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狙擊英雄——張桃芳
一、榮譽
是誰在物資匱乏,大部分戰士穿布鞋的年代,軍長主動把自己都不舍得穿的皮鞋送給他?
是誰被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榮記特等功并授予“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
又是誰獲得朝鮮最高等級的一級國旗勛章?
究竟是何許人也,能夠獲得如此高分量的殊榮?
二、上甘嶺597.9高地,(英雄黃繼光犧牲的地方)
1953年初夏的一天早上,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個20出頭的年輕戰士提著槍,沿著上甘嶺597.9高地的我方陣地前沿戰壕正迅捷的向一個狙擊點跑去。說是狙擊點,其實就是幾塊大石頭堆起來當作掩體的制高點,就在他準備躍入掩體的一瞬間,“噗噗噗噗…”一串密集的子彈狂風暴雨般地掃了過來。年輕戰士急忙撲倒,手腳并用地向掩體后面爬去。“不好,被發現了,怎么辦?”縱使平時沉著冷靜的他,此刻腦門兒上也滲出了細小的汗珠。
思考片刻,他脫下頭上戴著的那頂破鋼盔,用步槍緩緩地撐到掩體外,左右晃悠了一會兒,對面沒有繼續射擊?!?strong>難道是無意間掃過來的子彈,不是針對我?”年輕戰士邊想邊向外探出半個腦袋,“砰砰砰砰”又是一串子彈打在了掩體上,他急忙縮回到掩體內......
三、出生和入伍前經歷
年輕戰士的名字叫張桃芳,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此地是江蘇地勢最為低洼之地,河流小溪縱橫交錯,水網密布。沿江居民靠捕魚捉蝦為生。由于家庭貧困,張桃芳從小就捕魚賺錢貼補家用,加上他身手敏捷,小伙伴們都叫他“捕魚王”。他的童年是在日本鬼子的侵華戰爭中度過的。遇到日本鬼子來村里燒殺搶掠的時候,小桃芳也跟著大人身后,在進村的必經之路灑雞血,因為在多次接觸日本鬼子后,我們勤勞勇敢的人民發現,小鬼子見了血也是有些抵觸,殺性大減。新中國成立第二年,張桃芳擔任了兒童團團長,并在18歲這一年被推舉為民兵排長。也是在這一年,張桃芳當爹了,并且知道在我國東北邊界的朝鮮正處于戰爭當中。張桃芳雖不識字,但唇亡齒寒的道理再明白不過,剛剛經歷過抗戰勝利的他再也不想看到任何帝國主義敵人來欺負中國人了。
四、抗美援朝
1951年3月張桃芳自愿地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并在入伍后和所有新兵一樣參加了為期2個月的射擊訓練。1952年9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0月和隊伍開赴朝鮮戰場。1953年1月中旬到的一線陣地,此時的抗美援朝戰爭已經到了戰略防御階段,當時敵軍的大炮射程遠,時常炮轟我軍的前沿陣地,壓得我軍和朝鮮士兵不敢大規模出線反擊,但是大部分的美軍士兵大白天就在陣地上打撲克,曬太陽,根本不把中朝戰士放在眼里,他們心想:“就憑你們那幾把破槍能奈我何!”
