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警
通過信號優化機制、 惡劣天氣保障機制等
不斷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南昌市老城區第一條“感應式綠波”
南京東路(上海北路-京東大道)
正式上線!
為了提高路段的通行效率,切實增強市民的出行體驗,南昌交警積極行動,對信號燈控制進行智能化升級,應用感應綠波控制技術,充分發揮交通檢測器的數據實時采集優勢,進一步提升綠波效果,老城區第一條“感應式綠波”-南京東路(上海北路-京東大道)正式上線!
比綠波還聰明的感應式綠波
綠波是指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當規定好路段的車速后,計算車輛通過某一路段的時間,再對各個路口的紅綠燈信號進行協調,要求信號控制機根據路段距離,把該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做相應的調整,這樣一來,以確保按照規定的速度行駛的車流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能夠連續通過。
簡單地說,綠波就是,當你按照規定的車速開車前進時,如果在一個路口遇到的是綠燈,并且保持這個車速繼續前進,那么你接下來經過的綠波帶上的所有路口都是綠燈。
感應式綠波巧妙地將綠波協調和感應控制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是在保證整體協調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單點的流量變化,適時地調整自身各方向綠燈時間的信號控制模式。
通俗的講,感應式綠波控制整體上屬于綠波的范疇,局部上還在自適應著一些變化,它可以讓交通更加智能。
那么感應綠波具體是怎樣應用的,
其具體應用產生了怎樣的優化效果呢?
接下來
就以南昌市近期新增的南京東路感應綠波為例
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南京東路現狀概述
南京東路是老城區東西向主干道之一,其中(上海北路-京東大道)路段全長2.7公里,共計5個信號控制路口。沿線平峰時間段車流量適中,路面干擾較多,現狀平峰時段(9:00-16:30)采取雙向綠波協調控制。但是在固定式綠波方案控制模式下,部分路口交通流離散會產生一定的綠燈損失,且受路段干擾影響,綠波協調效果不佳。
感應式綠波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南昌交警基于流量檢測數據,將現狀固定式綠波控制方案升級為感應綠波,進一步提升綠燈利用率、綠波穩定性及可靠性。
為保證綠波協調穩定性,沿線5個路口根據非協調相位檢測到的實時過車數據,動態調整信號配時,增加協調相位的綠燈時長,從而達到提高路口綠燈利用率、提升綠波協調帶寬的效果。
實施效果
南京東路沿線路口實行感應式綠波控制模式后,系統根據非協調相位車流量變化實時匹配綠信比,減少非協調相位綠燈損失,增大了協調方向的綠信比,綠波效果穩定性及可靠性大幅增強,通行舒適度進一步提升。
①停車次數和行程時間雙降。通過分析優化前后數據,運行感應綠波方案后,綠波帶寬每周期平均增加5-10秒,雙向均可不停車連續通過,停車次數平均下降3次,干線整體通行平均速度提升91.3%,行程時間下降48.7%。
優化前后西向東實地巡檢對比
優化前后東向西實地巡檢對比
②路段擁堵指數下降。通過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南京東路雙向擁堵指數均下降,優化后南京東路(上海路口-京東大道口)路段雙向平峰擁堵指數較優化前下降5.61%。
▲我們將致力于打造更強的微信平臺(違章查詢、駕駛記分、互動交流)
▲您的支持點贊就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