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犧牲,前線指揮部參謀長位置空懸
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的前線指揮部被日本人突襲,副參謀長左權在斷后時被炮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全軍上下一片悲痛。作為副參謀長,左權曾經指揮過多場戰役并取得最終勝利,他的犧牲,給我們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左權來自湖南,19歲就進入了黃埔軍校,是黃埔軍校的第一批畢業生。
1925年,左權在陳賡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指揮了幾場勝仗,后來還被黨組織選中去了蘇聯深造。在蘇聯,他勤奮學習,將軍事理論知識學得扎扎實實。回國后,有勇有謀又學識豐富的他很快成為黨中央的智囊型人物,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毛主席評價左權,說他吃的洋面包都被很好的消化了,是個政治覺悟很高,有很有手段的將才。
左權在世時曾是彭德懷的得力助手,協助彭德懷指揮了多場戰役。彭德懷對左權非常敬重,黨內一旦出現什么大事,他一定會與左權商量著解決。因此,左權的犧牲,對于彭德懷的打擊非常之大。但是軍中事務繁多,必須盡快找到新的副參謀長來接任左權的工作。彭德懷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后,提交上去一個名單,名單里只有三個人,分別是林彪、葉劍英和滕代遠。
林彪身負重傷,葉劍英分身乏術
林彪我們大家都不陌生,他年紀輕輕就在平型關戰役中闖出名頭,卻也在那時因為友軍的誤傷,被一顆子彈擊中。子彈卡在林彪右邊的肺葉里面,差點就要了林彪的命,即使最終被搶救過來,卻給林彪的一生都帶來了無法磨滅的陰影。當時處于戰爭時期,醫療條件簡陋,沒有人敢動手術取出卡在林彪肺部的彈頭,那顆彈頭便一直留在林彪的身體里,每逢天陰雨雪,都會令林彪疼痛難忍。雖然憑著強悍的意志力挺了過來,但林彪的身體確實一天比一天虛弱。
后來,因為工作繁重,林彪的身體終于承受不住,被緊急送往蘇聯療養。但在治療的過程中,因為醫生使用的藥物劑量出了差錯,損傷了林彪的神經技能,導致他出現了怕風怕水的后遺癥,此后身體也一直不太好,只能從事一些不太勞累的工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毛主席沒有選擇林彪作為新的副參謀長。
那么當時葉劍英在做什么呢?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葉劍英作為出色的將領,一開始就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總參謀長。1937到1941年間,葉劍英先后擔任多個職務,一直在國統區與對方周旋,并多次與國民黨談判,為我黨爭取了很多利益。1941年2月,葉劍英返回延安,擔任起中央軍委參謀長的重任,領導制定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制度和措施。朱德評價葉劍英說:“我們隊伍里這樣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充分發揮他的作用!”這一“充分”,葉劍英就身兼數職,不僅是中央軍委參謀長,還是十八集團軍參謀長,又兼任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軍事學員副院長。這么多頭銜,光聽著就覺得疲累,葉劍英雖然意志堅定,卻也分身乏術。
滕代遠繼任,曾領導平江戰役
滕代遠這個名字我們或許不太熟悉,但他也是開國元勛之一,在黨內的功勞不輸授勛的眾人。滕代遠也是湖南人,年輕的時候領導過多次學生運動、農民運動。1928年7月,他以湘鄂贛邊特委書記的身份奔赴平江,想聯系國民黨獨立第五師里的黨組織。當時,彭德懷任國民黨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團長,黃公略任國民黨獨立第五師第三團三營營長,鄧萍則在彭德懷手底下擔任黨組織負責人。未來中國共產黨的幾位大將在平江碰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平江起義,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作為老搭檔,彭德懷認為滕代遠對平江起義有很大幫助,如果沒有他的斡旋可能就不會有平江起義這場著名戰事的發生,而且滕代遠在處理黨的事務時也時分得心應手,無論是政治工作還是工農兵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方面,都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
終于,擁有杰出才能的滕代遠被毛主席選中,被派去與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搭檔,接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的職位。老戰友的到來讓彭德懷稍稍從左權犧牲的悲痛中解放出來,兩人再度攜手,在華北抗戰最困難的時期指揮著前線軍民英勇抗戰,一步步渡過了難關。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
《開國將領軼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