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正值日軍侵華時期,此時在延安的一個窯洞,時任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時而踱來踱去,時而奮筆疾書。在1938年武漢會戰后,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更激烈的階段,侵華日軍開始改變戰爭策略,對共產黨所率領的敵后戰場進行瘋狂的圍追堵截。而在延安,身處延安的朱德對戰事是十分擔心的,一個傳令兵帶來的噩耗,讓朱德一下子就癱坐在地上,那究竟是什么事,能讓朱總司令如此震驚呢?
朱敏
帶回的消息是蘇聯打仗,而恰恰就在前不久,中共輸送一批少年兒童到蘇聯學習,而這之中就有朱德的女兒,朱敏,1926年4月10日,朱敏在莫斯科順利降生,這一年,朱德40歲,他一直沉浸在生女兒的喜悅中。但由于當時國內革命工作需要,一個月后,朱德回國參加會議,自此開始了漫長的革命之路,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對父女這一別就是14年。
一、與父親聚少離多,年少遠走異國他鄉
朱敏在見到父親前,一直跟外婆和姨媽生活在一起,直到七歲的時候和外婆上街時,朱敏才知道了自己父親的情況,在街上她們看見好多人看一副懸賞告示議論紛紛,當她們走近一看,居然是通緝朱毛懸賞金竟達20萬。見狀,外婆趕快和朱敏娓娓道來,語重心長地告訴她,上面畫的朱就是你的爹爹,這是朱敏第一次見到爹爹的容顏,緊張并且激動。
然而,團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隨著抗日戰爭局勢的吃緊,朱德擔心女兒跟在自己身邊不安全,于是便決定給她找個安全的落腳地。1941年1月延安輸送四個革命烈士的子女去蘇聯學習,朱敏也包括在內。父親的名氣越大,自己的危險就越多一分,陸軍總司令的女兒朱敏更是如此,在分別14年之久后,朱敏見到了父親,但很快就要分離,朱敏沒有半分喜悅之情,但無奈之下還是和其他幾個小伙伴一起登上飛機,朱敏和其他同學們一樣,都是陌生的。
在異國他鄉,朱敏開始了她的求學生涯,雖然朱敏在這所國際兒童院度過了幾個月快樂的時光。但在朱敏的記憶中,這里并沒有給她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噩夢很快就開始了。1941年,德國納粹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攻蘇聯,戰爭使朱敏失去了和祖國聯系。朱敏的下落,也從此杳無音訊。
在1938年8月23日前,兩國簽下不侵犯條約,成了沒有作用的紙片,當德國的飛機大炮,坦克和密密麻麻的步兵跨過了蘇聯南部的國界,朱敏和所有人一樣毫不知情。直到戰爭爆發,蝗蟲一樣的陀螺戰機駛來她們所居住的夏令營,當孩子們對飛機感到新奇時,一顆炸彈爆炸。遠在異國他鄉的孩子聯系不到了,做父親都是心急如焚的。
同樣,朱德也不例外,眼看戰事吃緊,戰士們吃的穿的都成了問題,如果無法讓戰爭勝利,別說現在不知道朱敏的消息,就算活著回來了,或許都難逃一死。1941年,同樣是一個有著重要意義的年份,這年1月八路軍剛剛取得了百團大戰的勝利,日本軍國決定改變策略,抗日戰士的生存環境再度嚴峻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部隊總司令的朱德,必須全心全意應對緊張局勢。朱德思前想后,一邊是唯一的女兒,一邊是人民的需要,最終朱德還是選擇了崇高的信仰,為國效力。抱著最后一次幻想,只期盼女兒是暫時失去了聯系,沒有出危險。
二、艱苦的戰爭下,在納粹集中營艱難求生
朱德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朱敏已身處險境落入了德國納粹的手里。1941年6月夏季的莫斯科依舊很寒冷,朱敏從小就有哮喘病根,因寒冷突然發作。老師非常著急,請來了許多大夫,為朱敏看病,每天都在吃藥,依然不見好轉,實在無計可施,最后學校的老師決定把朱敏和其他20名體質較差的孩子一同送去蘇聯南部明斯克校的夏令營調養。
當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經是1941年6月21號的傍晚,因為體質較差,孩子們都略顯疲憊,誰也顧不上四處逛逛。吃完晚飯集體躺在床上睡覺。朱敏他們被德軍發現之后轉移了陣地,被趕進了附近的村莊,德國軍官命令她們按兩排站好,然后挨個審問,而當問到朱敏的情況的時候,朱敏早就把假身份爛熟于心,被送來夏令營的21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共產主義國家領導人的孩子,或者是有猶太血統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身份就是天大的秘密,暴露就必死無疑。朱敏說父親是老中醫,來莫斯科是為了看哮喘病,為了效果更容易讓人相信,朱敏還特地張大嘴喘氣,證明自己哮喘很嚴重,并說自己叫赤英。
