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只是去菜市場買點辣椒和肉,到家就變成了一盤“辣椒炒肉”了?飯店老板估計也沒料到,有天搶生意的不是同行,而是菜市場這些代炒“老板”。這到底是要卷成什么樣了?
你買菜,我幫做,收費10元起!
不想點外賣,也不想下館子,畢竟大部分都是預制菜,就算是“鍋氣”預制菜也能整出來。
預制炒飯
菜市場也是把代炒服務卷到家了,你負責買菜,我負責加工以及出爐就好。
有服務就證明有需求!
代炒客群,都是一些下班很累的上班族,不想花時間做飯以及洗碗,但又沒能力請保姆,或者比較忙的職場寶媽,還有一些手腳不麻利的老人群體等。
又懶又想吃點對健康有利的,只能說現在的人越來越“懶”了,因為懶,才能促成很多新的“經濟業態”,就像外賣“橫空出世”一樣。
“代炒菜”悄然興起
6到10多元的加工費
根據央視新聞公開信息顯示,在上海浦東永泰路一菜市場,已經有幫忙代炒的服務,一般炒一個素菜是收費6元,復雜一些的葷菜小炒,一個菜就10多元。
消費者自己買的新鮮食材,現場代炒,口味還能按你的喜好來定,下多少鹽由你決定。
加工費:素菜為6元,半葷半素8元,小大葷菜15元,大葷菜20元!
也就是說,只要花6至20元,便可代勞住一餐!
這種“私人定制型”代炒,妥妥的“民間米其林”啊!
圖源:央視新聞
如果像代炒一些硬菜,什么雞鴨魚等,代炒檔口還能給你“加料”搭配。
上海果然是“魔都”,又一次走在了餐飲的前沿。
不光在上海,這種廚師代炒服務也在浙江、江西、廣東等省的菜市場也出現了。
你要是有空,你還能在現場看著全程,從摘菜、洗菜到炒菜等流程,你都看得一清二楚。
當然,這種模式也是有爭議,有網友說出了真相:
明明很多人是不想洗碗洗鍋掃灶臺,吃飯10分鐘,前后收拾1小時。
食材自己買的,不會吃到“淋巴肉”。
吃自己買的放心菜,可以自己帶包裝盒,避免塑料外賣污染。
但像一些海鮮肉類,存放時間太久,容易變質,如果炒完之后,回到家也要及時吃掉,不然味道就不好吃了。
網友關心的也無非是衛生問題,但一般菜市場的餐館,在衛生這塊是有相關部門監督的,這倒是問題不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食用油,大家擔心老板用的會不會是地溝油之類。
等代炒經濟形成一定規模,相關的條例估計也會出來了。
其實很多發達國家的打工人,一日三餐還真是如同“零件組合”一樣。
就像美國都是吃快餐,英國的白人飯簡單到不忍下嘴,日本就有壽司,韓國則是泡菜泡面。
對比之下,我國八大菜系,哪怕周末休息,不想做飯,去下個館子,也能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
海外很多留學生,出去久了,懷念中餐的比比皆是,回國都要瘋狂炫飯,中國胃是改不了的。
想吃頓火鍋,有海底撈、巴奴、小龍坎等,吃個燒烤,有夸父燒烤等。
若想吃個經濟版的快餐,可以去吃個老鄉雞,再不濟還有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隆江豬腳飯、砂鍋菜等,咱就是說,這些不香嗎?
預制菜開始不景氣了
頭部企業財報不樂觀
預制菜已經發展到很多人認不出來的地步了,不是不能吃預制菜,偶爾吃沒問題,但長久吃,對健康肯定也不好,而且味道上也沒有現炒的香。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飯館,掛羊頭賣狗肉,即便是預制菜,價格也賣的也很貴,比現炒的大排檔還貴,一道30到50元都敢賣!
什么沙拉、梅菜扣肉、剁椒魚頭、面包冰淇淋、排骨玉米湯等菜都可以預制,20分鐘出6個菜還真不是吹牛。
快餐店如漢堡、披薩等,半預制或者全預制早已不是秘密。
但現在一些火鍋店、燒烤店的腌制肉類、肉丸子、蝦滑等,大部分也屬于預制菜的即配品范疇。
要說把預制菜賣出“天價”,那還得是山姆超市,逛過的都知道,什么水煮酸菜魚、佛跳墻等,就快能湊齊八大菜系的菜了,在貨架上等待“中產們”買回家加熱。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武漢市民在山姆買到了鹵菜拼盤,以為是新鮮鹵菜,沒想到是預制菜!價格還不便宜,69.元1盒!
