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學區房(就是字面意思的在看,沒有急著要買,只是看看行情)。
看了一通暈頭轉向,跑去向友抱怨:上海的學區房有一種讓我窮途末路的感覺。
朋友說,不是學區房讓你窮途末路了,這么大一個上海,還能造不出好房子嗎?但是你卻一套都沒找到,那你想想問題出在哪里呢?
意思是我看房預算不夠,所以看不到好房子。
我知道朋友是無惡意的玩笑——但是我還是狠狠反駁了一通。在上海買房你總是會聽到這種話,從300萬預算到足足3000萬預算,都會有人告訴你,“對房子不滿意是因為你錢不夠,再加點就可以上好房子了”。以前我深信不疑,捏緊拳頭心想,那我一定要努力呀!
但是我現在聽不進去。什么預算不夠?我預算好得很。而且,我為什么要自己pua自己呢?
事實是:我必須住浦東內中環(不然上班就會遠到可怕)。然后這些地方,因為開發時間太早(普遍在90年代到零幾年),從小區到房型都顯然是非常過時的產物了,比如110平還給你做兩室兩廳,比如高檔到12、13w一平的小區也不做人車分流,我的預算按總價是匹配的,但現存的這些房子,確確實實就是跟我的需求精準地錯開了。
我何必告訴自己:因為你預算不夠——你要是有個兩千萬,怎么會看不到心儀的學區房呢?
我根本不會這么想的。年輕的時候我的人格像一根軟軟的狗尾巴草,萬事萬物都是我的問題,遇到的傻b曖昧對象不回消息是我的問題,發到網上的文章被罵慘是我的問題,真心相處的朋友突然開始嫉妒我桌上出現的大牌護膚品也是我的問題,就好像我才是那個萬惡之源,我看不見我處于什么框架、什么環境之中,身邊又有怎樣各懷鬼胎的人。
人到快30歲,就不要事事都怪自己了。事實上人到快30歲,真的對自己多一點點寬容跟憐憫。你經歷太多困難的時刻了。年輕的時候我坐在保姆車后座,在國際大都市的霓虹燈中設想,到了30歲,我要花團錦簇、珠光寶氣的人生,到了快30歲,車開過高聳的南浦大橋,看著兩旁精致摩登的建筑,只會在心里翻涌起無盡的感慨,小女孩,一路走到現在真的不容易。
雖然旁人看起來你也算順風順水——但我都全部看得見,你這艘小船戰戰兢兢開過的那些危險暗礁。
我才不會幫著外界pua我自己呢!比如即使買房預算真的不夠,那又怎樣呢?也是我一點一點賺出來的。
一整個往后余生,我都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沒有任何人的任何話,足以讓我把刀尖對準我自己。
我很好,我絕不允許我自己在自慚形穢中不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