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這是前三季度重慶拉開廣州的GDP差距。
要知道此前兩座城市的差距,都是相差個小幾百億,互有勝負,排名交替換位。
但這次是重慶首度領先廣州達上千億,不禁讓人看到了重慶穩居全國“第四城”的實力,難道耳熟能詳的“北上廣深”,從此要變成“北上深渝”嗎?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下重慶對廣州的四次“超越戰”:
2022年全年,重慶以290.03億的微弱優勢,首次實現了在GDP上對廣州的超越;
2023年上半年,重慶以215.26億的優勢領先廣州,實現GDP對廣州的第二次超越;
2024年上半年,兩座城市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了840.58億,重慶實現了GDP對廣州的第三次超越;
接下來就是開頭說的今年前三季度成績,重慶完成了對廣州的第四次超越。
那么,素有“千年商都”和“南大門”美稱的廣州,為何經濟增長會遭遇滑鐵盧?
地產、汽車產業雙雙失速,
廣州頻頻被趕超的最大癥結?
眾所周知,房地產和汽車是廣州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不夸張的說,房地產和汽車怎樣?直接決定了廣州經濟的生死。
先來看看地產,官方數據顯示,廣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0%,可見整體情況不容樂觀。
要知道,廣州是一座對房地產高度依賴的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一直偏高。
以廣佛和深莞兩個地區為例,根據官方數據推算,2023年廣佛和深莞兩對CP該指標分別為55.4%和18.3%。
結果大家也看到,深莞的經濟增速遠遠快于廣佛。
不過前段時間官方從上到下祭出的各種救市大招,都集中在第四季度,對于廣州的房地產業有沒有幫助,還有待觀察。
至于汽車產業,則更是舉步維艱,甚至少年君認為,它的影響比房地產業來得更大。
來看一組廣汽剛剛發布的業績數據,只能用四個字——觸目驚心來形容:
來源:財聯社微博
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740.4億元,同比減少24.1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億元,同比更是大減97.34%。
再來看看重慶的賽力斯,公告稱預計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0.0億元到1,100.0億元,同比上升518%到559%;預計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億元到41.0億元。
來源:財聯社微博
不得不說,這兩家汽車生產巨頭,完全是兩座城市的縮影,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誰能掌握這個新風口,誰就能在城市排位賽中拔得頭籌。
除了重慶外,擁有比亞迪的深圳,在無論在經濟總量和增速上都在與廣州拉開更大的差距,今年前三季度,雙方的差距已經在3784.33億,約相當于一個珠海市的產值。
廣州的壓力,在官方公告中其實就可以窺出一二,“由負轉正”出現了不止一次;對于最重要的工業,官方直言不諱承認“廣州工業正處于承壓調整期”。
轉型陣痛期來了,
下一個趕超廣州的會是誰?
坊間對于廣州近幾年的經濟表現,一直有兩種極端的觀點,一種是毫不care,聲稱早茶照喝,房租照收;另一種則是憂慮廣州的城市發展,因此也被一部分人指責為“唱衰廣州”。
但無論是哪種觀點,都無法改變廣州經濟失速的不爭事實,從經濟總量接連被深圳和重慶超越,加上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接連只有1字頭的增速,難免讓后面追趕的城市看到了趕超的希望。
來源:城市GDP小程序
那么問題來了,下一個趕超廣州的城市會是哪個呢?
前三季度出爐的數據中,緊隨廣州在后面的有蘇州、成都和杭州,其中蘇州與廣州的差距最小,差距為3666.15億。
即使兩座城市保持現有的增速,蘇州要在經濟總量上實現對廣州的反超,還得五年以上。
所以,盡管廣州的城市排位下滑至全國第五,但短時間內位置還是很牢靠,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廣州的家底依舊雄厚。
不過看看后面這些新一線城市,一個個“來者不善”。
全國外貿第四城的蘇州,工業基礎同樣強勁,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基礎增加值同比增長9.3%。
來源:蘇州發布
得工業者得天下,廣州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甚至下滑了2.2%,難免經濟乏力。
其實早在去年,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就已經超過了4.4萬億,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深圳。
再來看看中西部的成都,近期熱度持續在升高,那就是源于“國家沿海產業西部遷移計劃”,官方主動釋放信號,將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來源:財聯社
而成都作為我國中西部的核心城市之一,必然將承接這波利好。
再來看看舉辦亞運會后名聲大振的杭州,在私營民企上的活力,也稍勝于廣州,《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杭州9家里面有5家為私營民企,而廣州6家全為國企。
杭州扎堆了一批獨角獸企業 來源:阿里巴巴官網
當然,面對這些后起之秀,廣州也并不是手無縛雞之力,在一些領域優勢猶在,并在在積極尋找出路。
例如在外貿進出口上,前三季度廣州完成外貿商品進出口總值8131.8億元,穩居全國第7。
如今正在舉辦的第136屆廣交會,已吸引了來自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9.9萬名境外采購商參加此次廣交會,比上屆同期增長3.4%。
可見在對外貿易上,廣州的吸引力猶在。
在暫時落后的汽車產業上,廣州也在想辦法破局,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例如,前三季度廣州的汽車(含底盤)出口值增長88%,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值增長75.8%。
汽車遠赴重洋對外出口,對于危機重重的廣州汽車產業來說,說不定有一線生機。
2024年馬上就要過完了,廣州能否在第四季度發力追上重慶,重返全國第四城,大家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