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太空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技術,無疑是當前的尖端技術,全世界僅有中美俄三國掌握。
不過三國在對接時間上,卻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美國對接一次需要長達28小時。
俄羅斯則不斷刷新最快紀錄,如今更是僅需3小時,就能讓航天員從飛船進入空間站。
那我國剛升入太空不久的神十九,對接時花費了多長時間呢?
俄美差距明顯,側重點各有不同
作為最早建立空間站的國家,俄羅斯在飛船對接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積累。
這也使得他們有能力、有想法縮短對接的時間,并從2013年開始不斷刷新該紀錄。
2013年以前,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時間基本都在2天左右。
可當年發射的“聯盟TMA-08M”載人飛船僅6個小時,就將三位宇航員送入了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還要得益于他們的快速對接模式。
本來俄羅斯飛船至少要繞地球轉34圈,才能與空間站進行對接。
可使用該模式后,飛船繞地球旋轉的圈數被縮減到四圈,時間也從原來的2天降低到6小時左右。
自此之后,俄羅斯飛船便不斷地將該紀錄一點點刷新,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可以在3小時左右就完成對接任務。
速度快也意味著風險高,一旦操作過程中出現一點誤差,就可能導致難以想象的風險。
可以說,俄羅斯不斷刷新對接時間紀錄的背后,是科學家們精準無比的測算和豐富經驗帶來的自信。
未來隨著“太空旅行”概念的逐漸興起,俄羅斯的快速對接模式,恐怕會交出更為驚艷的成績。
最近幾個月,美國宇航員滯留國際空間站的消息可謂受到全世界矚目。
原本只需要在太空出差8天的他們,如今卻要滯留空間站至少8個月的時間。
如此重大失誤,讓不少人對美國的航天技術提出質疑,為何曾創造登月奇跡的美國,如今卻連接回兩個宇航員都如此困難?
事實上,“挑戰者”號事故發生后,美國航天事業一度停滯很多年。
2011年,他們又終止了“航天飛機”項目。
自此之后,美國宇航員只能乘坐俄羅斯的飛船前往空間站。
直到2020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載人首飛成功,美國才再度利用國產火箭,將宇航員送入了國際空間站。
因此在飛船對接方面,美國采取了相對保守的對接模式,花費整整28個小時才完成對接。
盡管龍飛船的對接時間相對較長,可他們送到太空的宇航員,都能安全回歸地面。
比起波音公司只管送不管接的服務,可謂是靠譜得多。
據悉,那兩位滯留太空的美國宇航員,將會于明年乘坐龍飛船返回地面。
正如我國發言人說的那樣:
NASA高度重視宇航員安全的行為值得高度贊賞,也預祝兩位宇航員能夠安全歸來。
那么對于我國來說,飛船對接的時間是多少?又有哪些黑科技呢?
中國6.5小時對接成功,還有諸多亮點
盡管中國航天技術相較于美俄兩國起步較晚,但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斷努力下,我國正迎頭趕上美俄的腳步。
飛船對接方面,我國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2011年11月3日,我國神舟八號飛船成功與天宮一號空間站成功對接。
盡管這次對接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卻標志著我國正式掌握了飛船對接技術。
此后十年間,我國多次發射飛船與空間站進行對接,但時間都在兩天左右。
直到21年神十二的發射,是接連創造了我國兩項紀錄!
一項是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到自己的空間站,另一項則是對接時間被大幅度縮小至6.5小時。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進步,還要歸功于神十二飛船研發過程中的多項升級和進化。
一方面,飛船上的計算機幾乎都采用使用了國產CPU芯片,大大提升了飛船性能。
其次北斗系統組網成功后,導航終端也被應用到飛船設計當中,這也使得對接的精準度大大提升。
再加上我國的中繼衛星系統,將飛船的測控系統從地基測控為主轉換成天基測控為主,測控覆蓋率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從神十二之后,我國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時間,都保持在6.5小時左右。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無法將時間進一步縮短。
要知道,我國的天舟7號貨運飛船,僅3個小時就實現了快速對接。
這說明我國已經掌握了快速對接技術,只是暫時不愿意使用到載人航天領域,畢竟要為宇航員的身體健康著想。
過快的對接速度,可能會導致宇航員患上航天運動病,需要給宇航員一個適應的時間。
所以工程師出于經濟和安全的雙重考慮,才一直控制著對接時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飛船對接時間上勢必會追上俄羅斯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宇航員駐守的國際空間站近期被發現諸多隱患。
NASA和俄羅斯航天局都已發出警告,該空間站恐怕難以堅持到2031年,宇航員們需要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這就意味著,天宮空間站很可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太空空間站。
其他國家想要讓宇航員長期留在太空,恐怕不得不向我國求助。
我國自然是愿意同其他國家展開合作,只是在挑選合作對象時還應謹慎選擇。
回想當初在建設國際空間站時,我國可是被排除在外的、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
結語:
飛船對接時間,并不能反映出中美俄三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差距,但我國的不斷突破和進步,卻值得國人感到驕傲。
要知道,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幾乎都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還曾被其他國家排擠和針對。
可如今,我國不僅能將對接時間縮短到3小時,還擁有著全球最先進的空間站。
這不正好印證了那句話:他們都曾看不起你,偏偏你最爭氣。
參考資料:
封面新聞:《國際空間站可能撐不到2031年?50處隱患恐導致其報廢|科技觀察》
新華網:《解讀 | “神十二”6.5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意味著什么?》
新華網:《創紀錄!俄羅斯載人飛船僅用3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
新華社:《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