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戰爭二字,總免不了讓人心痛,雖說戰爭有利也有弊,能夠促進人類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但同時也能讓人類沒有了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單單八個字就能描繪出一幅慘烈的畫面。尤其是中國的20世紀,簡直就是水深火熱,在那100年中誕生了眾多的將領,為國家赴死者。
正文
譚秉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曾經和黃繼光,邱少云一樣,為大眾所熟知,是著名的志愿軍戰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戰士之一。在一九四八年的時候,譚秉云才正式參軍,初出茅廬的他很快就立下了三等功,由此,他的能力被上級們看在眼里,后來朝鮮戰爭爆發了。也就是1951年的夏天,在朝鮮戰場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英雄,作為抗美援朝的志愿軍,
譚秉云勇往直前。那是那一年的第五次戰役后期,以美軍為代表的軍隊利用中國軍人軍戰線太長的時機,出動大批專業化,機械化的部隊,想要斷絕我們軍隊的撤退之路,甚至還派出了當時美軍的裝甲部隊。當時譚秉云所在的27軍臨危受命,但是譚秉云并不是專業的反坦克作戰士兵,他只能憑著自己的經驗和當時的地形來判斷,幸好天無絕人之路,譚秉云發現了一個地形極其狹窄,只要能打壞一輛坦克,后續將會發生連鎖反應,接下來的部隊也不能前進。
礙于當時的武裝力量,譚秉云用的是手雷,使用的近距離爆炸,對于能否成功,譚秉云內心也是極其忐忑的,隨著坦克的到來,譚秉云和眾多的戰士也做好了準備。因為沒有反坦克武器,扔出去的手雷并沒有很好的效果,只是炸壞了坦克的表面。那個時候譚秉云內心極其著急,倘若這一次不能成功,那么接下來面對的很有可能是全軍覆滅譚秉云顧不上身上的傷,直接沖上了第二輛坦克,憑借著譚秉云的努力,終于將坦克炸毀了,但是他自己也被炸彈所波及。但是美軍憑借自己強大的武器,沒有咽下這口氣,更是派出的飛機,對高地進行了瘋狂的轟炸。
人肉又怎么能拼得過機器?戰士們很快就力不從心,不斷的有人犧牲,最后只有譚秉云一個人活下來了,但是他手里只有一把槍,三顆手雷了,救援的人根本沒有影子,只有他在苦苦的支撐,為了人民,為了任務,就這樣對峙了快十個小時。倘若是膽小之人,早就去見了閻王爺,但是譚秉云愣是憑著自己不怕死的精神,扛了過去。
戰爭結束之后,我們的志愿軍也回到國家,因為譚秉云的突出貢獻,還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接見,并且觀摩了國慶盛典,甚至在慶功宴上元帥們輪番向他敬酒,還去了婦聯,共青團等一些地方做報告。譚秉云的表現不光在中國受到贊揚,還受到了朝鮮領導人的最高接見。
退伍之后的譚秉云回到地方上工作。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初,常會看見一個老人拉著一個板車,上面還放著一個深色的木匣子,當人們看到他拉著個板車的時候,都紛紛躲遠了,因為他拉的是死人。每當他拉著木板車的時候,很多污言穢語都會流入這位老人的耳朵里,人們紛紛說他是下九流,但是這位老人當時是民政政局的副局長譚秉云,主動請纓,去了火葬場工作。
總結
人生苦短,每個職業都應該值得我們尊敬這位老人,放下世俗的低見,去認識每個人,這大概是只有在理想社會中的才會出現的場面,不過我們可以努力。雖然距離戰爭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是發生的事情卻不能忘卻,因為這背后是眾多家庭的付出,眾多老人們失去孩子,子女們失去家長。面對著他們的付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勇于挑起大梁,積極地投身于社會主義的建設之中,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利益去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舔狗”,要相信中國總有一天會成為世界強國,世界大國。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