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寫信邀請蔣介石回大陸,面對毛主席的邀請,蔣介石是如何回應的?蔣介石晚年時也邀請毛主席去臺灣看看,毛主席又是如何回應的?
1949年,淮海戰役結束,國民黨敗局已定。蔣介石敗退臺灣,蔣介石選擇逃到臺灣去,是因為他還在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反攻大陸。
國民黨敗退臺灣的狼狽情景
很顯然這只是蔣介石的癡心妄想、一廂情愿,在蔣介石逃到臺灣之后,由陳毅、粟裕率領的幾十萬華東野戰軍,駐扎在福建。他們在這里等待中央的命令,只要中央一聲令下,他們就馬上可以出兵收復臺灣。
但是不久,朝鮮戰爭爆發,華東野戰軍被調到朝鮮戰場,這也使得收復臺灣的行動被迫終止。
志愿軍橫跨鴨綠江
但是,在朝鮮戰爭期間,發生了一件事。
美國第七艦隊趁著華東野戰軍被調到朝鮮的時候開進了臺灣海峽,這其實是蔣介石的援兵。蔣介石自知自己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于是就像美國求援,事實上,在解放戰爭中,美國就給蔣介石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
不僅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提出了“臺灣地位未定”的說法,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其實是美國政府的嚴惡用心,“臺灣地位未定”的意思是,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分裂中國。
蔣介石好歹也獨裁統治了中國二十多年,如何能不明白美國的意思,他自然是知道美國的狼子野心的,那蔣介石又是如何選擇和回應的呢?
面對美國想要將第七艦隊長期駐扎在臺灣海峽的想法,遭到了蔣介石言辭激烈地拒絕。雖然這個時候蔣介石還在幻想著反攻大陸,但是這不代表他有分裂的想法,這個時候不得不說蔣介石在這件事情上的格局了。
蔣介石向美國人宣布了自己的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隨即,又讓臺灣“外交部長”發布公開聲明,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
蔣介石的想法和毛主席不謀而合,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爭奪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
而在這之后的時間里,蔣介石沒有放棄反攻大陸的想法,而毛主席也沒有放棄收復臺灣的想法。蔣介石沒有反攻大陸,是知道自己實力不夠。
而毛主席沒有武力統一臺灣,除了我國海軍實力不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知道臺灣在蔣介石的手里要比在美國手里要好。
雖然,蔣介石拒絕了美國分裂中國的想法,但是如果那個時候新中國武力統一臺灣的話,美國是不會管蔣介石是同意還是不同意,都會插上一腳的。
而美國插上一腳的后果可能就是,臺灣落到了美國人的手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毛主席開始考慮臺灣問題,因為美國在一旁,有著想要插一腳的想法,所以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之后,考慮是否可以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而蔣介石在看到新中國在朝鮮戰場的表現之后,對于反攻大陸的這一想法也漸漸開始松動,他知道反攻大陸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從這里,雙方的態度開始往一個方向發展,那雙方是如何接洽的呢?后來的結果又如何?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和蔣介石合照
1955年4月,萬隆會議召開。在會議間隙,緬甸總理向參會的周總理表示,他愿意協調兩岸關系。但是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想知道,如果臺灣和平解放,新中國會怎么對待蔣介石?
周總理把這個問題傳達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經過考慮之后的答復是:一切可以照舊。
為此,毛主席還在1956年的時候給蔣介石寫過一封信,信里毛主席邀請蔣介石回大陸。并且告訴蔣介石奉化他母親的墓還是原來的樣子,溪口的花花草草也都還在。
奉化是蔣介石的老家,蔣介石又很孝順,逃到臺灣之后不能祭拜自己的母親一直都是蔣介石的遺憾。
其實蔣介石在逃到臺灣的時候還是很擔心母親墓地的問題的,因為他曾經多次派兵去湖南韶山挖毛家祖墳。他擔心,他逃走之后,毛主席也會效仿他。
但是偉人的心胸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蔣介石母親的墓地不僅沒有被破壞,反而得到了保護。
蔣介石看到信里內容之后還是有所動容的,那他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面對新中國的示好,蔣介石授意自己的心腹曹聚仁趕到北京與周總理會面,用意是打探大陸方面的意圖和態度。
曹聚仁到北京之后,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并提出了“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構想,并且表示對臺灣問題我們是商談,不是招降。
毛主席也曾接見過曹聚仁,并且明確表示,只要蔣介石抵制美國,那么我們就可以合作。不僅可以合作,中央還會給臺灣提供援助。
這之后,毛主席多次提出對統一臺灣的寬大政策,并且在六十年代初期整理了一份非常有誠意的統一方案給蔣介石。
具體的內容是:
臺灣回歸祖國后,除了外交權,其他軍政大事都由蔣介石處理;
臺灣所有軍政和建設費,不夠的地方,由中央政府撥付;
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延緩,條件成熟之后,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協商決定;
雙方共同約定,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的事。
總體的剛要就是,只要臺灣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都尊重蔣介石的意見。
1965年,毛主席又給蔣介石寫了一份信,信中有句詩:明月依舊在,何時彩云歸?