1951年5月27日,毛澤東給志愿軍司令部發去了一封名為《用“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殲敵》的電報,對今后志愿軍的作戰方針作出了新的指示:今后作戰目標不要選得太大,一定要看準時機再下手,不圖一口全吃完,而是要一點一點的消耗敵人。于是上級制定了人人能參與的狙擊戰,張桃芳領到一支前蘇聯制造的莫辛?納甘步槍(沒有瞄準鏡),為了盡快趕赴朝鮮,一路上也沒有練習過射擊,在領到槍后組織的一次射擊訓練上,張桃芳連著3次打出脫靶,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了,之前用過三八大蓋兒,打得再差也能3槍中個20幾環,連長氣的大罵:“吃了三個大燒餅”。
但是張桃芳并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刻苦練習。首先從最基礎的瞄準練習,白天就在戰場上練習瞄準遠近不同的物體,而晚上就瞄著煤油燈的小火苗。端槍的胳膊時間一長又累又酸,為了鍛煉臂力,自己特意用破床單縫制了2個小沙袋,一左一右地掛在自己胳膊上。日積月累,端槍的手越來越穩。
一邊自己勤加練習,一邊在空閑時間向老狙擊手請教練習當中出現的問題和戰場上的射擊經驗,怎樣測量距離,怎樣計算提前量。
由此可見,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超出別人數倍的努力,還需要高人一等的天賦,恰巧,張桃芳就是這樣的一名優秀狙擊手。
五、初露鋒芒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張桃芳第一次進行狙擊任務,當兩個敵人在他面前100米左右的距離出現后,張桃芳連開十幾槍卻一槍未中,最后由于位置暴露不得不撤離狙擊點。這次的失敗并沒有讓張桃芳退縮,他反而更加刻苦了,更加虛心地向老狙擊手請教射擊的心得,比如說敵人上山怎么打,下山怎么打。邊練習瞄準,邊熟悉周圍地貌特征。白天在陣地上研究敵人的活動規律,估算好射擊距離,預先找到合適的狙擊位置。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2個星期后的第二次狙擊戰中擊殺了一名美國士兵。從這天開始,一連串的狙擊擊斃敵人記錄陸續地寫在了張桃芳的名字下,隨后的十幾天時間內斃傷了71個敵人,一下成為了全連頭號狙擊手。這個時候全團的狙擊手都來和張桃芳學習射擊的經驗,團長惲前程就說過:“就是拿十門迫擊炮來和我換張桃芳我也不會換。”可見當時的張桃芳是多么的炙手可熱。
時任24軍的軍長皮定均聽說后,起初也不相信剛入伍的新兵會有這么準的槍法,于是對身邊的作戰參謀交代道:“帶上戰地記者和我那雙皮暖靴,親眼看著他擊斃3個敵人,拍照記錄,完成了就把皮暖靴送給他”。當作戰參謀帶著戰地記者和張桃芳一同安然無恙的從戰場上下來的時候,張桃芳的懷里多了一件東西,那就是軍長的那雙皮暖靴。
六、狙擊封神
連長發現了射擊能力高人一籌的張桃芳,立馬向團部報告并把張桃芳送到了團部組織的狙擊訓練營。訓練班中都是各個戰場的精英狙擊手,大家都積極地分享著自己狙擊的經驗和技術,張桃芳每天都有收獲,射擊信心與日俱增。訓練班結束,團長親自考核狙擊手們的槍法,大家的槍法都大同小異,只有張桃芳沒有打靶,他抬起槍瞄向從頭頂飛過的幾只小鳥,“砰砰砰……”5聲槍響過后,4只小鳥應聲掉落,讓在場所有學員驚嘆不已。從這以后,張桃芳在志愿軍214團更是名聲大噪,神槍手的名號傳遍全團。
回到陣地之后,張桃芳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出戰都有收獲,很快殺敵數就超過100了。志愿軍的隊伍里出現一名神槍手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軍,然而更讓張桃芳感到有成就感的是來自地方的肯定。由于前期的散漫,敵軍付出了慘痛的損失,張桃芳等優秀狙擊手的出現讓敵軍不敢再肆無忌憚地在戰場上隨意走動了。敵軍還特別針對張桃芳等人緊急調來了狙擊手,要與我軍狙擊手分庭抗禮,一爭高下,也決生死。
這就是開篇張桃芳被逼在掩體后被敵人鎖定,如何打贏這場狙擊手之間的戰爭?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張桃芳又是如何巧妙躲過敵人的致命射擊,并且一舉干掉了對面的狙擊點。
張桃芳從掩體后面突然躥起,奔向另一個狙擊點,就在這一瞬間,對面的子彈也隨之而來。“噗噗噗噗…”一連串的子彈打得地面塵土飛揚,張桃芳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就像被擊中一樣順勢摔倒在狙擊點旁邊的掩體里。這個動作明顯騙過了對面的狙擊手,暫時停止了對他的射擊。就這樣,張桃芳僥幸逃過了前一輪敵軍的針對,接下來怎么辦?張桃芳在掩體后思索片刻便計上心頭。
張桃芳從掩體左面探出半個腦袋,仔細地觀察敵軍的陣地,終于發現了一個地堡口外露出的一挺機槍口,張桃芳隨即換到了右邊的掩體后,架好槍后瞄準了地堡后面的對手,幾乎在同一時間,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還活著。此時張桃芳毫不猶豫,迅速扣動扳機,槍響人倒。狹路相逢勇者勝,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本領,張桃芳贏得了這次對決的勝利。
在32天的時間里,張桃芳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冷槍殺敵的紀錄。
七、后續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認輸,這標志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貒?,由于在朝鮮戰場的出色表現,還有鍛煉出來異于常人的平穩心態,張桃芳經過層層選拔,以優異的成績入選了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戰斗機飛行員。
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在濰坊市第一軍休所逝世,享年7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