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二次戰役全面打響的第二天。彭德懷總司令,把一封加密的緊急電文從朝鮮北部發往了北京。
這封電文內容簡短,但是彭總卻花了整整一個小時來寫,期間白紙多次被他的淚水打濕,不得不更換。
而北京方面接到彭德懷的電報之后,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一度猶豫要不要給毛主席看。最后還是周總理下定決心,推開了毛主席辦公室的門:“毛岸英同志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
電文內容
毛岸英,毛主席最大的孩子。他犧牲的消息,讓全國人民乃至是全世界人民都為之驚訝,因為在這之前,除了個別國家高層領導,根本就沒有人能想到毛主席會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朝鮮戰場上去,而且父子倆重逢也不過4年。
- 毛岸英自幼和毛主席分離,流離半生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妻子楊開慧生的兒子,也是他最大的兒子。
毛岸英
1922年,毛主席正在湖南領導展開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毛岸英便出生在這個動亂的年代。兒子出生,毛主席才匆匆地趕回長沙家中,見了自己骨肉一面后又投身到革命的事業里。
毛岸英整個童年里關于爸爸的記憶,只有“父親個子很高,在忙大事。”
1927年大革命因為國民黨叛徒的背叛而失敗,隨后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搜捕和屠殺共產黨。
當時跟隨著革命隊伍來到武漢的楊開慧為了躲避追捕,帶著當時年僅5歲的毛岸英以及小兒子開始東躲西藏,顛沛流離,最終輾轉回到了長沙。
毛岸英與母親楊開慧及弟弟的合照
1930年,湖南軍閥何鍵找到了躲在長沙的楊開慧。楊開慧、8歲的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一同被捕,關進監獄。
在監獄中,楊開慧自始至終都在為了革命事業作斗爭,不曾透露任何情報給反動派,后來在監獄里不幸犧牲。而這一切,都被毛岸英目睹。
他看到母親為了革命事業的奮斗,心中也埋下了革命的種子,他發誓自己長大以后也要搞革命,為母親、為無數共產黨志士報仇。
母親犧牲之后,年幼的毛岸英和兩個弟弟被外祖母保釋,出獄之后被送到了上海跟著自己的叔叔毛澤民生活。
可當時的上海形勢嚴峻,為了保護毛岸英三兄弟的安全,毛澤民把他們送到大同幼稚園。這個幼稚園是共產黨地下同志建立的,并且讓毛岸英用“楊永福”的假名字入學,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毛岸龍、毛岸青、毛岸英三兄弟
但是1931年,顧順章背叛了共產黨,上海共產黨大量的地下據點遭到破壞,幼稚園被迫緊急疏散。毛岸英三兄弟再度流離失所,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在這個過程中因病去世(也有不幸失蹤的說法)。
當時年僅9歲的毛岸英帶著弟弟毛岸青在上海街頭過著流浪的生活,還時刻面臨著反動派搜捕的威脅。
幸運的是,董健吾先生找到了毛岸英兄弟兩人。董健吾就是幼稚園的開辦者,他找到毛岸英之后,將他們收養在自己家中,可是卻引來妻子的不滿。
董健吾先生
1933年中共革命中心搬去了江西,上海黨員的活動經費一度中斷。董健吾妻子以此為借口把毛岸英和弟弟趕出家門,董健吾再次找回毛岸英兄弟。
- 毛岸英奔赴蘇聯十年,回國毛主席抱病迎接
1936年國內形勢進步一惡化,和日本的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經過深思熟慮,董健吾決定將毛岸英兄弟送走。
他聯系上了東北的李杜將軍,先是把毛岸英兄弟兩人送往歐洲,然后又在張學良的幫助下,把毛岸英和毛岸青送進蘇聯的兒童院里學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的毛岸英表現十分優秀,年僅14歲的他成為兒童院的少先隊大隊長。
1939年,17歲的毛岸英入團。
1941年蘇聯爆發衛國戰爭,毛岸英找到蘇聯軍隊的政治部副主任,要求參加戰斗。副主任應許,但是要求他先去軍校接受教育,學習更多軍事上的知識。在軍校度過兩年之后,毛岸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授中尉。
被授予蘇聯紅軍中尉時的毛岸英
1946年,此時已經在蘇聯生活了十年的毛岸英,終于等來了回國的時刻。當年蘇聯要派一隊醫護人員前往中國延安,毛岸英便跟隨著飛機回到了中國。
遠在中國的毛主席,早早就收到了蘇聯方面發來的消息。得知兒子終于要回來,毛主席十分高興。據當時的工作人員回憶,本來毛主席因生病茶飯不思,但是知道和自己分開十余年的兒子終于要回來之后,他的心情和胃口都好了很多。