即便是開在商場的高級西餐廳,也有提前腌好、配好調料的即烹食品,如牛排等,廚師只需要簡單煎一下,撒點調料就能端給你吃了。
喝個早茶也是,蝦餃、奶黃包、核桃包等,都是加熱就能吃的預制菜食品,但消費者能理解,現場做完包子,顧客都走了。
一些日料店耳朵小菜,像海藻絲、芥末海螺片,金槍魚罐頭等,都是即時產品,屬于一打開就能吃的預制菜。
不過,今年的預制菜市場也是越來越不景氣了,根據各大預制菜“巨頭”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便一目了然。
根據味知香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分析得出,第三季度營收為5.11億元,同比下滑17.5%,凈利潤為6772.45萬,同比下滑36.83%。
根據安井食品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分析得出,第三季度營收為110.77億元,同比增長7.84%,凈利潤為10.62億,同比下滑6.87%。
根據春雪食品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分析得出,第三季度營收為18.04億元,同比下滑13.93%,凈利潤為238.45萬,同比下滑88.64%。
利潤不漲反跌,可以說預制菜的錢越來越難掙了!
這幾年,預制菜是資本的“香餑餑”,很多資本紛紛擠進這條賽道,但卻高估了國人對預制菜的接受程度。
以前是暗著來,當明著來,大家就不買單了!現在預制菜可以說跟過山車一樣,已經開始在緩慢降落了。
餐飲代加工模式早已出現
海鮮加工惹了不少爭議
其實這種模式,在很多沿海城市早已經有了,那便是海鮮代加工。
眾所周知,去海鮮飯店吃一頓,不得花幾千元起,還不能吃飽。
有人就干脆自己買海鮮,一般海邊景區都有代加工海鮮的餐館,也收加工費,但有些海鮮加工費比買海鮮的費用還高。
花五六百買海鮮,還要給差不多海鮮一半費用的加工費,這到最后累計算起來,簡單一頓也要1000多元,跟去海鮮餐廳吃貌似也沒啥區別?
而且,部分加工海鮮的大排檔,后廚藏有很多貓膩,缺一只蝦,少一只蟹都是很常見。
甚至還有一些不良商家“貍貓換太子”,把顧客買來的新鮮海鮮掉包成不新鮮的海鮮,或者換成小一些型號的海鮮。
就算是有意見,商家也會解釋是螺類和蝦類煮熟會自動縮水,因為加工次數也就一兩次,所以很多消費者只能啞巴吃黃連了。
久而久之,很多海邊游客、消費者就有了心理防范,有些還會在海鮮里做記號,比如專門少掉一只龍蝦腳,甚至砸龍蝦等。
或給自己的海鮮拍個照,等上桌的時候一一核對,有沒有“缺胳膊少腿”?
但這種現象估計不會在10元代炒這里發生,畢竟這真的只是純粹的炒點菜而已,所以,老板賺的也是手工費。
若想吃熱氣騰騰的,那還得是自選砂鍋菜,行選菜,然后讓餐館廚師給你煮好,便宜又實惠,還新鮮,填飽肚子的同時,不是預制菜,美味和健康同時兼得。
代炒代加工不完美!難道就沒有新鮮的菜系嗎?
其實也是有的,如這兩年的餐飲黑馬“砂鍋菜”!主打一個現場點單,現場制作,太下飯了!
秋冬季餐館爆款
現點現煮的砂鍋菜
去年,砂鍋菜突然火起來!
隨后,各地的砂鍋菜也紛紛被打卡了,像潮汕砂鍋粥、云南砂鍋米線、貴州砂鍋米線、川渝砂鍋飯等。
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降溫,帶著熱氣的砂鍋菜又火了起來。
連鎖餐飲界的“巨頭們”也不甘落后,紛紛擠進砂鍋菜賽道,有些還改變自己的定位,以前的小鐵鍋都“變臉”成為砂鍋。
如,稻掌柜、老鄉雞、和府撈面、袁記云餃、蛙小俠、桃娘下飯小火鍋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砂鍋爆款”來吸引顧客:
各種油潑虎皮肘子、砂鍋酸菜燉骨頭、砂鍋蘿卜牛腩、港式牛腩煲、東北醬龍骨煲、重慶肥腸雞煲、砂鍋麻婆豆腐、水煮肥腸魚煲、全家福三鮮煲、鮮番茄牛腩煲、砂鍋紅燒肉......
冒著熱氣的砂鍋菜,一上桌就香氣撲鼻,整個餐館都是香味兒,再加上濃稠的醬汁,冬天里吃上一口,全身都暖洋洋的。
根據紅餐網公開數據分析得出,截至2024年10月21日,全國做砂鍋菜的企業已經超過了7.8萬家,而今年新注冊的企業,就有1萬多家,近5年復合增長率為4.5%。
不管是自己做飯還是下館子,還是找代炒服務,都是為了喂飽自己的胃。
有人享受下廚的感覺,就不喜歡點外賣以及下館子,有人喜歡點外賣,是工作太忙,太累,把時間留做更重要的事,或者短暫的休息。
總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在吃飯這件事上,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符合自己的條件就好。
你怎么看待菜市場的代炒服務?你覺得以后這個規模會越來越大嗎?請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