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科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左琴科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左琴科幽默諷刺作品集》《青春復返》《一本淺藍色的書》《日出之前》。
他的小說無論短篇還是中篇都是以幽默、諷刺的筆調展示社會的真、善、美、丑與惡,使人們在笑聲中深思并引以為戒。
如果說契訶夫、果戈里是沙皇俄國時期的杰出批判現實主義人物,那么,左琴科則代表了蘇聯時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猴子奇遇記》
《猴子奇遇記》發表于1946年,也就是這部作品給左琴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他被當時斯大林直接批判。
故事說的是衛國戰爭時期,某市遭遇敵軍的轟炸,城市動物園的動物都被炸死了,只有一只猴子活了下來。為了活命,猴子逃出來動物園,因敵機轟炸離開動物園來到市郊,被一位過路的軍車司機撿到,帶回市內。
后來猴子趁司機辦事的時候,溜走了,來到了街上。它很想吃東西,但在“合作社商店”,沒有錢,沒有“糧食供應證”,是啥也吃不到的。于是,它便“襲擊”了售貨員,搶了一些胡蘿卜。
隨后人們急忙奔到街上抓猴子。隊伍里有大人,有小孩,有警察。一只狗也參加了進來,但就在它眼看要咬住猴子的瞬間,猴子跳上了一道圍墻,并用胡蘿卜猛揍了一下狗的鼻子。反正猴子經歷了種種奇遇,被折騰疲憊不堪。最后被一位熱愛動物的小學生阿廖沙所收養,在阿廖沙的教育之下,曾經活蹦亂跳、不懂規矩的猴子從此變得溫順、可愛、聽話。
在這部小說中,左琴科用滑稽幽默的筆致描繪了一系列戰時日常生活細節,揭示了當時蘇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消極、陰暗現象,對匱乏的物質生活、人們的鄙俗行為和畸形心態作了暴露性的勾勒,并讓猴子評說和嘲諷這些社會現象。
正因為這種揭露和批判,引起了統治者的不滿,與當時一心要強化權力的思想和路線不符,結果左琴科不僅被開除了作協,還撤銷了一切待遇。不過這背后的實質是卷土重來的專制和強化以及個人崇拜。
卷土重來的專制社會和個人崇拜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是新的一切,他們將同一切舊社會和舊制度告別,剝削、奴役、壓迫也將徹底改變,俄國人的命運將迎來改變,他們把過去與將來用一道鴻溝隔開。
為此,他們百般警惕,唯恐把過去的東西帶進他們的新天地,他們為自己制訂了種種限制,要把自己塑造得與父輩迥異,他們不遺余力地要使自己面目一新。但實際上俄國人很快就走上了老路。
其實,他們用舊社會的暴力革命推翻了舊社會和舊制度,然而長期的專制并沒有讓他找到一條真正來實現法治和自由的現代化道路。相反,舊社會和舊制度的感情和思想延續了下來,他們甚至是依靠這一切領導了這場摧毀舊制度的大革命,還利用了舊制度的瓦礫來建造新社會的大廈,盡管他們并不情愿這樣做。但現實的讓他們只能這樣做。
而接下來新經濟的政策又讓新的社會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最終強勢人物的登場,將新社會重新帶入了到了一場暴力和恐怖之中。剝削、壓迫和奴役接踵而來,專制再度強化,并演變成了一種極權。
權力滲透到了社會一切生活中,每個人都被監控起來。監控所造成的恐懼也無所不在。而且,這不再是一種尋常的恐懼,而是特殊性質的恐懼,即更具普遍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最終會造成個性的毀滅和創造力的貧困,“幾代蘇聯知識分子受權力的束縛,機械地服從命令,以致陷入無能為力的絕境”。
個人崇拜甚囂塵上,統治者的權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全國所有人對統治的迷信達到的程度,令人想起過去對古代希臘國王和羅馬皇帝的頂禮膜拜,所不同的是現代有科學技術無限發達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左琴科是當時少有不迎合的作家之一。當時所有人都在歌頌偉大和贊美,整個社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贊美和稱贊,唯獨左琴科不愿意同流合污。
本文參考文獻:
左琴科.《左琴科幽默諷刺作品集·猴子奇遇記》
冀元璋.《左琴科的創作與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