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輕人想創業,那就要為了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哪怕淪為乞丐。”
這是任正非最近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上給年輕人的建議。
對此,座談會紀要中關于這一點,具體的記錄是這樣的——
提問:“任總您好,我很好奇創辦一家公司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它好玩嗎?如果有年輕人想創業,您會給年輕人什么樣的意見和建議?”
任正非回答:“如果當時我從軍隊轉業的時候,若給我一個小官當當,我也許就不會創業了。創業不是好玩,是生活被逼無奈才創業的。創業就要解決老婆孩子吃飯的問題,如果老婆孩子沒有飯吃,創業不好玩。我們那個時候是非常苦的,賺不到錢,是沒有路可走的。所以,創業不是為了快樂。
如果年輕人想創業,那就要為了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哪怕淪為乞丐。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也很艱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走半天走不出路來,差點就陷入非常困難的境地了,但是最后字節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所以,創業不好玩,沒路可走才去創業。”
所以,創業是件很簡單的事嗎?我想不是。
1.華為和任正非
關注華為,應該是在大學期間,關鍵性事件是孟晚舟被“軟禁”,我那時也剛開通公眾號不久,揣著幾分憤慨寫了好幾篇很生硬的文章,誰懂“憤青”的感覺,可能就是一通亂寫的感覺。突然有點繃不住了,想法很好,就是寫得有點拉。
那時,我其實了解華為也不多。就看過一本有關華為管理的書,然后就是上面提到的孟晚舟事件。
現在了解的,有關任正非,是他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孤注一擲創辦華為。
誠如他所言,創業是沒路可走才做出的選擇。當時,他負債百萬,還要養家糊口。最初的想法,就是賺點小錢養家,有單就接。
有關華為,在20多年前就出海了。當時的口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據此不難窺探到當時面向國際的艱難。
據說,當時國內有這么一個“傳說”。
阿里云和騰訊云在內打得火熱,但要是企業或個人出海,首選華為云。你猜為什么?
有網友舉了一個沙特的例子。
沙特,君主專制,沒有憲法。瘋狂的有錢人,是標簽之一。大抵是形容一部分很兇的人。
20多年前,如果惹到當地人,有人給你打個電話:“國王要找你。”嗯,就是建議就近買張飛機票,飛回來最保險。
有種“富貴險中求”的意思。而這,就和華為當時的“出海口號”呼應上了。所以,那時選華為云,想想還是挺有安全感的。
2.未來和創業
任正非,今年80歲了。
給年輕人建議,很有老者的智慧。
他說:“如果年輕人想創業,那就要為了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哪怕淪為乞丐。”
不免覺得,一貫的狼性文化中,也帶有很強的犧牲精神。
當然,這種“犧牲”,想必不是一開始就具有的。
畢竟,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企業,起落中都得渡過“生存期”,如果都不能保證其它的生存,實際上是沒有太多的情懷去做其它事的。
不知道創業的全貌是怎樣的,但關于未來,我想象不出來時,總習慣于用既有的經驗的去猜一猜,然后判斷一下自己該如何做。
可以觀察到的是,我還總結了一下,如下。
其實,每一批出來的企業家,都差不多處在同一時期。譬如,任正非、曹德旺他們,就是一批的,傾向與做實體;
然后緊跟著的下一批企業家,就是馬云、馬化騰等,他們就又和上一批企業家不同了,不和他們做一樣的,這時就做互聯網;
然后,現在就到了任正非說的“年輕人”創業了,我還覺得這是“重點”,那按照前面的規律,接下來要出圈的企業家們,大概做的領域是不會和上一批有過多重疊的。除了AI、人工智能,還會有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這是我想象的,只算個人推斷,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
只知道,作為小青年的一員,只要避開不能做的事,其實也能穩穩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爭取向這么小目標邁進,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