赤英這個名,朱德在朱敏離開延安之前,想了很久給女兒取的。赤與朱都是紅色的意思,赤英意指紅色英雄,也代表了朱德對女兒的殷切希望,希望她像英雄一樣,為日后的中國出一份力。德國納粹把朱敏等人臨時囚禁在了一所育幼院,由于人員太多,伙食一下子變得特別緊張,想吃飽都難,但也沒辦法。朱敏只好靠著織毛衣這項技術從德軍那里換取一些食物,雖然很少,但足以溫飽。
然而朱敏被抓的時候,遠在中國的朱德卻對此事一無所知。1941年6月,中國的抗日戰爭,已進入最后階段,侵華日軍加大了進攻,對共產黨的敵后戰場開始了瘋狂掃蕩。朱德陷入了選擇的困境,好不容易知道了女兒的消息,卻身處險境,而且夏令營對這21名孩子的蹤跡也一無所知。
朱德,他也是一名普通父親,他決定送女兒前往蘇聯,一是希望孩子躲開戰火,平安長大,二是為了豐富她的視野,為未來建設和平的中國做貢獻,可是意料之外的是,把女兒送走,就是直接送進了法西斯的魔掌之中。而蘇聯這邊的局勢緊張,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歷史上著名的斯林格勒保衛戰,由此正式打響,持續了一年之久。在1943年,朱敏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在開往德國東普魯集中營的車上,她一直高燒,有時是清醒的,有時陷入昏迷,東普魯是德國納粹用來關押戰俘的場所。
就在這樣一個擁擠的車廂內,身體本來就差的朱敏,還一直記憶深刻,“每每到站的時候,無論有多么難受,我都要站起來,絕對不能躺著,因為德國納粹士兵一旦發現車廂里有生病跡象的人,就會立刻拋出車廂,那時候正值戰亂,如果被扔出去,那么很快就會被周圍的野狼吃掉。”希望來到爹爹身邊,成了朱敏堅定的支撐。她總是用憤怒的目光盯著每次過來看管的德國納粹士兵,然而就在朱敏處境如此艱難的時候,作為父親的朱德卻一無所知。
三、前路輾轉,終見父親
火車駛入了德國東普魯士集中營,火車慢慢地駛入了目的地,在德國東普魯士集中營下火車之后,朱敏和一同前來的同伴被挨個詢問,檢查行李,然后就被推進了一間浴室,進行所謂消毒。而當德國納粹士兵在檢查行李時翻出了一支鋼筆,在離開延安之前,朱德送給她的禮物,看到這一幕,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因為那鋼筆上赫然刻著朱德兩個字,“鋼筆是爹爹在我離開延安時送我的,筆帽上還刻有朱德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使用的是漢字,德國鬼子不認識,看見只是支派克金筆,并沒有注意筆帽上的漢字。”鋼筆被拿走的時候,朱敏非常的難過,不過好在德國士兵并不認識漢字,朱敏這算是逃過了一劫。
當后來朱敏活著逃出集中營,將這件事告訴朱德后,朱德對朱敏說,“德國鬼子沒有認出上面有我的名字,也算是你的萬幸。”
1946年1月30日,朱敏終于又站在了莫斯科的紅場上,不久,他終于收到了朱德的來信,朱敏用顫抖的雙手撕開了牛皮紙,信封打開了,期盼已久的爹爹的來信,剛收到來信的時候,朱敏急切地想回到祖國。但就在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內戰全面爆發。在與父親的通信過程中,朱德希望她在蘇聯繼續她的學業。
1949年,23歲的朱敏正準備向大學沖刺的時候,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了朱敏這里,中國共產黨解放了全中國。高興的同時,憂慮也隨之而來,面對回家和深造,朱敏不知道如何面對,許久未見的親人,繼續學習還是回家。
最終朱敏選擇和丈夫在大使館舉行了婚禮,從莫斯科列寧師范大學畢業,畢業典禮剛結束,她就迅速收拾行李,匆匆趕回祖國,回到爹爹身邊。伴隨著回家朱敏的大兒子也在北京呱呱墜地,起名劉建。
但產假剛滿,朱德就把外孫留在身邊,把朱敏趕出了中南海,為此,朱敏一直表示不理解,直到多年后,朱敏才深深了解到,這是父親做人的原則,他對子女都是非常嚴格教育。而孫子留在身邊也是為了彌補虧欠女兒的。那些父親和孩子憧憬的故事,紅軍長征的故事,抗日戰爭的故事,解放戰爭的故事,朱德也時常和孫子提起。1976年7月6號,朱德在這一天走完了他的90個寒暑的時候,朱敏就在跟前,當看著父親的心跳,變成一條直線的時候,她的淚水嘩的涌出了眼眶,父愛無疆,此生無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