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壯舉完成以后,中原和華中兩個野戰軍直逼國民黨心臟,這讓國民黨方面大驚失色。
于是抽調重點兵力在徐州一線布防,想要正面戰場上再和解放軍較量一次。
據統計,當時整個淮海戰場上,國民黨一共投入了80多萬精銳兵力。
可結果他們卻輸得很慘,不但戰略意圖完全失敗,連自己的王牌兵團總司令也被解放軍俘虜。
只不過這個被俘的司令運氣不錯,不但順利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后來還成為了我黨的政協代表,經常在主席臺上發言。
一次活動中,他正在臺上講話,忽然臺下有個身穿軍裝的人一臉不爽的憤然離席。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兩人之間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佃農出身的鐵血將軍
現如今湖北的紅安特別出名,是中國赫赫有名的第一將軍縣,新中國歷史上,光是從紅安走出來的將軍就有223位。
可在清末民國的那個年代,紅安地少人多,無數的老百姓都掙扎在生死線上。
劉昌毅就是這些貧苦人民中最普通的一員。
劉父劉母都是當地最老實本分的佃農,依靠著種地獲得的一點微薄收入,勉力養活著大大小小九個孩子。
這讓從小就沒有吃過飽飯的劉昌毅懂事的非常早,剛能拿得起鋤頭,他就已經開始跟著干活了。
可在地里面刨食吃太難了,所以父母咬牙安排劉昌毅去學習裁縫手藝。
之所以這個好事情能夠落在劉昌毅的頭上,還是因為他曾經讀過3個月的私塾,多少認識一些字。
剛跟師傅學習的時候,劉昌毅特別的認真,想著要多掙些錢好改善家里的窘境。
可結果干了好幾個月他不但沒有掙到一分錢,很多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飽。
這讓劉昌毅的心中非常的憋屈,開始冒出了其他的念頭。
十五歲那年,劉昌毅聽人說附近有一支紅軍隊伍要擴軍,于是他二話不說約了家鄉的幾個好友,一起參加了革命隊伍。
別看當時的劉昌毅年紀不大,可膽子確實不小,不但敢硬懟招兵的干事,而且還敢找老兵要煙抽。
當然劉昌毅沒有忘記自己當兵的初衷,每一次部隊訓練的時候,他總是練得最刻苦,也是最認真的。
這讓劉昌毅很快的就冒出了頭,成為了新兵里面第一個當上排長的人。
到了17歲的時候,劉昌毅已經成為了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不但加入了共產黨,而且還參加了所有的反“圍剿”作戰以及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劉昌毅進入了大名鼎鼎的三八六旅擔任偵察科科長。
因為每一次都能夠出色的完成上級交予的任務,所以劉昌毅很快的就被委以重任,成為了太行第三軍分區的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到了抗日戰爭后期,劉昌毅更是一個人帶領自己的隊伍前往了豫西地區,在日寇的眼皮子底下開辟出了一大塊抗日根據地。
只可惜后來延安的黨中央為了不引起內戰,讓劉昌毅主動從中原地區撤了出來,將這一片成熟的根據地拱手相讓。
可這種為了民族大義放棄個人得失的行為,不但沒有換來國民黨政府和談的誠意,反而讓他們更加的咄咄逼人。
于是國共雙方爆發了內戰。
當時已經在中原成功突圍的劉昌毅所部成為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多次被國民黨軍隊調集重兵圍剿。
可每一次劉昌毅所部都能夠巧妙的脫身,并順手狠狠給敵人來一下陰的。
這把國民黨圍剿部隊氣得夠嗆,后來干脆懸賞五萬大洋想要拿下劉昌毅的人頭。
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的,一直到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的時候,他依舊還是敵人最為頭疼的對象。
活捉地方總司令
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國民黨方面的劣勢越來越明顯。
尤其是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站穩腳跟以后,國共雙方的攻守局勢徹底發生了逆轉。
這可不是蔣介石以及國民黨高層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們召開了高層將領會議,討論如何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取得先機。
當時國民黨幾大“剿匪”總司令都參加了會議。
有“小諸葛”之稱的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還提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守江必守淮”。