蘇聯的飛機降落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更是不顧周圍人的勸阻,抱著生病的身體來到機場迎接。父子重逢,千言萬語都化作眼里的淚花。
1946年毛主席同從莫斯科回到延安的長子毛岸英合影
毛岸英回來兩天之后,毛主席就派他去學習種田,并且跟隨著其他同志一起在大食堂吃飯,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兒子而搞特殊待遇。對于自己父親的安排,毛岸英沒有絲毫怨言,從小就顛沛流離過慣了苦日子的他,早就能理解毛主席讓自己吃苦鍛煉的用意。
同年,中國國內解放戰爭爆發,毛岸英主動要求去往前線參加戰斗,但是中央軍委一致否決,只讓他在后方做行政工作。
經歷了艱苦的生活,毛岸英心中充滿了對革命事業的熱情。不管是在蘇聯還是回到中國,他都一直保持著上戰場的熱情。
雖然請愿參加解放戰爭無果,但毛岸英并沒有氣餒。新中國成立之后,他又主動申請去基層工作,最后當上一家機器廠的黨委副書記。
- 跟父親提出“走后門”,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戰場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初期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擊潰了韓國軍隊,把他們逼到了釜山附近。眼看著朝鮮半島就要被統一,美國不能坐視不理。
1950年9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登陸,展開了仁川作戰計劃。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美國軍隊,通過一場戰役就把朝鮮人民軍的整個防線打成兩截。
抵達朝鮮半島的美軍
面對美國和韓國的聯合進攻,朝鮮方面根本無力抵抗。潰敗之后的朝鮮人民軍不得不撤回到三八線附近,但是“聯合國軍”窮追不舍一路北上,戰火蔓延到了我國鴨綠江邊。
美國不僅公然越過三八線,還派出航母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撓中國收復自己的領土。當時國內參戰的呼聲很高,而美國對我國丹東地區的轟炸,成了中國人民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1950年10月,應朝鮮方面的邀請,中國中央軍委終于決定派出軍隊參加朝鮮戰爭。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中央軍委決定要派兵參加朝鮮戰爭之后,下發了全國指令,動員群眾積極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而當時在機器廠里的毛岸英接到消息之后,心中再次燃起了上戰場的熱火。
他處理好發動群眾的任務的同時,尋思著能不能申請調動去到志愿軍隊伍里工作,然后跟隨軍隊前往朝鮮。可當時的他已經是機器廠的副書記,就算申請調動,時間上也來不及。更重要的是,毛岸英擔心自己又會像解放戰爭一樣,申請上戰場被中央軍委駁回。
最終,毛岸英第一次使用了自己身為毛主席兒子的“特權”。他找到了毛主席,懇請父親給自己“開后門”。
毛岸英和毛主席說了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希望參加戰斗的意愿。毛主席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兒子敢于上戰場,而不是躲在志愿軍戰士背后享受榮華富貴。就這樣,“開后門”的事情解決了。
想要把毛岸英直接塞進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隊伍里,找總司令彭德懷是最合適的。有一天,彭德懷前來匯報志愿軍集結的情況,毛主席便留他一同吃午飯,并且叫上毛岸英。
毛主席(右)和彭司令(左)
期間,毛岸英提出了想要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想法,彭德懷總司令看向毛主席,想要征求他的意見。早就已經和兒子通好氣的毛主席表示:“這是你們叔侄倆的事情。”
彭德懷也是老人精了,聽到毛主席的回答之后,他就知道主席并不反對自己兒子加入志愿軍。毛主席讓自己留下來吃這一頓飯,應該就是給兒子“開后門”來了的。
老一輩人作風不墨跡,既然是要上戰場,這個后門開了就開了。于是彭德懷欣然應許,讓毛岸英跟隨他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浩浩蕩蕩渡江,直奔朝鮮戰爭。此時的志愿軍戰士們,根本就不知道毛主席的兒子已經在隊伍里面了。
在彭德懷的親自安排下,毛岸英作為司令部的秘書跟隨志愿軍入朝作戰。由于毛岸英是主席的兒子,出于大局考慮,當時中央軍委隱瞞了他的身份。志愿軍里面除去司令部的幾個司令員和參謀知道毛岸英的真實身份外,其他人都以為毛岸英只是一個普通的志愿軍戰士。
