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點開這個題目的你,要么被激起了一肚子怒火,要么就是滿腦子的問號:
在當下這個人均戾氣有些重的環境,你怎么不僅不安撫人心,反而慫恿別人吵架,是嫌生活無趣,不怕事兒大嗎?
還真不是。
我鼓勵你“敢于吵架”,是因為我發現,現實環境對人們的沖擊本身,并不是人際關系緊張最根本的源頭;
更多的是日積月累后忍無可忍的結果,是挺多人認知提升和幡然醒悟后一種躍躍欲試似的反抗和掙扎。
所以很多人不喜歡社交,就算社交,人與人的來往,也遠沒有之前那么“絲滑”和“柔順”。
你問問自己,你的內耗多半來自于誰?
誰能觸發你的情緒按鈕,能點燃你心中的怒火,讓你能量盡失?
這個人可能是領導同事,可能是伴侶父母子女,甚至可能是鄰居,或者陌生人。
但是,在他們讓你不舒服的時候,你表達你的不滿了嗎?
你是乖乖地順從對方的意思,按照人家的指示做事,默默地忍下了這口氣,而后反復內耗糾結和生悶氣,還迫切想要找到一個呼吸的出口嗎?
還是內心在做激烈的斗爭,最終妥協,精神氣被消耗了一大半,而后繼續重蹈覆撤?
如果你基本符合這些情況,那你一定要聽我說的。
人際關系中的吵架本身,很多時候,并不是在解決問題,也不是在表達感受,實現共情和有效互動。
吵架更多的,是在爭奪權利,是試圖在精神上壓迫對方,達到讓對方屈服的目的。
通俗點兒說,就是別人的控制欲,急于找到一個施展和發泄的對象,他索性就選擇了阻力最小的你,熱衷把你改造成他完全理想中的樣子。
但是,沒有人喜歡被控制,誰控制我,我就要死命地反抗,這是一個有血性和正常思維的人,會做的事。
那么,你要做你自己,你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別人卻各種阻撓、干涉、破壞,你的選擇要么遠離,要么就是敢于吵架。
吵架本身就是在捍衛自己的權利,是在樹立邊界。
很多人在現實中害怕沖突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小被父母教育成了一個乖孩子,表達不同意見,就會遭到斥責;
這種幼年習得的心理模式,會遷移到你全部的人際關系中。
你越是不敢表達,越是主動犧牲,越是忍著氣受著罪,別人就越是把你當成小透明。
等到你終于忍無可忍的時候,你積攢的戾氣,會像火山一樣徹底大爆發,打得別人措手不及,瞠目結舌;
然而你的這份抗議,別人不會理解,更懶得理解,人們只會根據你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你;
“你過去都忍了,現在怎么突然這么“拽”了,還敢撂挑子了?”
“還敢蹬鼻子上臉了?”
“還敢不服從了?”
他們不會認為,是他們對你的方式出了問題;
就像父母不會覺得自己扭曲的控制欲,又菜又愛摻和事兒的習慣,給孩子帶來了多少負面影響一樣。
人家才不覺得,過去壓榨你有些過分,也不認為,你有資格發脾氣;
因為委曲求全、低眉順眼是你的性格底色,而不考慮你的感受,為難你是他們的習慣。
一般來說,是低自尊的父母,才會養出來低自尊的孩子;
他們認為,自己不好,所以必須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做事必須符合別人的利益和期待,否則自己就會遭受指責、懲罰和拋棄。
快拉倒吧,成年了的你,離了誰轉不了啊。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邊界正在被侵犯,自己的正當利益在被剝奪時, 你就要敢于發聲,越退縮,就越被控制;
越膽小,別人操縱你的成本越低。
別怕,你不敢,是因為你沒有習慣,但凡你敢于“支棱”,不再謹小慎微和回避沖突,你都完成了成長中極為重要的第一步;
先一點點地練習,大量嘗試,就會逐漸做到靈活應對,不背負道德枷鎖;
以你的感受為前提,以不犯法為原則,敢于吵架,你才能不損耗能量,才能轉運和活出自我!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