雖然說的很好,但白崇禧的心中也非常的明白,這場仗不好打。
所以后來蔣介石想要任命他為戰役總指揮的時候,他找各種借口推辭掉了。
無奈蔣介石只好讓徐州的“剿匪”總司令劉峙擔任戰役總指揮一職。
可以說,從劉峙上任的那一刻,這一場戰爭國民黨就已經失敗了。
這實在是因為劉峙這個人除了排除異己,溜須拍馬以外,別的本事基本上沒有。
他能夠被蔣介石所倚重,靠的就是不斷的送錢以及滑溜的嘴上功夫。
果不其然,在劉峙的胡亂調動之下,本來就漏洞百出的國民黨防線更加的混亂了。
尤其是黃百韜兵團被全殲以后,國民黨方面更加的顧此失彼。
此時的劉峙完全方寸大亂,除了不斷把部隊召回來死守徐州以外,他再也沒有別的辦法可用。
如此昏招迭出讓中原野戰軍大喜過望,瞅準時機重兵圍剿黃維所帶領的第12兵團。
國民黨第12兵團可不簡單,全軍裝備的幾乎都是美式軍械,號稱是國民黨內部最能打的一個兵團。
但就是這個最能打的兵團,卻在雙堆集被我軍層層包圍。
在激戰半個多月之后,整個12兵團遭遇切割全殲,黃埔一期出身的兵團司令員黃維也在逃跑的時候被劉昌毅的部下抓住。
好笑的是黃維被抓以后還挺不服氣,說解放軍不按照套路出牌,要是正面對抗的話,他是絕對可以戰而勝之的。
這樣幼稚的話語讓劉昌毅直接無語了,這樣的人竟然還能夠成為兵團司令員,國民黨也真的是大勢已去了。
再相逢的不滿與和解
其實黃維這個人還是有點真本事的,不然也不可能被蔣介石委以重任。
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黃維打過不少的硬仗,沒有丟中國軍人的臉。
他可以算是國民黨內部比較少有的恪守底線的職業軍人。
只可惜此人從上學的時候就有些固執,打仗也比較死板,因此不少同僚都稱呼他為“書呆子”。
在被俘以后,黃維接受了戰俘管理所的改造。
一開始黃維也是很不配合的,想著要早死效忠黨國。
在這種自暴自棄的境況下,他患上了極為嚴重的結核病。
我軍的醫療人員并沒有因為他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就對他不聞不問,而是積極的為他治療。
這樣無私的舉動讓黃維的心里面慢慢的受到了感動,開始主動配合了起來。
尤其是新中國最困難的那三年里面,戰士們經常吃草根野菜,但他的伙食基本上頓頓不離肉。
將心比心之下,黃維徹底被感動了,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1975年年底的時候,他獲得了特赦,被黨中央安排到了政協里面去工作。
這期間黃維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著老家的人民在新中國徹底翻身富裕了起來,黃維高興的同時心里面五味雜陳。
因為工作當中任勞任怨,而且還反應了不少國民黨內部機密的事情,所以黃維也慢慢受到了褒獎。
1983年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他更是被選為了政協常務委員。
當時已經是開國中將、廣東軍區副司令員的劉昌毅將軍也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
只不過他當時坐在臺下,而曾經是自己階下囚的黃維卻坐在臺上。
這讓劉昌毅的心里面不是個滋味,于是憤然起身就想要離開。
黃維也是看到了劉昌毅的身影,見“老朋友”臉色不對,他自然明白是因為什么。
于是快步走過來拉住了劉昌毅的手,聲音誠懇的說起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最后黃維笑著說道:“我還真的要多謝謝你,要不是你的幫助,我怎么可能站到人民的一邊,努力的為人民服務呢?!?/p>
黃維的真心話讓劉昌毅的心中的不滿瞬間就煙消云散了,兩個人拉著手會心的大笑了起來。
這件事情也讓兩個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黃維去世以后,劉昌毅還專門讓人去送了花圈。
結語:
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我軍將領大多都是直性子,有什么就說什么,黨性是非常強的。
但同時他們的心胸也是非常開闊的,為了祖國和人民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劉昌毅如此,其他的革命先烈們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他們如此不計個人得失的全身心付出,才讓新中國可以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快速的發展起來。
當然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像黃維這樣浪子回頭的人也是出了不少力氣的。
很多時候選擇錯了不要緊,只要能夠及時的改正過來,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