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戰場之后,很快就發動了第一場戰役。
戰斗
同年10月25號夜晚,在彭德懷總司令的指揮下,志愿軍戰士發動突襲,“溫井戰斗”打響。作為志愿軍入朝之后打響的最早的幾個戰斗之一,“溫井戰斗”的目的是為了阻擋聯合國軍繼續逼近鴨綠江的步伐,同時也是為了破壞美國第八集團軍的右翼部分。
志愿軍趁著夜色突襲美軍,順利攻占溫井首戰告捷。而美國方面還沒有意識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
不過由于對于敵軍兵力的錯誤估計,志愿軍戰士過于謹慎,錯失全殲敵人的機會。雖然這一次戰役沒有達到破壞美國第八集團軍右翼的戰略目的,但是把美軍打退奪取溫井,也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朝鮮北部的戰局,為志愿軍謀劃第二次戰役打下了基礎。
1950年11月份,正當中國人民志愿軍處于第二次戰役期間時,一件震動整個中國的悲劇發生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這件事情指的是什么。
- 美軍飛機轟炸志愿軍司令部,毛岸英為搶救機密文件犧牲
1950年11月24日,朝鮮戰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了“圣誕節攻勢”,力求實現之前夸下美軍可以在圣誕節之前,結束戰爭回家吃飯的海口。
美軍發動“圣誕節攻勢”
自此,中國人民志愿軍進入朝鮮之后的第二次戰役全面爆發。11月25日清晨時分,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彭德懷坐鎮司令部指揮所,親自給前線各個戰斗部隊下達作戰命令,用“誘敵深入,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方針,把“聯合國軍”的攻勢打回去。
此時的彭司令,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合眼了,當他把所有的作戰命令都發出去之后,終于可以休息一下。
在制定下一步作戰計劃之前,彭德懷躺在司令部里小小的行軍床上,很快就睡著了。而此時在司令部指揮所里面的人還有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和一眾參謀,當時毛岸英正坐在彭德懷旁邊審閱加急電報文件。
彭司令前線視察戰情
彭德懷睡下之后,司令部里再沒有多余的聲音,四周靜悄悄的,在戰場上難得有這樣的寧靜時刻。然而,隨著一陣“嗡嗡嗡”的飛機轟鳴聲傳來,司令部的寧靜被打破了。
此時是25日上午7時左右,敵軍的飛機從中國人民志愿軍位于朝鮮北部大榆洞附近的司令部上方飛過。里面的參謀們都不約而同地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仔細傾聽自己頭頂上方飛機的動靜。
很快,美國飛機的轟鳴聲逐漸遠去,司令部里的人都松了一口氣。看來這些飛機應該是在執行飛行任務,往北邊去了。
指揮所里的參謀沒在意美國飛機從頭頂飛過的事情,但是在司令部防空洞口執勤的戰士成普卻有了不好的預感,他覺得美國肯定不會隨便就派出飛機從南邊飛過來,他擔心美國的飛機從高空中看到了自己這邊的地面目標,然后折返回來轟炸。
美軍飛機
指揮所里還有毛岸英和彭德懷司令,于是成普匆匆忙忙跑到指揮所里面,把正在睡覺的彭德懷叫了起來:“彭總,美國的飛機來了,趕快進防空洞!”
剛睡下沒多久的彭德懷被吵醒,正憋著一肚子火氣,他板著老臉沒有好氣地回嗆成普:“著什么急,那么怕死啊?”
彭德懷本身脾氣就火爆,這一點成普是知道。所以被彭總嗆聲之后,他也沒敢再說話,生怕被罵。這個時候,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副司令員洪學智也趕到了指揮所。
原來他在防空洞里面也聽到了美國飛機的聲音,特地過來催促指揮所里的人趕快回到防空洞避一避。眼看著副司令員都過來下令收拾東西轉移到防空洞里去,彭德懷再不樂意也沒轍,就這么被警衛員給架到了防空洞里。
25日上午11時,毛岸英和其他幾個參謀正在指揮所的木屋里搶救早上撤離時沒帶走的機密文件。這個時候,有4架美國的飛機從司令部上方掠過,毛岸英4人趕緊撤出木屋。飛機并沒有轟炸。
等飛機過后他們又返回木屋,可是這時又有4架飛機突然出現在司令部上空,并且投下了百多枚的凝固汽油彈,汽油彈帶著呼嘯聲轉瞬即至。
美軍飛機投彈
在木屋里的參謀直沖出來了兩個,還剩余兩人在里面,隨后劇烈的爆炸和高溫瞬間點燃了指揮所的小木屋,里面的人已經沒有逃出來的余地了,不多時那間木屋便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看著熊熊大火,彭德懷著急地大喊:“里面還有誰沒有出來?”