蔣介石在接到這封信之后,老淚縱橫。他又何嘗不想家,他又何嘗不想回大陸。母親的墳已經多年沒去祭拜了,多想回去看看啊?
蔣介石在接到信后,為了平衡臺灣的各方勢力,蔣介石也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六個要求。
這六個要求分別是:
一、臺灣回歸后,自己有在中國每個省的居住權,并且將廬山撥付給他作為他居住和辦公的地方,而且他還是國民黨總裁;
二、蔣介石的大兒子蔣經國擔任臺灣省省長,除了外交權和軍事權,其他方面由臺灣自治;
三、中央須按照美國現在的援助標準對臺灣進行援助;
四、國民黨現在的空軍和海軍交給中央政府,但是必須有一個師駐扎在臺灣;
五、廈門和金門合并成一個市,市長由臺灣省任命;
六、臺灣現在的官員官銜和將領軍銜不動,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能提升不能下降。
其實可以看出,雙方其實基本已經達成共識了。特別是在最重要的軍事、外交方面,雙方的意見基本達成一致。
可以說,這讓雙方都看到了國共第三次合作成功的可能,大陸與臺灣和平統一也指日可待。
但是其他的都好說,有一條對當時的中央政府來說卻有點困難。
那就是第三條,要按照美國的標準援助臺灣。但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沒多久,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到了1964年5月,蘇聯和美國都加緊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黨中央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實行全民皆兵。
所以,在經濟上大陸也是捉襟見肘,想要按照美國的標準援助臺灣,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大陸自知暫時沒辦法全部答應蔣介石所提的要求,所以這個事情就這樣耽擱下來了。再加上臺灣一直有臺獨勢力在和美國勾結,給和平統一又增加了很多障礙。
但是蔣介石不想把這個問題丟給后代去解決,他知道他和蔣經國如果都離世了,那臺灣問題很可能就解決不了了。
那蔣介石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1975年,蔣介石等不下去了,通過秘密渠道,蔣介石聯系到了毛主席,并且邀請毛主席到臺灣去看看。
蔣介石晚年照片
毛主席接到蔣介石的邀請之后非常開心,也非常重視,他也看到了蔣介石迫切想要回國祖國的心情。
但是這個時候不管是毛主席,還是周總理年齡都不小了,而且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但是即便如此毛主席也沒有怠慢,他對時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你可代我出行。
鄧小平自然也知道臺灣問題的重要性,面對毛主席的委托,他也非常重視。馬上就安排臺灣的行程,但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兩岸關系,鄧小平過去自然不是小事,所以要提前就做安排。
就在鄧小平安排出行臺灣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從臺灣傳來。
1975年清明節當天,蔣介石在臺灣逝世,這讓和平解放臺灣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層陰霾。
接手蔣介石統治臺灣的是他的大兒子蔣經國。
蔣介石、蔣經國合影
1980年,鄧小平通過渠道給蔣經國帶話,他說我們曾經是老同學,在祖國和平統一的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可以合作的。
在1983年,鄧小平有提出了和平統一的六條構想。
而蔣經國在1986年也正式表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必須統一!
自此,雙方開始共同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兩岸也開啟了很多交流和合作。
在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有很多老兵也被帶到了臺灣,這些老兵們無時無刻的不在想著回大陸回家鄉看看。而雙方有了和平統一的想法之后,回大陸這個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
在雙方領導人共同努力下,兩岸展開了探親、訪問、通商等等諸多的交流和合作。諸多的交流之下,讓兩岸的愛國人士、讓兩岸所有想要祖國和平統一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就在所有人都滿懷希望的時候,臺灣再次傳來一個噩耗。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臺灣逝世。蔣經國在這么敏感的時候離世,而且死因蹊蹺,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人在破壞兩岸的和平統一。但是,至今也沒有查出蔣經國突然身亡的真實原因。
蔣經國的突然死亡讓臺灣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混亂,各個政黨的政客和心懷不軌的野心家們都想奪取統治臺灣的大權。
最終,臺獨勢力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登上了統治臺灣的寶座。一登臺就急不可耐地釋放對大陸的敵對信號,不僅如此,他們還邀請美軍替他們防守臺灣。
即使到現在也是一樣,臺獨勢力在美國的支持下一直與大陸叫囂。
鄧小平曾經感慨過,蔣經國曾經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紐帶,他如果沒有去世,那祖國統一遠遠不會像現在這么復雜。國共雙方曾經在抵抗外敵侵略的時候有過兩次合作,那么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也能夠有第三次合作。但是很可惜,蔣經國死得太早了。
不管是中央政府的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還是臺灣的蔣介石、蔣經國他們曾經都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所有的努力。
但是,和平統一沒有超過死神的降臨。在一次次看到希望的時候,主要的領導人突然離世讓統一大業終止。
時至今日,兩岸仍然沒有完成和平統一。
但是,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事實永遠不會改變。祖國統一也是大勢所趨,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阻止。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只是時間問題,我們也要相信這個時間不會太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