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舉行成立后的第一次授銜儀式,在這次授銜中,共誕生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802位少將,在這一千余位將星中,有一位女將軍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新中國唯一的女將軍、開國少將李貞。
李貞出生于湖南瀏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家境貧寒。在那個重男輕女的舊社會,李家連生了6個孩子全是女孩,李貞是家里的老五。
后來由于醫療條件落后,第六個孩子生下來沒多久便夭折了,而李貞的父親也因病去世,讓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迫于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將年僅6歲的李貞賣給當地財主古家做童養媳。
李貞到了古家之后,地位非常低下,古家人對她常常是又罵又打,百般折磨。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苦熬了10年,16歲的李貞終于和古家的少爺古天順成親了。原本以為成親之后,古天順能夠對自己好一點,沒想到古天順卻是一個性格乖戾暴躁的人,對她更是非打即罵。
或許在當時的李貞心里,自己的一生都將在這種非人的黑暗折磨中度過。
直到有一天,一群人來到瀏陽縣,發起了婦女解放運動。正如瀕臨溺死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李貞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光在向她召喚。于是,她積極報名參加運動,并且成為婦女委員會副會長。第二年,李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李貞加入共產黨后不久,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便籠罩全國,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被抓捕、折磨、槍斃。古家人為了躲開這個“掃把星”,一紙休書,撇清了和李貞的關系。
拿著休書,李貞突然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自由,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革命到底的決心。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她給自己起了個名字——李貞,這個貞字就是要對共產主義堅貞不渝。而在此之前,李貞連個名字都沒有,大家只知道她叫“旦娃子”。
1927年,李貞跟隨毛主席的大部隊參加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在起義失敗后上了井岡山,然后經歷了井岡山會師,五次反圍剿等斗爭,在此期間,李貞擔任了湘贛川黔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的職務。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李貞在革命斗爭中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真愛,也就是后來的開國上將甘泗淇。兩人一起戰斗,一起成長,開國后一起授銜,成為開國將帥中唯一 一對夫妻將星,成為美談。
故事還要繼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李貞跟隨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在過草地的時候,當時已經懷孕的李貞由于環境惡劣早產,而孩子在出生不久后也夭折了,巨大的打擊讓李貞病倒了。更不幸的是,李貞也由于這次早產和生病,徹底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之后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李貞都在政治部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一直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并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由毛主席親自為她頒發了少將軍銜。
新中國成立后,李貞雖然不能再生育,但是其作為一名女性依然擁有偉大的母愛光輝。她和甘泗淇兩人先后收養了20多位烈士的遺孤,并將他們撫養成人。
李貞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戰爭年代非常艱苦,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不能貪圖享受,丟掉艱苦奮斗的好傳統。”
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1990年3月11日,李貞將軍與世長辭,享年82歲。
人們在整理她的遺物的時候,發現這位共和國少將竟然如此清貧。她留下來的遺產僅有戰爭年代留下的金條2根、現金11000元、國庫券2500元,2個破舊的行軍箱和四把舊藤椅……這就是一位開國少將全部的遺產。
在這僅有的遺產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封遺書,里面的內容頓時讓在場的人淚目。
李貞將她的遺產做了如下分配:兩根金條,一根捐給自己的家鄉瀏陽縣,一根捐給丈夫的家鄉寧鄉縣,用來資助教育事業;現金和國庫券一分為二,一半捐贈給少年宮,一半算作自己的黨費,上交國家……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李貞將軍一生坎坷波瀾壯闊,卻從未被困難所擊倒,并且赤膽忠誠、保家衛國,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生勤儉自律,雖然將軍已逝,但她的精神將永遠值得后人緬懷,共同致敬這位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