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癌癥 /閉經/ 失眠/ 肝病,V:bflzyb)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不管是什么樣的患者,這些所謂的“中醫”張口閉口不是腎虛就是血虛,再不就是什么宮寒,這樣一來,所剩下的也只能是一個字,那就是“補”了,不是六味地黃丸,就是阿膠、固元膏、海參等等不一而足,大有不吃盡天下補品不罷休之勢,患者當然是外行,不明就里,于是花了若干的冤枉錢,到了最后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是更形其重
比如筆者曾經治療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體質偏胖壯,本來是因為咳嗽痰多一月余遷延久治不愈來診,余為其處以半夏厚樸湯合麻杏甘石湯加味方,或加桔梗、枳殼,或合方小陷胸湯等先后二三診,病情已獲大緩,孰知因放假,其母親帶其回青島外婆家小住數日,其外婆因聽到患仍時有輕咳幾聲,遂帶其赴當地某“名中醫”處就診,此老先生據說已年屆古稀,不可不說經驗豐富,然卻一句“久病必虛”而處以阿膠、麥冬等“補肺”、“補氣健脾”之方藥予以數劑,并謂此等虛證決非旦夕可收全功,豈知煎服其所處的方藥后,孩子當天晚上就劇咳不止,以致整晚都無法入睡,并且引起嘔吐,家長遂去詢問這位老先生,竟然回答說這是正常的排病反應,也是將要康復前的好的現象,讓再繼續觀察一下。
誰知第二和第三天病情仍然是有增無減,而且大便也數日未解,飯也不想吃了,這時,其母親才執意要孩子來延我診治,余當時按其心下硬痛,舌苔黃厚而干燥,有口臭,劇咳不已,不食不便,遂為其處以大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加石膏、杏仁、瓜蔞、芒硝一劑大便即通,后仍依此方加減調理而愈;另一位患者為三十來歲的女性,面油咽紅,帶下色黃但質稀,腰痛頭痛,疲勞神怠,先就一某婦科專科醫院的資深五十余歲的女中醫師,謂其乃是氣血兩虛而加脾腎雙虧,處以大隊健脾補腎補養氣血之中藥諸如山萸肉、熟地黃等,如此還嫌竟嫌意有未足,再給患者來上一盒鹿胎膏,患者服后的結果大家應該是可想而知了,后經患友介紹來就余診,處以龍膽瀉肝湯合方乙字湯、八味帶下方調治月余,諸癥皆愈矣。
跟診的大夫問道:此人疲乏非虛為何?我答道:經云:因于濕首如裹。請問首尚如裹,精神不振非為疲乏無力乎?難道一出現疲乏無力就一定是虛嗎?又問:何以腰痛?余答:解剖學告訴我們,女性的子宮與腸道毗鄰,子宮或者盆腔發生炎癥或者充血時,會不會導致或波及腰痛的發生?假如為后位子宮者更會致此,我們現在身處二十一世紀了,乃是一名現代中醫,難道不應該深入的學習和了解現代醫學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識來武裝我們自己嗎?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只是會抱著諸多先輩的學問浸淫其中而食古不化的時候,我想,假如我們的這些先輩看到我們這個樣子來學習他們的話,恐怕他們也要忍不住要打我們板子的!
