“孫萍”的大旗。
本來,我真不愿批孫老師,但,在學生面前,你竟然如此姿態,當時我就震驚了。
孫老師,這就真的過了!
說得通俗點,就是借人家這篇文章給自己臉上貼金,都貼得有些讓臉上掉渣了。
這是踩著另外一個女性的肩膀,不,踩在了她的臉上,頭頂,讓她深深了陷了下去,陷在痛苦的泥沼里。
蹭別人的流量,吹自己的牛逼,這種事,太不體面了,是人間失格呀。
我當然佩服,孫萍老師是搞傳播的,議程設置的功夫確實很是了得,對用戶視線引導技術也非常嫻熟。
但,就算我并不推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很多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作者賴祐萱的獨創權利和文化尊嚴。
我認為孫萍對此事的處理,本身就不尊重事實真相,同時也有悖職業倫理。
做新聞的人,要把真實當生命線呀。
那么,一個做新聞研究的人,連人家的署名權都那么輕慢、怠慢、消減、弱化,由此產生的隱性傷害,恐怕只要有半點文化良知的人,也都能感覺到,學術倫理丟了。
江湖不遠,山水易相逢。很抱歉,孫萍老師, 我真不是想要批評你,只是因為此類事情,激起我太多太多的相關疼痛了。
對,更多都是隱痛。我沒法說,真的太累了。而且,我也沒有《人物》寫這樣聲明的精力和能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有自知之明——像我這種寫手,很多屁文在別人眼里,永難“千古”,多是“閱后即焚”。
但,我敬畏虔誠寫作,因為這個過程包裹的價值重量,是千古不滅的。
所以,在我心中,這個世界有一種極致的無恥和惡毒,就是掠奪和踐踏他人作品。
這甚至無關名利,最大的傷害,是在毀壞他人對極致原創的信仰。
所以,孫萍老師,可不可以真誠反思,你有意或無意地蹭《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流量,到底是不是在將之作為名利變現的工具嗎?
你真的就沒有意識到,這些行為是在對原作者進行殘忍侮辱和無情傷害嗎?
我已經很久沒有批評學界了,因為太多的臟和惡,令我已近麻木。
說實話,孫萍的行為,離惡的距離還是很遠的,至少,本是夠不著我亮劍。
但,寫作真的太難了,文章被人侵吞真的太痛了,遇到這樣的事,真的太憋屈了。
各位,做學問真不應是這樣的,寫文章真不應該是這樣的。
出來賣,真不應該是這個姿態的。
出來蹭,真得先把自己洗干凈呀。
今夜,我們不講士人風骨,只講點文化良知、學術倫理和人格底線,好嗎?
PS全文完今天太忙,沒空精細書寫,但,還是想究這件事說些動情的話。這個世界不要臉的人和事太多了,我希望在做學問上,在對待文化上,還是要干凈點,有點底線。這,是我們人格最后的希望了!歡迎加我微信交流。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視頻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