“岸英還在里面!”
也不知道是誰答的這一句話,仿佛冰水一般直接澆到了在場所有人的頭上。這個時候,他們才想起來要趕緊滅火救人。
經過一番努力之后,大火被撲滅了。看著一片焦褐色的土地,彭德懷一行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灰燼里面有兩具被燒得不成樣子的尸首,其中一個尸首的手臂上,有一塊依稀可辨認的蘇聯手表能證實死者生前的身份——正是毛岸英。
毛岸英舊照
看著毛岸英的遺體,彭德懷久久說不出話來,不僅僅是為了毛岸英英年早逝感到悲痛,更是為毛主席而傷心。整個司令部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但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撤離,避免美國飛機再回來一次。
到了新的指揮所之后,彭德懷找參謀要了一張紙,他要親自起草電文給毛主席匯報這件事情。
- 毛岸英的犧牲電文,彭德懷寫了一個小時
下定決心要給毛主席匯報之后,彭德懷帶著悲痛的心情展開白紙,準備寫電文。
可是看著面前的白紙,他卻遲遲下不去筆。毛岸英的犧牲電文加起來一共也不過百來字,但彭德懷前前后后寫了一個小時,他不知道要怎么和毛主席說這件事情。
彭德懷司令
這份電報發回北京之后,一直被收藏起來,直到去年11月的時候,才在央視一檔紀錄片上被公開。
電文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軍委、高賀
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后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志司”
電報的加密等級是AAA,而遠在北京中南海的中央軍委接到電報之后,立刻就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的內容只有一個:要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毛主席,什么時候說?誰來說?
眾人商量了許久都沒有結果,最后只能把目光看向了周總理。長痛不如短痛,周總理當即決定要把消息告訴毛主席。
散會之后,周總理在會議室里坐了許久,平復好心情之后才走到了毛主席的辦公室,把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告訴他。毛主席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之后,心中悲痛難以言表。
毛主席和兒子毛岸英
當時在場的除了毛主席和周總理外,還有幾個護衛員,其中一個叫做李家驥。
根據他回憶,當時毛主席強忍著眼淚,下意識地拿起香煙要抽,但是突然又放下了。過了一會之后,毛主席回過頭又想要點煙,但是他在自己身上的口袋翻來翻去,都沒有找到火柴。其實那一盒火柴,就放在毛主席面前的桌子上。
看到毛主席手足無措的樣子,周總理和幾個護衛員再也忍不住淚水。而毛主席也淚眼汪汪,沒有讓人看出來他在哭。
毛主席和兒子毛岸英
但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心里最悲痛的人其實就是他,那畢竟是他最親愛的兒子。而且毛主席和兒子自幼就分離,4年前好不容易才重逢,現在卻天人兩隔了,其中悲傷可想而知。
收拾好自己的情緒之后,毛主席說:“戰爭嘛,總是會有人犧牲的……岸英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不能因為是我兒子,就把他犧牲當做是天大的事。”
面對自己兒子犧牲的事實,毛主席用極其堅韌的毅力從喪子之痛中走了出來,把自己兒子的犧牲看作是普通志愿軍的犧牲。既然上了戰場,犧牲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得知毛主席的話之后,彭德懷濕了眼眶。
雖然他沒能親眼目睹毛主席得知兒子犧牲之后的神情。但作為一個跟隨著主席征戰多年的將軍,彭德懷仿佛能看見接到這份電報之后的毛主席會有多傷心。
所以當毛主席以“只是一個普通戰士犧牲”的眼光去看待毛岸英死在戰場上這件事情的時候,彭德懷這個鐵血漢子也繃不住了。
- 后記: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毛岸英同志之墓
毛岸英犧牲后,中國人民志愿軍把他的遺體埋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新中國成立之后,很多人都建議毛主席把岸英的遺骸運回國內。但是毛主席都拒絕了,在他的眼里兒子為了朝鮮和中國的和平而犧牲,是一位忠義之士。讓自己的兒子在朝鮮土地上長眠,看著這片他曾經守護過的土地恢復和平慢慢變得繁榮,也算是了了岸英的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