此非病情有如何的復雜,關山鍵卻是在于這些“偽中醫”,披著中醫的外衣,千病萬疾皆以一個“補”字了之,既浪費了患者的金錢和時間,同時也讓其喪失了治療疾病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是嚴重的損害了中醫學在廣大患者心目當中的形象,使他(她)們因此而再也不相信中醫,所以這些“補”醫實是中醫界的害群之馬,希望廣大患者能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仔細的認清這些醫中之賊的嘴臉,切不可為其所欺騙從而延誤了您的治療時機,甚至會對您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從宋代以來,醫生已經成為一種掙錢的行當。要掙錢,賣保健品最安全最來錢。所以,宋元以后,補法逐漸盛行,此風至今更盛。古代的醫生稱之為“工”或“疾醫”,是有技術的奴隸,他們一門心思治病,哪能有賣藥掙錢的份?宋代以后,仍然需要治病的醫生,但治病救人風險大,利潤小,“疾醫”之道式微,真正的醫學反而不能發達,這也在情理之中。
賣保健品,吃得人越多越來錢,這就需要吆喝,需要包裝。什么理論最通俗易懂?什么說法最讓中國的民眾入心入耳?那就是說你虧,說你虛。虛在哪里?講臟腑氣血最為恰當。你只要看看當下熱門的電視養生節目,聽聽清晨的收音機里的賣藥之聲,講的中醫理論大多如此。但是,臨床治病與賣保健品是兩碼事,這套理論不管用,至少不夠用。凡是補藥,是能與五臟理論相銜接的,而說到大黃附子,說到麻黃細辛,說到黃連黃芩,恐怕就難以用什么“虛”來說事了。還是要用六經,最好說方證藥證。但這些說法是醫生圈子的行話,這就是專業術語。
但是,現在很多的中醫,專業術語反而不太懂。《傷寒論》《金匱要略》有多少人去花功夫研究?最常用的經方雖然就百余首,能用的人也不多啊!于是,中醫學就成了一個脾虛腎虛、陰虛陽虛的世界,這樣的狀態,能不被人詬病嗎?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幾句話當今中醫無人不曉,無人不脫口而出。這恰恰成為當今臟腑辨證以及補益藥濫用的“理論根源”。但是,請大家注意清代醫家王旭高是這么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處受邪,其病則實!”在病的層次,在活生生的病人面前,醫生的想法就不象理論家想得那么簡單,人體的疾病不是一個“虛”字能夠概括,用方也不是一個“補”法能夠統轄。要不,《傷寒論》不會出方113首,《金匱要略》更不必論病二十五門!后世也不必總結出治病的八綱和八法。請見清代程國彭的《醫學心悟》:“論病之倚,則以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統之,而論病之方,則又以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盡之。”
《傷寒論》的方為何取效?其實質不是補,而是調。這個調,是因勢利導,是順勢而行,或汗,或下,或清,或溫,或活血,或利水……,總之,伺機而動。這個“勢”和“機”如何把握?要“觀其脈證”,要“隨證治之”。這個證,就是病機或病勢的外在表現,更是用方的證據,就是后世說的“方證”。
方證怎么來的?不是憑空想象而來,不是能背幾句“正氣存內”“邪之所湊”或者“補脾不如補腎”之類的話能想得出來的。方證的形成,靠長期的反復的實踐,是神農氏嘗百草而來,是伊尹輩反復調制而來,積累數千年的用藥經驗和生活經驗,方成數百個經典方證!
中醫學雖然與古代哲學有關系,但畢竟是一門治病救人的行當,也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方式,沒有很多的大道理可言,倒有許多實實在在的下手工夫。本草與針灸,各自有自身的應用規律,不是簡單地用某種理論可以概括或通融,我們要學習掌握本草和針灸,必須尊重和傳承前人留下的規范。對于當今的中醫師們,我們必須反復呼吁:回歸經典吧!那里,才有我們中醫的路!
本文來自:王曉軍 黃煌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 哲醫論壇 —— 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專家簡介:
于斌,醫師/藥師 雙職稱;兩屆 國醫大師 /親傳弟子; 哲醫八歸辨證法/創始人; 國家中醫遠程網診技術/研發師; 西藏崗堅藥師佛醫學 / 傳承人; 臺灣徒手筋膜及針灸技術/ 培訓 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遠程醫療分會/ 特邀專家
2003年跟隨國家首批國醫大師評選導師李俊德教授為師;
2007年拜師于上海同濟大學第一屆國家名老中醫顏德馨門下;
2009年至今先后修習藥師佛崗堅藏醫學,拜第三屆國醫大師王世民為師;
臨床經驗20年,首創“八歸辨證法”及哲醫網診技術。主攻糖尿病、癌癥、婦科、消化四大領域及各類疑難雜癥。
擅長范圍:
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消化:便秘/腹瀉、 胃腸頑疾、 胰腺炎、乙肝、膽囊炎、 肝 硬化;
婦科:閉經/崩漏、更年期、流產產后病、多囊卵巢、卵巢早衰;
癌癥: 宮頸癌、乳腺癌、肝癌、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白血病等。
雜病:頑固咳喘、結節、頑固潰瘍、痤瘡、痔瘡 、 抑郁 焦慮、 不孕不育;
專家在線/微信:bflzyb,權威方案;主攻十大疾病,短期見效:
癌癥、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焦慮、痔瘡、痤瘡、多囊閉經、甲亢結節、胃腸炎、肝膽病;
同仁堂/私人訂制:丸、散、膏、丹、湯——
調月經丸、千杯解酒丹、失眠安睡丹、補腎壯陽丸、減肥丸、子宮/乳腺調理丸、育精助孕丸、降三高丸、滋補膏方等;
——誠招養生、理療、美容機構加盟合作
聯系微信:bflzyb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